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子弹飞,爷们的宣言

如果只是这些乱世英雄、俊男美女(过气的也算)在一起快意恩仇,那姜文也就他妈的和那些张导陈导冯岛没什么两样了。影片最让人男人的除了那些让子弹飞的场面,还有那些无处不在的反讽。买官卖官、官商勾结、盘剥欺压百姓的豪绅、精于计算满嘴谎言的县长、仗势欺人的武官、坠入青楼的女子、胆小怕事的小民…….影片中每一个人物都能在现实中找到若影若现的影子。
原来一直不知道姜文为什么牛,不就是一演员吗,虽然红高粱里的“俺爹”和芙蓉镇上的“刘书田”都是姜文演绎的荧幕经典角色,但比姜文好的演员多了去了,凭什么就他牛哄哄的,好像谁都让他三分似的。
当然,后来姜文又兼了导演。演员干导演的活,有两下子。但“阳光灿烂的日子”和“太阳照常升起”在大众层面都没什么影响力。咱没看过,不好瞎评,但据说是文艺片,有点自恋的意思在里面,据说在还颇有水平,票房不好也正符合小众电影的定位,反过来说是老百姓太浅薄,看不懂。后来又拍了“鬼子来了”,题目是好题目,中国那么多日愤,怎么着也得让人痛快一把吧,但据说有点玩儿深沉,所以票房还是不成功。
你看,不就是一有些想法的牛演员,有点自恋,拍了几部有些自恋,有些小众的电影。不至于那么牛啊!
现在,“让子弹飞”来了。片名有点意思,和姜文一贯的风格挺般配的。“子弹”,够爷们。“飞”用得尤其好,用“射”那就俗了,“飞”就有些浪漫的味道出来了。
最关键的是姜文这个自恋的中年老男人还真让子弹飞起来了!就跟影片中姜文饰演的土匪张麻子(原名张牧之,被误称张麻子)的身手一样。上弹、抬枪、瞄准、击发,子弹飞出,一气呵成 ,绝无半点停顿和卡壳 。当然最重要的是,让子弹悠闲的飞一会儿,最后弹无虚发、枪枪命中!所以,你姑且认为“让子弹飞”是姜文这个老男人自我陶醉的一个过程。但可贵的是,影片拍的虽有些自恋,却故事完满、情节紧凑、演员到位、对白精彩、画面好看,而且一气呵成,作为一部商业影片,真是弹弹中的,例无虚发。
仔细看来,“让子弹飞”整个儿是男人的终极宣言。
你看,土匪张麻子真名张牧之,虽然在乱世落草为寇,却是出生名门(“牧之”,这时平民子弟能起的名吗),又是革命家蔡松坡将军的弟子(手枪队长),而且干的是劫富济贫,除恶霸,扶弱民,追求公平和正义的活。双枪时刻在手,兄弟不离左右。套用影片里的话,“咱挣的就是恶霸富人的钱,而且是站着就把钱挣了”。还有什么比这样的男人更让人服气的吗?!
怪不得葛大爷都“非诚勿扰”了,还是心甘情愿地过来给姜文当师爷,被爷们睡了也毫无怨言;而刘嘉玲大妈被姜文左手按着挺不起来的胸脯,右手用枪指着脑袋也说爽;而极品男人曾经的“许文强”“小马哥”周润发,片酬和做派都好莱坞了,也只能在片中老老实实和姜文过招演对手戏,败下阵来,最后乖乖地把自己和碉楼一起炸飞,全无当年手握双枪潇洒倜傥的小生模样。
如果只是这些乱世英雄、俊男美女(过气的也算)在一起快意恩仇,那姜文也就他妈的和那些张导陈导冯岛没什么两样了。影片最让人男人的除了那些让子弹飞的场面,还有那些无处不在的反讽。买官卖官、官商勾结、盘剥欺压百姓的豪绅、精于计算满嘴谎言的县长、仗势欺人的武官、坠入青楼的女子、胆小怕事的小民…….影片中每一个人物都能在现实中找到若影若现的影子。
影片中最荒诞而又深刻的画面出现在面对碉楼的广场上。张麻子手下兄弟把他们拼死从黄四郎那里抢来的银子散在广场上,白天无人敢拿,而夜晚消失一空,恶霸的马车以来,银子又魔术般被乖乖奉还;于是张牧之又给百姓发枪,照例是夜晚被百姓取去。最搞笑的却又令人悲哀的是当张牧之带领手下兄弟在广场上骑马奔驰,振臂高呼,号召民众一起去打土豪时,徒劳地转了好几圈,最后却发现跟上来的只有几只摇摇摆摆的呆鹅。而最后当他们抓住了黄四郎的替身,并在广场上将替身当作黄四郎砍头时,民众却都一个个拿着枪,向碉楼冲去。这样的场面荒诞而无比现实。让人好笑而伤悲。
影片的结尾场景和开头呼应,处理得意味深长:革命成功,百姓分赃,山谷间战士们乘坐火车去过自己向往的生活,留下爷们张牧之面对青山,背对观众的背影,骑着马慢慢远去……..
最后字幕开始,巨大的屏幕上参与影片制作的几乎所有人的名字一一出现,联想到“赵氏孤儿”的编剧风波,让人不得不感叹姜文是一个真爷们。
是的,“让子弹飞”就是一部真男儿酣畅淋漓的爷们宣言!戏里戏外,姜大侠出场,陈大导的“赵氏孤儿”差不多真要成孤儿了,而最近脾气颇大、心眼颇小的冯大导估计也只有自己一边在长城上凉快了。
2010岁末寒冬,姜大侠一出,无人能与争锋。
我终于知道,为什么生活中姜文那么牛了!而我们看完电影,爷们该干嘛就干嘛去,要尽量让自己的人生精彩,千万别跪着挣钱。更别闯了祸说出“我爸是李刚”这种孙子说的话!
其他:
最佳演员:葛优,
最差演员:胡军
最不靠谱细节:凉粉进肚能分出几碗,斧头砍入铁轨等
最搞笑画面:很多,记不起来了。
最成功团队:审查通过公关
最强烈建议:80后90后多看看这种影片
幕后英雄:马识途、朱苏进等
原来一直不知道姜文为什么牛,不就是一演员吗,虽然红高粱里的“俺爹”和芙蓉镇上的“刘书田”都是姜文演绎的荧幕经典角色,但比姜文好的演员多了去了,凭什么就他牛哄哄的,好像谁都让他三分似的。
当然,后来姜文又兼了导演。演员干导演的活,有两下子。但“阳光灿烂的日子”和“太阳照常升起”在大众层面都没什么影响力。咱没看过,不好瞎评,但据说是文艺片,有点自恋的意思在里面,据说在还颇有水平,票房不好也正符合小众电影的定位,反过来说是老百姓太浅薄,看不懂。后来又拍了“鬼子来了”,题目是好题目,中国那么多日愤,怎么着也得让人痛快一把吧,但据说有点玩儿深沉,所以票房还是不成功。
你看,不就是一有些想法的牛演员,有点自恋,拍了几部有些自恋,有些小众的电影。不至于那么牛啊!
现在,“让子弹飞”来了。片名有点意思,和姜文一贯的风格挺般配的。“子弹”,够爷们。“飞”用得尤其好,用“射”那就俗了,“飞”就有些浪漫的味道出来了。
最关键的是姜文这个自恋的中年老男人还真让子弹飞起来了!就跟影片中姜文饰演的土匪张麻子(原名张牧之,被误称张麻子)的身手一样。上弹、抬枪、瞄准、击发,子弹飞出,一气呵成 ,绝无半点停顿和卡壳 。当然最重要的是,让子弹悠闲的飞一会儿,最后弹无虚发、枪枪命中!所以,你姑且认为“让子弹飞”是姜文这个老男人自我陶醉的一个过程。但可贵的是,影片拍的虽有些自恋,却故事完满、情节紧凑、演员到位、对白精彩、画面好看,而且一气呵成,作为一部商业影片,真是弹弹中的,例无虚发。
仔细看来,“让子弹飞”整个儿是男人的终极宣言。
你看,土匪张麻子真名张牧之,虽然在乱世落草为寇,却是出生名门(“牧之”,这时平民子弟能起的名吗),又是革命家蔡松坡将军的弟子(手枪队长),而且干的是劫富济贫,除恶霸,扶弱民,追求公平和正义的活。双枪时刻在手,兄弟不离左右。套用影片里的话,“咱挣的就是恶霸富人的钱,而且是站着就把钱挣了”。还有什么比这样的男人更让人服气的吗?!
怪不得葛大爷都“非诚勿扰”了,还是心甘情愿地过来给姜文当师爷,被爷们睡了也毫无怨言;而刘嘉玲大妈被姜文左手按着挺不起来的胸脯,右手用枪指着脑袋也说爽;而极品男人曾经的“许文强”“小马哥”周润发,片酬和做派都好莱坞了,也只能在片中老老实实和姜文过招演对手戏,败下阵来,最后乖乖地把自己和碉楼一起炸飞,全无当年手握双枪潇洒倜傥的小生模样。
如果只是这些乱世英雄、俊男美女(过气的也算)在一起快意恩仇,那姜文也就他妈的和那些张导陈导冯岛没什么两样了。影片最让人男人的除了那些让子弹飞的场面,还有那些无处不在的反讽。买官卖官、官商勾结、盘剥欺压百姓的豪绅、精于计算满嘴谎言的县长、仗势欺人的武官、坠入青楼的女子、胆小怕事的小民…….影片中每一个人物都能在现实中找到若影若现的影子。
影片中最荒诞而又深刻的画面出现在面对碉楼的广场上。张麻子手下兄弟把他们拼死从黄四郎那里抢来的银子散在广场上,白天无人敢拿,而夜晚消失一空,恶霸的马车以来,银子又魔术般被乖乖奉还;于是张牧之又给百姓发枪,照例是夜晚被百姓取去。最搞笑的却又令人悲哀的是当张牧之带领手下兄弟在广场上骑马奔驰,振臂高呼,号召民众一起去打土豪时,徒劳地转了好几圈,最后却发现跟上来的只有几只摇摇摆摆的呆鹅。而最后当他们抓住了黄四郎的替身,并在广场上将替身当作黄四郎砍头时,民众却都一个个拿着枪,向碉楼冲去。这样的场面荒诞而无比现实。让人好笑而伤悲。
影片的结尾场景和开头呼应,处理得意味深长:革命成功,百姓分赃,山谷间战士们乘坐火车去过自己向往的生活,留下爷们张牧之面对青山,背对观众的背影,骑着马慢慢远去……..
最后字幕开始,巨大的屏幕上参与影片制作的几乎所有人的名字一一出现,联想到“赵氏孤儿”的编剧风波,让人不得不感叹姜文是一个真爷们。
是的,“让子弹飞”就是一部真男儿酣畅淋漓的爷们宣言!戏里戏外,姜大侠出场,陈大导的“赵氏孤儿”差不多真要成孤儿了,而最近脾气颇大、心眼颇小的冯大导估计也只有自己一边在长城上凉快了。
2010岁末寒冬,姜大侠一出,无人能与争锋。
我终于知道,为什么生活中姜文那么牛了!而我们看完电影,爷们该干嘛就干嘛去,要尽量让自己的人生精彩,千万别跪着挣钱。更别闯了祸说出“我爸是李刚”这种孙子说的话!
其他:
最佳演员:葛优,
最差演员:胡军
最不靠谱细节:凉粉进肚能分出几碗,斧头砍入铁轨等
最搞笑画面:很多,记不起来了。
最成功团队:审查通过公关
最强烈建议:80后90后多看看这种影片
幕后英雄:马识途、朱苏进等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