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死了,却不知道为何而死

周末在家看了《十月围城》。
看完之后,挺感动的,挺震撼的,对于没在电影演看到竟有些遗憾。不过后来想了想,也发现有一些不对劲的地方。这些不对劲与片子本身无关,与历史事实有关。
李玉堂是只出钱不出力的,他对革命态度的转变基本上结束了所有跟他混的人的生命。这些人死了,他们是为革命而死。但他们真的是为革命而死么?他们知道什么是革命么?他们知道孙文是什么身份什么来头么?他们知那时的中国正在经历一个怎么样的变化么?
他们不知道。行动前一天,他们连要保护的人是谁都不知道。他们从头到尾都被蒙在鼓里,他们死的不明不白。他们只是平平常常的小市民,每天吃饱穿暖就知足了。他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信念,而这个信念与革命无关。与其说他们为革命而献身,不如说,他们被革命所欺骗,革命利用了他们的信念,利用了他们的善良,利用了他们的忠诚。
臭豆腐——王复明,一个和尚,被少林寺赶了出来,一直往南走,走到了香港,身上有把子力气,以买臭豆腐为生。本来就跟阿四他们关系不错。后来被李玉堂和警察史密夫的对话所震撼。要说有点革命气儿的,那就是他了。如果没有听到李玉堂与史密夫的那番话,或许他也不会参与到这场战争当中。他是第一个牺牲的人,很佩服他,以为他死了,却又站了起来。既然会为李玉堂的气节而投靠他,说明他有一定的爱国情结,也有一定的觉悟,但远远没有达到革命的境界。说他为革命而死,不如说,他为李玉堂的气节而死。
方红——春春的表演,我感觉还是不错的,虽然有人说,她看父亲的眼神和看敌人的眼神是一样的,但初次表演,能达到这个程度已经很不错了。狠赞一下春春。她知道什么是革命么?知道孙文是谁吗?当然更不知道。她为了给父亲安葬找到李玉堂,自然也就留在了李家帮忙。方红一直都深陷在父亲的死亡当中没有出来,她想给父亲报仇,然后带着父亲回家,从此不再漂泊。这就是她的目的。甚至可以说,她希望这场战争赶快结束,却在战争中发现了杀害父亲的仇人,于是更激发出了自身的勇敢,她的死,其实是为了给父亲报仇,而不是为了什么革命。方红是被炸药炸死的,但她的尸体却完好无损,这应该是片子了一个漏洞吧。
沈重阳——这是个典型的小市民,一个生活在社会做底层的小警察,天性好赌,连老婆孩子都跑了,还是要赌。谁给钱就给谁干活儿,沦为清廷的走狗,做了不少出卖革命的事儿。他不打算为任何人献身,更别说革命了。如果不是他看到了自己的亲生女儿,如果不是他前妻来拜托他保护李玉堂,他在这场战争中的角色应该会有所不同。这从他死前眼睛中所出现的幻影就能够看出来,他效忠的是他的老婆孩子,是对以往生活的悔恨。
刘郁白——一个抢了老爸女人的败家公子,有功夫。每天躺在大街上,李玉堂给了他传家宝铁扇,要他去保护一个人。他却问,爱上一个女人有错么?答应了出手相助,他也确实做到了。一人独挡一群,他很卖力,很忠诚,死前看到了自己心爱的女人,两个人终于团聚了。
阿四——心里只有阿纯的车夫,有点傻,比较缺心眼的样子。对李玉堂和李重光非常忠诚。他虽然也不知道革命为何物,但深知此行凶险,不停的劝少爷不要去。他的死,完全出于对李家的忠诚。个人很喜欢阿四,谢霆锋的表演非常好。
李重光——最后说说李玉堂的这个儿子,典型的刚刚受到革命启蒙的学生。有一腔热血,对革命以及中国的现状有了不少的了解,立志要推翻清廷,赶走侵略者,创造一个美好和谐的中国。其实他可以不死的,抽到签是他倒霉,但也是宿命。不明白的是,轿子往下滑了那么久,他怎么就没有从轿子里出来逃跑,连枪都脱手了,估计这个孩子是吓坏了。
陈少白——自认为这个人最该为革命死掉。是他忽悠了所有人,但革命需要这样的人,所以他还活着。
李玉堂——典型的商人,只出钱,不出力。但也具有爱国情怀,看到同胞的死去和清廷的残忍,还是毅然的站在了革命队伍中当。部署了战略,安排了线路,表现的很有头脑。战争前些天,他把该安排的事情都安排了,连亲都帮阿四提了。想事情还算周全,但他唯一没有料到的是,他把自己儿子的命给安排了进去,陈少白一来,李重光就变成了孙文的替身。老来丧子之痛,尤为悲凉。个人很喜欢王学圻这个老戏骨。
如此看来,在当时的中国,革命到底忽悠了多少人,多少普通老百姓像这样不明就里的死去,我们不得而知。
当然,革命本身就需要牺牲,不管怎样,都要向给我们带来好生活的英雄们致敬。
看完之后,挺感动的,挺震撼的,对于没在电影演看到竟有些遗憾。不过后来想了想,也发现有一些不对劲的地方。这些不对劲与片子本身无关,与历史事实有关。
李玉堂是只出钱不出力的,他对革命态度的转变基本上结束了所有跟他混的人的生命。这些人死了,他们是为革命而死。但他们真的是为革命而死么?他们知道什么是革命么?他们知道孙文是什么身份什么来头么?他们知那时的中国正在经历一个怎么样的变化么?
他们不知道。行动前一天,他们连要保护的人是谁都不知道。他们从头到尾都被蒙在鼓里,他们死的不明不白。他们只是平平常常的小市民,每天吃饱穿暖就知足了。他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信念,而这个信念与革命无关。与其说他们为革命而献身,不如说,他们被革命所欺骗,革命利用了他们的信念,利用了他们的善良,利用了他们的忠诚。
臭豆腐——王复明,一个和尚,被少林寺赶了出来,一直往南走,走到了香港,身上有把子力气,以买臭豆腐为生。本来就跟阿四他们关系不错。后来被李玉堂和警察史密夫的对话所震撼。要说有点革命气儿的,那就是他了。如果没有听到李玉堂与史密夫的那番话,或许他也不会参与到这场战争当中。他是第一个牺牲的人,很佩服他,以为他死了,却又站了起来。既然会为李玉堂的气节而投靠他,说明他有一定的爱国情结,也有一定的觉悟,但远远没有达到革命的境界。说他为革命而死,不如说,他为李玉堂的气节而死。
方红——春春的表演,我感觉还是不错的,虽然有人说,她看父亲的眼神和看敌人的眼神是一样的,但初次表演,能达到这个程度已经很不错了。狠赞一下春春。她知道什么是革命么?知道孙文是谁吗?当然更不知道。她为了给父亲安葬找到李玉堂,自然也就留在了李家帮忙。方红一直都深陷在父亲的死亡当中没有出来,她想给父亲报仇,然后带着父亲回家,从此不再漂泊。这就是她的目的。甚至可以说,她希望这场战争赶快结束,却在战争中发现了杀害父亲的仇人,于是更激发出了自身的勇敢,她的死,其实是为了给父亲报仇,而不是为了什么革命。方红是被炸药炸死的,但她的尸体却完好无损,这应该是片子了一个漏洞吧。
沈重阳——这是个典型的小市民,一个生活在社会做底层的小警察,天性好赌,连老婆孩子都跑了,还是要赌。谁给钱就给谁干活儿,沦为清廷的走狗,做了不少出卖革命的事儿。他不打算为任何人献身,更别说革命了。如果不是他看到了自己的亲生女儿,如果不是他前妻来拜托他保护李玉堂,他在这场战争中的角色应该会有所不同。这从他死前眼睛中所出现的幻影就能够看出来,他效忠的是他的老婆孩子,是对以往生活的悔恨。
刘郁白——一个抢了老爸女人的败家公子,有功夫。每天躺在大街上,李玉堂给了他传家宝铁扇,要他去保护一个人。他却问,爱上一个女人有错么?答应了出手相助,他也确实做到了。一人独挡一群,他很卖力,很忠诚,死前看到了自己心爱的女人,两个人终于团聚了。
阿四——心里只有阿纯的车夫,有点傻,比较缺心眼的样子。对李玉堂和李重光非常忠诚。他虽然也不知道革命为何物,但深知此行凶险,不停的劝少爷不要去。他的死,完全出于对李家的忠诚。个人很喜欢阿四,谢霆锋的表演非常好。
李重光——最后说说李玉堂的这个儿子,典型的刚刚受到革命启蒙的学生。有一腔热血,对革命以及中国的现状有了不少的了解,立志要推翻清廷,赶走侵略者,创造一个美好和谐的中国。其实他可以不死的,抽到签是他倒霉,但也是宿命。不明白的是,轿子往下滑了那么久,他怎么就没有从轿子里出来逃跑,连枪都脱手了,估计这个孩子是吓坏了。
陈少白——自认为这个人最该为革命死掉。是他忽悠了所有人,但革命需要这样的人,所以他还活着。
李玉堂——典型的商人,只出钱,不出力。但也具有爱国情怀,看到同胞的死去和清廷的残忍,还是毅然的站在了革命队伍中当。部署了战略,安排了线路,表现的很有头脑。战争前些天,他把该安排的事情都安排了,连亲都帮阿四提了。想事情还算周全,但他唯一没有料到的是,他把自己儿子的命给安排了进去,陈少白一来,李重光就变成了孙文的替身。老来丧子之痛,尤为悲凉。个人很喜欢王学圻这个老戏骨。
如此看来,在当时的中国,革命到底忽悠了多少人,多少普通老百姓像这样不明就里的死去,我们不得而知。
当然,革命本身就需要牺牲,不管怎样,都要向给我们带来好生活的英雄们致敬。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