遗世独立

卡夫卡式但极纯粹的中国电影。非常之好,大出意料。
卡夫卡式的故事形态:一个人,一头牛,一条村庄,空的。八路军、日本人、流民、土匪。来了又走,像是上天或者卡夫卡给牛二和他的荷兰奶牛安排的一波波劫难,无法预测,非理性,连绵不绝。这种写法对编剧、导演和演员的要求都极高,能拍好演好的人非常之少。在这方面,我可以拿李少红来类比管虎,黄渤以类比周迅——相比《李米的猜想》,《斗牛》以更纯粹、更强的力度,和更出色的表演,以明显的优势全面胜出。
把卡夫卡放在中国现阶段的电影市场,这本身就是一种卡夫卡式的荒诞处境,其尴尬程度恰比剧中那头荷兰人支援世界革命的良种奶牛被置于1940年代的中国村庄。我是说,尽管作为一部喜剧片,但它毫不娱乐、影像风格近乎黑白,多亏导演的气质品位提携,才没变成《大话西游》式的黄土漫天——没错,《斗牛》中的村庄是石头的,具体而清爽,地势复杂,空间丰富,背山临河,气质超拔——那又怎样呢?这是一部原型化的和质朴的严肃影片,加上相当质朴的卡司,以至于我买了这张碟片之后一个多月,历经劝阻之后,抽了一点垃圾时间才看完了它。你知道是什么决定票房吗?
但它并不是卡夫卡。影片的灵魂,黄渤扮演的牛二,作为一个悲喜之间的强韧人物,其实是余华眼里的中国人。他以纯粹个体的方式游走在历史中,用农民对生存的坚持来经历下一种处境:他不评价,无立场,超越悲喜善恶,克死各种直娘贼们,一路自顾自活下去,津津有味。
关于态度,《斗牛》的余华式态度颇堪玩味:承诺十天半拉月就打回来的八路军一去不回头,是不是害了这个村庄?无所谓。一个被征兵的日本学生军人成为附录,杀是不杀?——无所谓;流民与日本人哪个更坏?你自己琢磨。牛二上山,多像伯夷叔齐,“我再也不下来了”,即便如此,他还是要解放军军官按上一个手印,以证明这种行为的合法性——这难道不是对伯夷叔齐的绝妙反讽?
......
经历和重重劫难,在枪林弹雨中奇迹般地存活下来;最后一次下山牛二要到了一枚指印和自己的碑铭,此时牛二久绝人烟,口齿已经不利索了,想必快忘记了语言,但还记得安慰那头牛,也是九儿的化身,“别怕,没有过不去的事儿。”
是的,这部片子也没赔钱,超现实的存在到这个地步,已经大超现实了,“没有过不去的事儿。”
卡夫卡式的故事形态:一个人,一头牛,一条村庄,空的。八路军、日本人、流民、土匪。来了又走,像是上天或者卡夫卡给牛二和他的荷兰奶牛安排的一波波劫难,无法预测,非理性,连绵不绝。这种写法对编剧、导演和演员的要求都极高,能拍好演好的人非常之少。在这方面,我可以拿李少红来类比管虎,黄渤以类比周迅——相比《李米的猜想》,《斗牛》以更纯粹、更强的力度,和更出色的表演,以明显的优势全面胜出。
把卡夫卡放在中国现阶段的电影市场,这本身就是一种卡夫卡式的荒诞处境,其尴尬程度恰比剧中那头荷兰人支援世界革命的良种奶牛被置于1940年代的中国村庄。我是说,尽管作为一部喜剧片,但它毫不娱乐、影像风格近乎黑白,多亏导演的气质品位提携,才没变成《大话西游》式的黄土漫天——没错,《斗牛》中的村庄是石头的,具体而清爽,地势复杂,空间丰富,背山临河,气质超拔——那又怎样呢?这是一部原型化的和质朴的严肃影片,加上相当质朴的卡司,以至于我买了这张碟片之后一个多月,历经劝阻之后,抽了一点垃圾时间才看完了它。你知道是什么决定票房吗?
但它并不是卡夫卡。影片的灵魂,黄渤扮演的牛二,作为一个悲喜之间的强韧人物,其实是余华眼里的中国人。他以纯粹个体的方式游走在历史中,用农民对生存的坚持来经历下一种处境:他不评价,无立场,超越悲喜善恶,克死各种直娘贼们,一路自顾自活下去,津津有味。
关于态度,《斗牛》的余华式态度颇堪玩味:承诺十天半拉月就打回来的八路军一去不回头,是不是害了这个村庄?无所谓。一个被征兵的日本学生军人成为附录,杀是不杀?——无所谓;流民与日本人哪个更坏?你自己琢磨。牛二上山,多像伯夷叔齐,“我再也不下来了”,即便如此,他还是要解放军军官按上一个手印,以证明这种行为的合法性——这难道不是对伯夷叔齐的绝妙反讽?
......
经历和重重劫难,在枪林弹雨中奇迹般地存活下来;最后一次下山牛二要到了一枚指印和自己的碑铭,此时牛二久绝人烟,口齿已经不利索了,想必快忘记了语言,但还记得安慰那头牛,也是九儿的化身,“别怕,没有过不去的事儿。”
是的,这部片子也没赔钱,超现实的存在到这个地步,已经大超现实了,“没有过不去的事儿。”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