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夏特比伊万更寂寞
少女穆夏特死了,带给身后人种种猜测……虽然伊万(《伊万的童年》)比他更小更弱,但我们也更容易找到让他视死如归的理由。同样“怪异”的孩子穆夏特,我们却看不见那个吞噬他的黑手,布列松说穆夏特是天使,我想因为她纯真不矫饰,她所有的反应不论是仇恨的扔泥巴,还是为偷猎者唱起歌,都是她本真的反应,她的仇恨和爱本来都是最直白的——相比之下,护林人与偷猎者互相耍的圈套把戏(刚刚打个你死我活,又一起喝酒,最后护林人还是中了偷猎者的圈套……),父亲莫名其妙打她的耳光,倒显得成年人的世界更不可思议。
最引人争议的大概是穆夏特的死,可能倒不单单是某些评论人说的作为弱势群体受了黑暗社会的压迫。我想,因为她是个最纯最直白的人,最后却被迫要成为“迂回”社会的一员,她不能承受对偷猎者复杂的感情,不能忍受自己说谎,她潜意识里知道自己要成为她憎恨的东西的一部分了,所以,她选择了裹着轻纱清白的死,“质本洁来还洁去”用在她身上也不为过吧。或者,她希望从人和人的交流中得到爱,但得到的总是挑剔、侮辱(游乐场里碰碰车一段正是最好的比喻,人和人的交流中总带着不可理喻的暴力和扭曲的成分,当然还有偷猎者以强奸回应她的友善,还有她的女老师,围场的女主人,那个送给她面包咖啡的女人,送给她寿衣的女人),所以她只能用沉默的抵制来对待这个世界。就连自杀前,看到驶过的拖拉机,她还试图拦住那个人,但是没有关心和回应,所以再也没有什么能拦住她去死的决心。
塔尔科夫斯基崇拜布列松,实在是大师间的共鸣。
最引人争议的大概是穆夏特的死,可能倒不单单是某些评论人说的作为弱势群体受了黑暗社会的压迫。我想,因为她是个最纯最直白的人,最后却被迫要成为“迂回”社会的一员,她不能承受对偷猎者复杂的感情,不能忍受自己说谎,她潜意识里知道自己要成为她憎恨的东西的一部分了,所以,她选择了裹着轻纱清白的死,“质本洁来还洁去”用在她身上也不为过吧。或者,她希望从人和人的交流中得到爱,但得到的总是挑剔、侮辱(游乐场里碰碰车一段正是最好的比喻,人和人的交流中总带着不可理喻的暴力和扭曲的成分,当然还有偷猎者以强奸回应她的友善,还有她的女老师,围场的女主人,那个送给她面包咖啡的女人,送给她寿衣的女人),所以她只能用沉默的抵制来对待这个世界。就连自杀前,看到驶过的拖拉机,她还试图拦住那个人,但是没有关心和回应,所以再也没有什么能拦住她去死的决心。
塔尔科夫斯基崇拜布列松,实在是大师间的共鸣。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