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终极剪辑版——文艺范儿的恶作剧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这是我大一时候写的,请务必原谅其中一些黑历史】
你看的守望者还是2小时42分钟的剧场版么?还是186分钟的导演剪辑版?如果你看完剧场版觉得这一点都不是你想象中的超级英雄大片,还不如去看蜘蛛侠,那么你可以直接点击页面上方的叉叉,显然,这部风格之作不是你的茶,你更不会对台前幕后的故事感兴趣;如果你看完剧场版觉得意犹未尽,那强烈建议你再看这部终极剪辑版——3小时25分——比导演剪辑版又多了17分钟。
也就是说,扎克.斯内德删掉了40多分钟的戏。下面,我将把删掉的场景一一列举,并且对之前写过的守望者影评进行补充。
*被删场景*:
1.罗夏在Comedian遇害的犯罪现场打伤警察后逃亡。夜枭一二代喝酒聊天时在电视新闻上看到了他,他被列为头号通缉犯。Dan说出了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话——He'll quit when he is dead.
这段被删在情理之中。后面的不少段落都提到罗夏是个孤军奋战的反社会者,never compromise——这句话也时常出现在他的日记里。既然后面有反复暗示,那么这一与主线没太多关联的场景完全可以删除。
2.罗夏日记的部分片段——拜访夜枭二代以后。
这毫无成果的夜晚,拜访的第一个人,让我有些失望。战争很快就要爆发了,上百万的人将在疾病和痛苦中死去,为什么这一个人的死比这百万人还重要?因为当中有坏人也有好人,而坏人必须被惩罚,即使面对世界末日……在这点上我也不会妥协。但有那么多人值得被报偿……而时间却那么少……
个人认为罗夏日记是全片最浪漫最诗意的段落,优美而深刻的文字经罗夏低沉的嗓音一吟诵,立刻让犀利阴冷的画面添了几分柔和,尽管基调是黑暗哀伤的,但这不妨碍导演展示末世将至的浪漫情怀。
3.罗夏日记之后,被删的主体部分——黑货船(the black freighter)第一次出现(具体内容后面讲)。
4.黑货船画面结束——原来是个黑人少年在报亭旁看漫画,这个少年就是在纽约核爆时镜头扫过的那个,当时和他抱在一起的是报亭老板。这两人将在被删场景中与黑货船、罗夏多次出现,并且带来世界格局变化的最新消息。
5.没带面具的罗夏第一次出现,在报亭边上等着《新边缘人报》(the New Frontiersman)——罗夏当然算得上“边缘人”!注意他举着的牌子——the End is NIGH(末日将近)。而在剧场版里,罗夏的初次现身貌似是在Comedian的葬礼。
6.罗夏去见曼哈顿博士,日记里只被删了一句话——Even Adrian Veidt, possible homosexual——提到了奥兹曼迪亚斯的性取向。
为什么删这个?是不是想让观众在后面的场景暗示中自己发现这个秘密?
7.丝鬼二代Laurie和Dan约会时被政府特工监视——政府要保证曼哈顿博士的感情生活不出任何问题。
8.Comedian的葬礼上,当Adrian回忆他的时候,镜头顺带扫过了第一次相遇的曼哈顿和Laurie,两人相视一笑,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伏笔。
由于这一段在曼哈顿自己的回忆中浓墨重彩的描绘过,为了避免重复,此场景必然被删。
9.夜枭二代对Comedian的回忆。在剧场版里,我们只看到飞艇在喧闹的人群上方停住,Comedian跳下来,面对骂声毫不犹豫的开枪。这一切是怎么回事呢?剪辑版里,我们知道了——由于守望者的存在,警员罢工,引起市民对蒙面义警的不满(或者说恐惧)。笑匠和夜枭二代开始时一直在劝说民众退散,然而愤怒的民众大呼“你们不能代表法律,我们需要正常警察!不要有义警了!”,并开始投掷杂物。笑匠是在被击中后才愤怒反击的,并不像我们在剧场版里看到那样。
是不是有点类似TDK的内涵?当民众不再需要英雄,这些曾经保护他们的人会被无情地视作社会头号威胁。
10.报亭场景,夜枭一代买报纸,黑货船漫画第二次出现。
11.曼哈顿博士消失后,黑货船第三次出现。
12.特工询问Laurie——你和曼哈顿吵架了么?言下之意——是不是你让他伤心所以他抛弃地球了?
Laurie:None of your f**king business.
特工:当你拿政府的薪水却没干活的时候,就关我的事了。(曼哈顿和人类的唯一纽带就是Laurie,政府当然不想看到博士在感情方面出岔子,自然而然把Laurie当成抚慰博士的……)
Laurie当即把特工的脑袋往桌上一磕——你说的话就相当于直接叫我妓女!
特工点支烟开始抽,让Laurie想到了燃烧着的美国地图——曼哈顿离开,末日不远了。
……在下面的场景中,Laurie略施小技,摆脱了特工的跟踪纠缠——也许与主线无关,剧场版删的一干二净。
13.继续报亭和黑货船。我们见到了最后一幕中出现的吃番茄酱的工作人员西摩尔。
14.本次黑货船结束后,将牵引出一群重要人物——街头帮派,即一出场就被Dan和Laurie华丽丽海扁的那群……这次他们出现是在骚扰看漫画的少年。之所以说这群小人物重要,完全因为他们……看15。
15.罗夏越狱。报亭边上的小混混们对此尤为不爽,想到夜枭一代曾经和罗夏合作,他们打算找夜枭出气。于是……英勇一世的夜枭一代(此前在和丝鬼一代通电话,仿佛是最后的告别)居然死在了……一帮乌合之众的手里!
此段配乐源自“愤怒的公牛”(马丁斯科塞斯),“乡村骑士”优美的旋律中,夜枭一代被残忍地一下下打死。英雄迟暮、无处依靠、美好年代一去不复返的悲壮气息扑面而来,让影片更加压抑绝望。
16.罗夏与Dan去南极找奥兹曼迪亚斯算账,报亭场景出现,报纸上大大的标题“苏联入侵阿富汗”标志着末日又近了一步。倒数第二幕黑货船出现。
17.当Adrian宣布,他35分钟之前就引爆了核弹时,黑货船的最后一幕终于来了。漫画结束,地球毁灭。在核爆的蓝光前,少年和报亭老板惊奇地发现他们叫同一个名字。
接下来就再也没有报亭段落——因为纽约也没了。
*黑货船*
好吧,在被删掉的40分钟里,黑货船漫画至少占了半个小时。
这个漫画讲了些什么呢?
这绝不属于超级英雄漫画,因为他的基调本身比守望者还黑暗,无论从诡异扭曲的画风还是纠结恐怖的剧情看——如血的残阳、燃烧的海面、杀气腾腾驶过来的黑货船,船身上挂满了骷髅,而主角在这绝望的场景中拖着近乎崩溃的身体与理智挣扎着存活。
——就算是动画,它也真的很可怕,绝对够得上R级。比如那些残肢断臂、膨胀然后炸开的尸体(有肠子爆出来)、时刻被主角带在身边但是惨遭自然力量折磨的头颅、由尸体组建起来的诡异木筏(主角认为这能给木筏增添足够的浮力)!黑色大海、贪婪的鲨鱼、啄食尸体的海鸥,再加上主角饱经风霜的一张脸和死人扭曲的面庞——够了够了,太吓唬人了。
简单地说,就是主人公在经历黑货船的劫掠后(只有他一人存活),决定造筏回家提醒人们黑货船的入侵。这几乎是他一个人的独白。
但是,从神神叨叨的台词和略显疯狂的想象,不难看出男主身心崩溃的预兆,也让人隐隐猜出了结局。
在这里不剧透,建议大家还是看看这部动画,尽管很黑暗,但是和守望者的主旨联系得很紧密。
个人认为有三句话最能体现导演的意图:
1.Hope is horrible;
2.乘着尸体,实现梦想;
3.高贵的意图把我引向了暴行,以爱的名义……我已想不起来那个我想要拯救的世界。
听听,像不像在形容Ozymandias?他的那个“牺牲千万人拯救计划”与黑货船的故事何其相似!只不过后者把拯救缩小在主角的妻女、缩小在一个城市。但是他们的性质一样、后果一样。这个建立在谎言之上的乌托邦终将是个悲剧。主角在结尾处登上黑货船,认为他和这艘船同样邪恶;那么,就算拯救了地球上的大多数,O同学是不是就无罪了?
*细节*
精心篡改过的历史、无处不在的彩蛋,大概只有艾伦摩尔和扎克才有这样的智慧。
1.Comedian的房间号是3001.当Adian和他打斗时,那个1字被砸碎了,于是剩下了——300!扎克这个“自恋狂”啊~!
2.Comedian最后锁定的那个频道,播放的是个香水广告,维特公司出品,Nostalgia(乡愁)。此香水广告在后面多次出现。
3.Ozymandias——万王之王,其实是个——GAY!除了罗夏直白地讲出来外,扎克想让我们看到的,其实是Dan侵入他的电脑时,找到的那个“Boys”的文件夹。另外,在片头,当Adian公开自己的身份时,身后的那个酒吧——70年代著名的54俱乐部——以对同性恋友好而闻名,也暗示了他的性取向。腐女们想YY?好吧,尽情YY吧,人家差不多出柜了。
4.丝鬼一代的退休晚餐会被布置成“最后的晚餐”式样,在桌子最右边的两位蒙面义警……请大家睁大眼睛,看看他们在干什么……腐女又要兴奋了。
5.还记得片头横死街头的两个人吗?他们面前是罗夏的标志。这两个人就是即将曝光水门事件的记者。然而在平行世界里,他们抢先被罗夏干掉,于是尼克松史无前例地开始第三届总统任期。
6.尼克松的会议室和库布里克的“奇爱博士”里的作战室很像。致敬+讽刺。
7.Adrian在南极基地看的那堆屏幕。据可靠情报,屏幕上包括“第一滴血2”、雷德利斯科特拍摄的苹果1984广告、1980年科幻片“灵魂大搜索”、Addicted to Love、疯狂麦克斯2、猫和老鼠、Marvin the Martian、尼克松竞选节目、80年代热门剧集玉面飞龙、色情片(汗~),以及1962年的300——扎克再次向300致敬!
8.1945年8月,时代广场上的人们庆祝二战结束,水兵与护士深情拥吻的照片变成了“侧影”与护士的拥吻,这两个女人的结局很悲惨,被反同人士杀害,背后的墙上写着“Lesbian Whores”;
9.少女将鲜花插在枪口的画面来源于1967年“鲜花与枪口”。尼克松上台前许诺结束越战,但当选后又违背诺言,于是学生开始罢课示威。
10.其他显而易见的暗示与篡改包括——赫鲁晓夫和卡斯特罗共同阅兵(古巴导弹危机将至)、刺杀肯尼迪的是笑匠、安迪沃霍尔的波普艺术展上走过的裸男(安迪是Gay~)、登月时阿姆斯特朗那个著名的笑话……
11.片头提到的英雄们的归宿,在罗夏的日记里给了我们详细的答案,包括因斗篷卷进旋转门里被杀的“账单”、因酗酒被捕的飞蛾侠、私生活很糟糕的丝鬼一代。
12.剪辑版中提到了“Keen Act”——基恩法案——尼克松上台后颁布此法案,要求蒙面义警们要么退休要么为政府工作。
*配乐*
1.片头抒情诗一般的歌声源自鲍勃迪伦的“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g”,缓慢而忧伤。内涵是变革,却充满着对过去的回忆,有美好,有痛苦,体现着世界的变与不变。
2.曼哈顿博士出现在越南战场时,配乐为气势磅礴的“女武神”(瓦格纳~)。在科波拉的“现代启示录”中也出现过这段音乐,那是在美军乘直升机进攻时。
3.Comedian的葬礼,配乐为著名的“寂静之声”。讽刺的是,当年写这首歌的人在歌中表达了肯尼迪遇刺后美国人的痛苦,然而在那个世界,Comedian就是真正的元凶。
4.前面提到的,夜枭一代惨死时的背景音乐出自“愤怒的公牛”,然而这里上演的不是拳击比赛,而是一代英雄最惨烈的结局。
*评论*
很少有人能把R级片拍得如此优雅而文艺。
开篇鲍勃迪伦的“世界在变”拉开了暴力篇章的序幕,忧伤而略显漫不经心的哼唱,配以一幅幅触目惊心的社会风情画——越战的大血洗、军队对献花少女的射杀、苏联军演展示的大批核弹……仿佛是在慢慢揭开那个世界阴暗黑幕的一角,绝望的气息裹挟着似乎是旧胶片的陈腐扑面而来,末日的味道此时却多了专属于迪伦的浪漫。
世界在变。
当初雄心壮志的英雄们怀揣美国梦捍卫正义,却最终在看透世界后输给了人性。从美钞人因斗篷卷进大门被银行劫匪击中,到天峨侠酗酒被逮捕,再到惨死床上的侧影,高潮部分莫过于肯尼迪中枪后躲在暗处的喜剧演员那阴冷而不屑的回眸,若无其事的表情讲述着平行世界最大的冷笑话。历史与想象在这一刻接合得如此完美,恶作剧般的改编反而让那么不真实的历史荒谬得可笑,似乎这样的命运才是世界本来的轨迹——让一个猛然醒悟世界无法被拯救的堕落英雄去刺杀制造美国梦泡泡的统治者。泡泡在这一刻粉碎,让世界露出它隐藏在浮华之下的狰狞。
蒙面义警们守望着这个世界,Watchmen在末日的时钟前诞生,接管摇摇欲坠的社会,成为人们唯一的保护者,却不想在面对黑暗的同时被更黑暗的真相侵蚀。第一个反应过来的喜剧演员,带着点认命般的自嘲“破罐子破摔”。他射杀示威群众与孕妇(怀的还是他孩子),他酗酒嗜烟、企图猥亵队友、和所有人闹翻,如此不要命地颓废度日,是因为他看透了早就该了解的命运——超级英雄从一开始就坚守了那个错误的信念,他们凌驾于法律和秩序,执着于维护世界的理想,但没人想过,若世界已无法被拯救,谁来拯救自己?
Who watches the Watchmen?
当英雄们向人性低头,这场正义与邪恶的战争顿时演变成勉强称的上好人的人徒劳而孤独地在黑幕下挣扎。曾经凌云的壮志被悲惨的现实击个粉碎,在梦想中蹒跚而行的正义使者,面对无法被消灭的人性阴暗面,选择退出历史的舞台。确切的说,这并不是他们自己的选择——任何一个英雄都面临着近乎一样的宿命——从被怀疑到被景仰,直至任务完成后被惶恐的民众抛弃,那些他们试图用生命去保护的对象。
一切如Joker所言。所有的英雄都和反派很像,尽管在拯救世界,却逃脱不了被“当成麻风病人”扫地出门的宿命。人们需要的是危难之时现身相助的英雄,当危难过后,自然回到正轨,对英雄的崇拜转变为对力量的恐惧,那些过往的英勇事迹在多数人面前却成为潜在威胁的宣言。
所以喜剧演员没心没肺地笑着,嘲讽地对不解的夜枭二代抛出一句——“瞧,美国梦已经实现了”。
英雄已无处可寻。夜枭、丝鬼沉浸在回忆中不能自拔,与其说是怀旧,不如说是对时代的谴责;他们的传人回归正常生活,躲避着各自的恐惧,小心翼翼地不去触碰往事;奥兹曼迪亚斯的野心已经超越了常人理解的范围;曼哈顿博士面对悄然而至的核威胁,却不再有拯救世界的动力。
若干年前喜剧演员的一句话终究暴露了博士的本质——你根本就不关心人类!是啊,当成为一个神,与人类毫无关联,眼前这个充满丑陋人性的地球还有什么值得留恋?因此,当那个“杀了1500万人,拯救全世界”的创新计划曝光后,曼哈顿博士意料之中地合作了。这简直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恶作剧——当人类一致把矛头指向曾经的英雄,世界反而前所未有的和谐。英雄主义的时代随着核爆炫目的蓝光灰飞烟灭,当1500万个无辜生命在密谋之后永远消失时,一切清零,废墟之上的乌托邦,似乎又燃起了希望。
人们在守望者的保护下得以延续生命,但最终又被他们毁灭。拯救世界的唯一办法竟然是死亡。
罗夏想不通这一点。这个看谁都不顺眼的暴戾英雄,这个“反社会者”,一步步地追查老友死亡的真相,一步步地戳穿奥兹曼迪亚斯的阴谋,同时又牵连出那个黑暗时代的悲剧与喜剧,让观者目睹了罪恶之城式的残忍与浪漫。愤怒在曼哈顿博士决定保守秘密的那一刻爆发,面对神的妥协,他毫不客气地说:“如果你一开始就关心的话,一切都不会发生”。永不妥协的罗夏就这样成为了最后一个牺牲者,可笑的是,这也是为了世界的和平。
可是人类终究需要一个新的乌托邦,哪怕根基在谎言之上的它是如此脆弱。地球终于保住了,一切似乎归功于“最聪明的人”想出的计划和他无懈可击的强盗逻辑。
“万王之王”奥兹曼迪亚斯,站在废墟上想什么?改变历史进程的得意,还是若有所失的怅惘?都不重要了,因为活着的每一个人都得到了想要的。夜枭二代与丝鬼二代的爱情顺理成章,博士则躲避到另一个“不那么复杂的星系”,世界也得到了渴望已久的安宁,那不久之前1500万人的死亡变成了实现“全人类大同”的小插曲。毁灭带来了拯救,毁灭成就了英雄主义实现不了的理想社会。
但是一切永远不会结束,片尾罗夏日记的出现暗示了更可悲混乱的未来。就连无所不能的曼哈顿博士也有做不到的事——改变人性。恰巧人性就是罪恶的源头,我们暂时得到了拯救,但不代表未来的幸福。也许这个冷笑话是对自负现代人最好的讽刺。
扎克.斯内德的暗黑与浪漫风格,让夜雨、冰雪、穷街陋巷构成的画面独具末世韵味。幽暗的色泽和始终不晴朗的天空衬托影片的晦暗,让人的心情从头至尾都沉重地下坠。一些闪闪发光的小细节值得称道,比如罗夏诗一般引人入胜的旁白;登月时阿姆斯特朗头盔映出的曼哈顿博士的身影;被篡改的战后经典照片,无一不透着导演用心的小智慧,让人感叹历史与想象焊接的巧妙。
最出彩的两个细节,一是核爆装置启动之时,仪器里的蓝色电光突然缩小在表盘里,此时的时针指向12点差1分,联想到贯穿全片的末日时钟,末日到来的暗示不言而喻,而之前出现Watch的画面里,分针也在一直危险地逼近12点。写到这里,真不如把Watchmen翻译成“手表侠”。而从皮包散落出来的墨迹测试图,也象征着罗夏个人反抗的失败。
第二个细节就是喜剧演员的笑脸标志,它自始至终都带着那么一点红色,咧开嘴笑看这个世界,似乎是延续了主人的讽刺风格。这场悲剧以沾血的笑脸开始,又以沾着番茄汁的笑脸结束,或者说,这又是一个新的开始,人类的悲惨命运并未结束。
守望者的动作戏是扎克在“300”中的延续——快慢剪辑,这似乎是他引领的暴力美学新风尚。但动作戏只是这部严肃R级片的调味品。说到底,它与黑骑士一样,不能算是一部超级英雄电影,更像一部城市史诗,毕竟原著获得了雨果奖,电影当然也不会俗气。所以与其说它是动作片,不如说它是带着点血腥的文艺片,看上去没给人类留太多希望,却又让人无可救药地迷恋起那片黑暗,以及拥有黑夜的那群人。这大概就是世界本来的模样。
*其他*
其实剧场版已经很好地表现了扎克想让观众看到的一切,这部终极剪辑版算是对影迷的礼物——内容更加丰富充实,描绘角度更多,几乎是从各个层面展现了末世图景。
很高兴可以在这个Twifan横行的年代看到这样的作品,很高兴好莱坞拥有扎克.斯内德这样的才俊(汗~),很高兴在世界那头出了个艾伦.摩尔,他贡献了一部获得雨果奖的漫画,他让人类再次深刻地反省。
很高兴,我们有守望者可以看。
==2014.5==
扎克斯内德要去搞正联项目了。祝你好运!
我需要的是像守望者和MOS这样的电影,你们无需迫于压力向隔壁看齐。
你看的守望者还是2小时42分钟的剧场版么?还是186分钟的导演剪辑版?如果你看完剧场版觉得这一点都不是你想象中的超级英雄大片,还不如去看蜘蛛侠,那么你可以直接点击页面上方的叉叉,显然,这部风格之作不是你的茶,你更不会对台前幕后的故事感兴趣;如果你看完剧场版觉得意犹未尽,那强烈建议你再看这部终极剪辑版——3小时25分——比导演剪辑版又多了17分钟。
也就是说,扎克.斯内德删掉了40多分钟的戏。下面,我将把删掉的场景一一列举,并且对之前写过的守望者影评进行补充。
*被删场景*:
1.罗夏在Comedian遇害的犯罪现场打伤警察后逃亡。夜枭一二代喝酒聊天时在电视新闻上看到了他,他被列为头号通缉犯。Dan说出了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话——He'll quit when he is dead.
这段被删在情理之中。后面的不少段落都提到罗夏是个孤军奋战的反社会者,never compromise——这句话也时常出现在他的日记里。既然后面有反复暗示,那么这一与主线没太多关联的场景完全可以删除。
2.罗夏日记的部分片段——拜访夜枭二代以后。
这毫无成果的夜晚,拜访的第一个人,让我有些失望。战争很快就要爆发了,上百万的人将在疾病和痛苦中死去,为什么这一个人的死比这百万人还重要?因为当中有坏人也有好人,而坏人必须被惩罚,即使面对世界末日……在这点上我也不会妥协。但有那么多人值得被报偿……而时间却那么少……
个人认为罗夏日记是全片最浪漫最诗意的段落,优美而深刻的文字经罗夏低沉的嗓音一吟诵,立刻让犀利阴冷的画面添了几分柔和,尽管基调是黑暗哀伤的,但这不妨碍导演展示末世将至的浪漫情怀。
3.罗夏日记之后,被删的主体部分——黑货船(the black freighter)第一次出现(具体内容后面讲)。
4.黑货船画面结束——原来是个黑人少年在报亭旁看漫画,这个少年就是在纽约核爆时镜头扫过的那个,当时和他抱在一起的是报亭老板。这两人将在被删场景中与黑货船、罗夏多次出现,并且带来世界格局变化的最新消息。
5.没带面具的罗夏第一次出现,在报亭边上等着《新边缘人报》(the New Frontiersman)——罗夏当然算得上“边缘人”!注意他举着的牌子——the End is NIGH(末日将近)。而在剧场版里,罗夏的初次现身貌似是在Comedian的葬礼。
6.罗夏去见曼哈顿博士,日记里只被删了一句话——Even Adrian Veidt, possible homosexual——提到了奥兹曼迪亚斯的性取向。
为什么删这个?是不是想让观众在后面的场景暗示中自己发现这个秘密?
7.丝鬼二代Laurie和Dan约会时被政府特工监视——政府要保证曼哈顿博士的感情生活不出任何问题。
8.Comedian的葬礼上,当Adrian回忆他的时候,镜头顺带扫过了第一次相遇的曼哈顿和Laurie,两人相视一笑,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伏笔。
由于这一段在曼哈顿自己的回忆中浓墨重彩的描绘过,为了避免重复,此场景必然被删。
9.夜枭二代对Comedian的回忆。在剧场版里,我们只看到飞艇在喧闹的人群上方停住,Comedian跳下来,面对骂声毫不犹豫的开枪。这一切是怎么回事呢?剪辑版里,我们知道了——由于守望者的存在,警员罢工,引起市民对蒙面义警的不满(或者说恐惧)。笑匠和夜枭二代开始时一直在劝说民众退散,然而愤怒的民众大呼“你们不能代表法律,我们需要正常警察!不要有义警了!”,并开始投掷杂物。笑匠是在被击中后才愤怒反击的,并不像我们在剧场版里看到那样。
是不是有点类似TDK的内涵?当民众不再需要英雄,这些曾经保护他们的人会被无情地视作社会头号威胁。
10.报亭场景,夜枭一代买报纸,黑货船漫画第二次出现。
11.曼哈顿博士消失后,黑货船第三次出现。
12.特工询问Laurie——你和曼哈顿吵架了么?言下之意——是不是你让他伤心所以他抛弃地球了?
Laurie:None of your f**king business.
特工:当你拿政府的薪水却没干活的时候,就关我的事了。(曼哈顿和人类的唯一纽带就是Laurie,政府当然不想看到博士在感情方面出岔子,自然而然把Laurie当成抚慰博士的……)
Laurie当即把特工的脑袋往桌上一磕——你说的话就相当于直接叫我妓女!
特工点支烟开始抽,让Laurie想到了燃烧着的美国地图——曼哈顿离开,末日不远了。
……在下面的场景中,Laurie略施小技,摆脱了特工的跟踪纠缠——也许与主线无关,剧场版删的一干二净。
13.继续报亭和黑货船。我们见到了最后一幕中出现的吃番茄酱的工作人员西摩尔。
14.本次黑货船结束后,将牵引出一群重要人物——街头帮派,即一出场就被Dan和Laurie华丽丽海扁的那群……这次他们出现是在骚扰看漫画的少年。之所以说这群小人物重要,完全因为他们……看15。
15.罗夏越狱。报亭边上的小混混们对此尤为不爽,想到夜枭一代曾经和罗夏合作,他们打算找夜枭出气。于是……英勇一世的夜枭一代(此前在和丝鬼一代通电话,仿佛是最后的告别)居然死在了……一帮乌合之众的手里!
此段配乐源自“愤怒的公牛”(马丁斯科塞斯),“乡村骑士”优美的旋律中,夜枭一代被残忍地一下下打死。英雄迟暮、无处依靠、美好年代一去不复返的悲壮气息扑面而来,让影片更加压抑绝望。
16.罗夏与Dan去南极找奥兹曼迪亚斯算账,报亭场景出现,报纸上大大的标题“苏联入侵阿富汗”标志着末日又近了一步。倒数第二幕黑货船出现。
17.当Adrian宣布,他35分钟之前就引爆了核弹时,黑货船的最后一幕终于来了。漫画结束,地球毁灭。在核爆的蓝光前,少年和报亭老板惊奇地发现他们叫同一个名字。
接下来就再也没有报亭段落——因为纽约也没了。
*黑货船*
好吧,在被删掉的40分钟里,黑货船漫画至少占了半个小时。
这个漫画讲了些什么呢?
这绝不属于超级英雄漫画,因为他的基调本身比守望者还黑暗,无论从诡异扭曲的画风还是纠结恐怖的剧情看——如血的残阳、燃烧的海面、杀气腾腾驶过来的黑货船,船身上挂满了骷髅,而主角在这绝望的场景中拖着近乎崩溃的身体与理智挣扎着存活。
——就算是动画,它也真的很可怕,绝对够得上R级。比如那些残肢断臂、膨胀然后炸开的尸体(有肠子爆出来)、时刻被主角带在身边但是惨遭自然力量折磨的头颅、由尸体组建起来的诡异木筏(主角认为这能给木筏增添足够的浮力)!黑色大海、贪婪的鲨鱼、啄食尸体的海鸥,再加上主角饱经风霜的一张脸和死人扭曲的面庞——够了够了,太吓唬人了。
简单地说,就是主人公在经历黑货船的劫掠后(只有他一人存活),决定造筏回家提醒人们黑货船的入侵。这几乎是他一个人的独白。
但是,从神神叨叨的台词和略显疯狂的想象,不难看出男主身心崩溃的预兆,也让人隐隐猜出了结局。
在这里不剧透,建议大家还是看看这部动画,尽管很黑暗,但是和守望者的主旨联系得很紧密。
个人认为有三句话最能体现导演的意图:
1.Hope is horrible;
2.乘着尸体,实现梦想;
3.高贵的意图把我引向了暴行,以爱的名义……我已想不起来那个我想要拯救的世界。
听听,像不像在形容Ozymandias?他的那个“牺牲千万人拯救计划”与黑货船的故事何其相似!只不过后者把拯救缩小在主角的妻女、缩小在一个城市。但是他们的性质一样、后果一样。这个建立在谎言之上的乌托邦终将是个悲剧。主角在结尾处登上黑货船,认为他和这艘船同样邪恶;那么,就算拯救了地球上的大多数,O同学是不是就无罪了?
*细节*
精心篡改过的历史、无处不在的彩蛋,大概只有艾伦摩尔和扎克才有这样的智慧。
1.Comedian的房间号是3001.当Adian和他打斗时,那个1字被砸碎了,于是剩下了——300!扎克这个“自恋狂”啊~!
2.Comedian最后锁定的那个频道,播放的是个香水广告,维特公司出品,Nostalgia(乡愁)。此香水广告在后面多次出现。
3.Ozymandias——万王之王,其实是个——GAY!除了罗夏直白地讲出来外,扎克想让我们看到的,其实是Dan侵入他的电脑时,找到的那个“Boys”的文件夹。另外,在片头,当Adian公开自己的身份时,身后的那个酒吧——70年代著名的54俱乐部——以对同性恋友好而闻名,也暗示了他的性取向。腐女们想YY?好吧,尽情YY吧,人家差不多出柜了。
4.丝鬼一代的退休晚餐会被布置成“最后的晚餐”式样,在桌子最右边的两位蒙面义警……请大家睁大眼睛,看看他们在干什么……腐女又要兴奋了。
5.还记得片头横死街头的两个人吗?他们面前是罗夏的标志。这两个人就是即将曝光水门事件的记者。然而在平行世界里,他们抢先被罗夏干掉,于是尼克松史无前例地开始第三届总统任期。
6.尼克松的会议室和库布里克的“奇爱博士”里的作战室很像。致敬+讽刺。
7.Adrian在南极基地看的那堆屏幕。据可靠情报,屏幕上包括“第一滴血2”、雷德利斯科特拍摄的苹果1984广告、1980年科幻片“灵魂大搜索”、Addicted to Love、疯狂麦克斯2、猫和老鼠、Marvin the Martian、尼克松竞选节目、80年代热门剧集玉面飞龙、色情片(汗~),以及1962年的300——扎克再次向300致敬!
8.1945年8月,时代广场上的人们庆祝二战结束,水兵与护士深情拥吻的照片变成了“侧影”与护士的拥吻,这两个女人的结局很悲惨,被反同人士杀害,背后的墙上写着“Lesbian Whores”;
9.少女将鲜花插在枪口的画面来源于1967年“鲜花与枪口”。尼克松上台前许诺结束越战,但当选后又违背诺言,于是学生开始罢课示威。
10.其他显而易见的暗示与篡改包括——赫鲁晓夫和卡斯特罗共同阅兵(古巴导弹危机将至)、刺杀肯尼迪的是笑匠、安迪沃霍尔的波普艺术展上走过的裸男(安迪是Gay~)、登月时阿姆斯特朗那个著名的笑话……
11.片头提到的英雄们的归宿,在罗夏的日记里给了我们详细的答案,包括因斗篷卷进旋转门里被杀的“账单”、因酗酒被捕的飞蛾侠、私生活很糟糕的丝鬼一代。
12.剪辑版中提到了“Keen Act”——基恩法案——尼克松上台后颁布此法案,要求蒙面义警们要么退休要么为政府工作。
*配乐*
1.片头抒情诗一般的歌声源自鲍勃迪伦的“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g”,缓慢而忧伤。内涵是变革,却充满着对过去的回忆,有美好,有痛苦,体现着世界的变与不变。
2.曼哈顿博士出现在越南战场时,配乐为气势磅礴的“女武神”(瓦格纳~)。在科波拉的“现代启示录”中也出现过这段音乐,那是在美军乘直升机进攻时。
3.Comedian的葬礼,配乐为著名的“寂静之声”。讽刺的是,当年写这首歌的人在歌中表达了肯尼迪遇刺后美国人的痛苦,然而在那个世界,Comedian就是真正的元凶。
4.前面提到的,夜枭一代惨死时的背景音乐出自“愤怒的公牛”,然而这里上演的不是拳击比赛,而是一代英雄最惨烈的结局。
*评论*
很少有人能把R级片拍得如此优雅而文艺。
开篇鲍勃迪伦的“世界在变”拉开了暴力篇章的序幕,忧伤而略显漫不经心的哼唱,配以一幅幅触目惊心的社会风情画——越战的大血洗、军队对献花少女的射杀、苏联军演展示的大批核弹……仿佛是在慢慢揭开那个世界阴暗黑幕的一角,绝望的气息裹挟着似乎是旧胶片的陈腐扑面而来,末日的味道此时却多了专属于迪伦的浪漫。
世界在变。
当初雄心壮志的英雄们怀揣美国梦捍卫正义,却最终在看透世界后输给了人性。从美钞人因斗篷卷进大门被银行劫匪击中,到天峨侠酗酒被逮捕,再到惨死床上的侧影,高潮部分莫过于肯尼迪中枪后躲在暗处的喜剧演员那阴冷而不屑的回眸,若无其事的表情讲述着平行世界最大的冷笑话。历史与想象在这一刻接合得如此完美,恶作剧般的改编反而让那么不真实的历史荒谬得可笑,似乎这样的命运才是世界本来的轨迹——让一个猛然醒悟世界无法被拯救的堕落英雄去刺杀制造美国梦泡泡的统治者。泡泡在这一刻粉碎,让世界露出它隐藏在浮华之下的狰狞。
蒙面义警们守望着这个世界,Watchmen在末日的时钟前诞生,接管摇摇欲坠的社会,成为人们唯一的保护者,却不想在面对黑暗的同时被更黑暗的真相侵蚀。第一个反应过来的喜剧演员,带着点认命般的自嘲“破罐子破摔”。他射杀示威群众与孕妇(怀的还是他孩子),他酗酒嗜烟、企图猥亵队友、和所有人闹翻,如此不要命地颓废度日,是因为他看透了早就该了解的命运——超级英雄从一开始就坚守了那个错误的信念,他们凌驾于法律和秩序,执着于维护世界的理想,但没人想过,若世界已无法被拯救,谁来拯救自己?
Who watches the Watchmen?
当英雄们向人性低头,这场正义与邪恶的战争顿时演变成勉强称的上好人的人徒劳而孤独地在黑幕下挣扎。曾经凌云的壮志被悲惨的现实击个粉碎,在梦想中蹒跚而行的正义使者,面对无法被消灭的人性阴暗面,选择退出历史的舞台。确切的说,这并不是他们自己的选择——任何一个英雄都面临着近乎一样的宿命——从被怀疑到被景仰,直至任务完成后被惶恐的民众抛弃,那些他们试图用生命去保护的对象。
一切如Joker所言。所有的英雄都和反派很像,尽管在拯救世界,却逃脱不了被“当成麻风病人”扫地出门的宿命。人们需要的是危难之时现身相助的英雄,当危难过后,自然回到正轨,对英雄的崇拜转变为对力量的恐惧,那些过往的英勇事迹在多数人面前却成为潜在威胁的宣言。
所以喜剧演员没心没肺地笑着,嘲讽地对不解的夜枭二代抛出一句——“瞧,美国梦已经实现了”。
英雄已无处可寻。夜枭、丝鬼沉浸在回忆中不能自拔,与其说是怀旧,不如说是对时代的谴责;他们的传人回归正常生活,躲避着各自的恐惧,小心翼翼地不去触碰往事;奥兹曼迪亚斯的野心已经超越了常人理解的范围;曼哈顿博士面对悄然而至的核威胁,却不再有拯救世界的动力。
若干年前喜剧演员的一句话终究暴露了博士的本质——你根本就不关心人类!是啊,当成为一个神,与人类毫无关联,眼前这个充满丑陋人性的地球还有什么值得留恋?因此,当那个“杀了1500万人,拯救全世界”的创新计划曝光后,曼哈顿博士意料之中地合作了。这简直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恶作剧——当人类一致把矛头指向曾经的英雄,世界反而前所未有的和谐。英雄主义的时代随着核爆炫目的蓝光灰飞烟灭,当1500万个无辜生命在密谋之后永远消失时,一切清零,废墟之上的乌托邦,似乎又燃起了希望。
人们在守望者的保护下得以延续生命,但最终又被他们毁灭。拯救世界的唯一办法竟然是死亡。
罗夏想不通这一点。这个看谁都不顺眼的暴戾英雄,这个“反社会者”,一步步地追查老友死亡的真相,一步步地戳穿奥兹曼迪亚斯的阴谋,同时又牵连出那个黑暗时代的悲剧与喜剧,让观者目睹了罪恶之城式的残忍与浪漫。愤怒在曼哈顿博士决定保守秘密的那一刻爆发,面对神的妥协,他毫不客气地说:“如果你一开始就关心的话,一切都不会发生”。永不妥协的罗夏就这样成为了最后一个牺牲者,可笑的是,这也是为了世界的和平。
可是人类终究需要一个新的乌托邦,哪怕根基在谎言之上的它是如此脆弱。地球终于保住了,一切似乎归功于“最聪明的人”想出的计划和他无懈可击的强盗逻辑。
“万王之王”奥兹曼迪亚斯,站在废墟上想什么?改变历史进程的得意,还是若有所失的怅惘?都不重要了,因为活着的每一个人都得到了想要的。夜枭二代与丝鬼二代的爱情顺理成章,博士则躲避到另一个“不那么复杂的星系”,世界也得到了渴望已久的安宁,那不久之前1500万人的死亡变成了实现“全人类大同”的小插曲。毁灭带来了拯救,毁灭成就了英雄主义实现不了的理想社会。
但是一切永远不会结束,片尾罗夏日记的出现暗示了更可悲混乱的未来。就连无所不能的曼哈顿博士也有做不到的事——改变人性。恰巧人性就是罪恶的源头,我们暂时得到了拯救,但不代表未来的幸福。也许这个冷笑话是对自负现代人最好的讽刺。
扎克.斯内德的暗黑与浪漫风格,让夜雨、冰雪、穷街陋巷构成的画面独具末世韵味。幽暗的色泽和始终不晴朗的天空衬托影片的晦暗,让人的心情从头至尾都沉重地下坠。一些闪闪发光的小细节值得称道,比如罗夏诗一般引人入胜的旁白;登月时阿姆斯特朗头盔映出的曼哈顿博士的身影;被篡改的战后经典照片,无一不透着导演用心的小智慧,让人感叹历史与想象焊接的巧妙。
最出彩的两个细节,一是核爆装置启动之时,仪器里的蓝色电光突然缩小在表盘里,此时的时针指向12点差1分,联想到贯穿全片的末日时钟,末日到来的暗示不言而喻,而之前出现Watch的画面里,分针也在一直危险地逼近12点。写到这里,真不如把Watchmen翻译成“手表侠”。而从皮包散落出来的墨迹测试图,也象征着罗夏个人反抗的失败。
第二个细节就是喜剧演员的笑脸标志,它自始至终都带着那么一点红色,咧开嘴笑看这个世界,似乎是延续了主人的讽刺风格。这场悲剧以沾血的笑脸开始,又以沾着番茄汁的笑脸结束,或者说,这又是一个新的开始,人类的悲惨命运并未结束。
守望者的动作戏是扎克在“300”中的延续——快慢剪辑,这似乎是他引领的暴力美学新风尚。但动作戏只是这部严肃R级片的调味品。说到底,它与黑骑士一样,不能算是一部超级英雄电影,更像一部城市史诗,毕竟原著获得了雨果奖,电影当然也不会俗气。所以与其说它是动作片,不如说它是带着点血腥的文艺片,看上去没给人类留太多希望,却又让人无可救药地迷恋起那片黑暗,以及拥有黑夜的那群人。这大概就是世界本来的模样。
*其他*
其实剧场版已经很好地表现了扎克想让观众看到的一切,这部终极剪辑版算是对影迷的礼物——内容更加丰富充实,描绘角度更多,几乎是从各个层面展现了末世图景。
很高兴可以在这个Twifan横行的年代看到这样的作品,很高兴好莱坞拥有扎克.斯内德这样的才俊(汗~),很高兴在世界那头出了个艾伦.摩尔,他贡献了一部获得雨果奖的漫画,他让人类再次深刻地反省。
很高兴,我们有守望者可以看。
==2014.5==
扎克斯内德要去搞正联项目了。祝你好运!
我需要的是像守望者和MOS这样的电影,你们无需迫于压力向隔壁看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