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就是生活

星期天去看了唐山大地震,感觉还行吧。其实在这电影刚开始宣传时,我是抱了很大期望的,后来看到一系列的批评以及身边的人失望的形容后,我对此电影的期望就打了折扣,也许正是因为这样,在看完电影后反而觉得还行吧。
在此对电影有几点还是值得一提的,首先,冯小刚的电影果然就有它不一样的地位,连片头的广告都格外的多些,足足放了十几分钟,这多少让我有点无奈。其次,说说电影本身吧。开头的地震效果做的还是可以的,至少让我的心还是跟着震了一下,可惜太短了时间,也许让这段时间更长点在视觉上会有更强的冲击,当然,冯导说了,咱走的是感情线,不是灾难片的特技效果。在剩下的冗长的感情戏中,我还是流泪了的,但需要强调的是,我为什么流泪。在此之前看到豆瓣上评论说,该电影就是要让你哭,这话不假,确实,它是在有意的让你流泪,但这泪水是因为人性的弱点而流。想想自己好像流了两次眼泪吧,都是在地震后的场面时流的,这感觉就像是当时汶川地震时,看见每天新闻里的报道会流泪一样,我想那段时间,为了汶川,不少人都流下过泪水吧,是的,那就是人性的弱点。只能说电影中,将这两次地震恢复的很真实,让观众实实在在的感受了灾难面前的生死离别和大爱无疆。其余的嘛,徐帆的声音依旧那么怪,但多多少少也还是把她那句,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的感觉演了出来,也还真实吧,陈道明饰演的养父虽然戏份不多,话语也少,但还是能让人感受到强烈的父爱,我很喜欢。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冯氏幽默,是的,虽然这是一部定调为悲情的电影,但是冯氏幽默却依旧穿插其中,影院中也不时传来笑声,我想这也是冯导的特点之一了吧。
总而言之,如果你不抱着去看经典的态度去看这部影片,其实还是不错的。毕竟连冯导自己也说,不做大师嘛。凤凰网评价他说,冯小刚的商业写在骨头里。因为不刻意标榜,反而给了自己更多立身之地和回旋空间。自动绝缘于大师的冰冷与深刻,他守着中国式的世俗与精明,却也更接地气。十年来,这位最懂得中国观众心理的导演,保持着最高的票房纪录,十余部各式作品,既让人发自内心地笑,亦令人痛彻心扉地哭。现实之中的冯小刚,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他却从不乞求和解,“我只迎合我自己,越自然越好。”。看了这部电影,其实可以感受到他的真诚。大家为了共同的人性的弱点哭了,却又为了生活中细小的幽默笑了,哭也哭了,笑也笑了,这也许就是冯导想要的效果吧。很多时候,其实不必去刻意的追求深刻,毕竟自然地才是生活。
在此对电影有几点还是值得一提的,首先,冯小刚的电影果然就有它不一样的地位,连片头的广告都格外的多些,足足放了十几分钟,这多少让我有点无奈。其次,说说电影本身吧。开头的地震效果做的还是可以的,至少让我的心还是跟着震了一下,可惜太短了时间,也许让这段时间更长点在视觉上会有更强的冲击,当然,冯导说了,咱走的是感情线,不是灾难片的特技效果。在剩下的冗长的感情戏中,我还是流泪了的,但需要强调的是,我为什么流泪。在此之前看到豆瓣上评论说,该电影就是要让你哭,这话不假,确实,它是在有意的让你流泪,但这泪水是因为人性的弱点而流。想想自己好像流了两次眼泪吧,都是在地震后的场面时流的,这感觉就像是当时汶川地震时,看见每天新闻里的报道会流泪一样,我想那段时间,为了汶川,不少人都流下过泪水吧,是的,那就是人性的弱点。只能说电影中,将这两次地震恢复的很真实,让观众实实在在的感受了灾难面前的生死离别和大爱无疆。其余的嘛,徐帆的声音依旧那么怪,但多多少少也还是把她那句,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的感觉演了出来,也还真实吧,陈道明饰演的养父虽然戏份不多,话语也少,但还是能让人感受到强烈的父爱,我很喜欢。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冯氏幽默,是的,虽然这是一部定调为悲情的电影,但是冯氏幽默却依旧穿插其中,影院中也不时传来笑声,我想这也是冯导的特点之一了吧。
总而言之,如果你不抱着去看经典的态度去看这部影片,其实还是不错的。毕竟连冯导自己也说,不做大师嘛。凤凰网评价他说,冯小刚的商业写在骨头里。因为不刻意标榜,反而给了自己更多立身之地和回旋空间。自动绝缘于大师的冰冷与深刻,他守着中国式的世俗与精明,却也更接地气。十年来,这位最懂得中国观众心理的导演,保持着最高的票房纪录,十余部各式作品,既让人发自内心地笑,亦令人痛彻心扉地哭。现实之中的冯小刚,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他却从不乞求和解,“我只迎合我自己,越自然越好。”。看了这部电影,其实可以感受到他的真诚。大家为了共同的人性的弱点哭了,却又为了生活中细小的幽默笑了,哭也哭了,笑也笑了,这也许就是冯导想要的效果吧。很多时候,其实不必去刻意的追求深刻,毕竟自然地才是生活。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