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静谧的时光
花了好几个断断续续的午后和傍晚才看完这部电影,看完后发觉自己其实是非常喜欢的。它应该被投影在房间的墙壁上,我们在房间里阅读,谈天,喝水,吸烟,走来晃去,而它始终作为这一切的背景。
电影是侯孝贤受松竹公司之邀,为纪念小津诞辰一百周年所作,我没看过多少小津,所以对此也无从说起,但是电影里那个知道女儿未婚先孕后大段大段沉默不语的父亲,倒是真的非常小津。
整部电影非常自然,侯孝贤基础上的自然,这一次好像推到了底。看不出任何经由事件去推动的情节,只呈现人物的语言和行动,周遭情境又仿佛具备跟人一样的地位,那些并没有被故事化的个体居此情境之中,显得异常饱满,自足。整个电影里面贯穿着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不含一点固执的成分,来自于一种将生活作为整体把握的自信。
侯孝贤对封闭空间似乎可以把握的很好,女主角在书店的那个长达五分钟一动不动的长镜头,那种静谧的感觉是怎么拍出来的,简直称奇,逼仄的房间里,那氛围,那从街上折射过来一寸一寸的光线,仿佛从那个场景中弥漫而出,倾泻在电影的其他角落里。不过对于风景和静物,似乎还是没有小津那么稳健。
实在很喜欢影片里的浅野忠信!电影里他是一个电车迷,在最后几个镜头里专心致志的用麦克风收集电车的声音,电车的声音有什么好听的呢?我觉得也还蛮好听的,渐行渐远的时候,轰鸣喧杂的时候,机械的声音里,真的听得出寂静和热闹,侯孝贤将这样的把握确凿无疑的交给我们,并且还是通过电影,能做到这一点,我觉得还真是了不起啊。
剧本里,朱天文好像想说浅野和阳子是有过什么样子的情愫,但侯孝贤几乎取消了它们,这不是更妙么,我总觉得,还是做减法更妙,减到后来剩下的全是一丁点儿也不能再少的东西,那便是人与人之间再不会更弱的一种联系吧。在这种自信下,再去建立关系,不管发生了什么,不都饱满清亮么。
侯孝贤曾经在文章里引用过小津的一段话:“高兴就又跑又跳,悲伤就又哭又喊,那是上野动物园猴子干的事。笑在脸上,哭在心里。说出心里相反的言语,做出心里相反的脸色,这才叫人哪。”
话是这样说,可我也不全相信,每次看到又跑又跳,又哭又喊的人,我们不也还是在心里暗暗为他们叫好么,一点也不少。我在这部电影里看不到什么相反的东西,仍旧有好多心情漫过了胸口,终于随着那首动人的《一思案》,又回到了心头。
PS. 去年写的,因为与自己而言有些特殊意义,贴出来看看。
电影是侯孝贤受松竹公司之邀,为纪念小津诞辰一百周年所作,我没看过多少小津,所以对此也无从说起,但是电影里那个知道女儿未婚先孕后大段大段沉默不语的父亲,倒是真的非常小津。
整部电影非常自然,侯孝贤基础上的自然,这一次好像推到了底。看不出任何经由事件去推动的情节,只呈现人物的语言和行动,周遭情境又仿佛具备跟人一样的地位,那些并没有被故事化的个体居此情境之中,显得异常饱满,自足。整个电影里面贯穿着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不含一点固执的成分,来自于一种将生活作为整体把握的自信。
侯孝贤对封闭空间似乎可以把握的很好,女主角在书店的那个长达五分钟一动不动的长镜头,那种静谧的感觉是怎么拍出来的,简直称奇,逼仄的房间里,那氛围,那从街上折射过来一寸一寸的光线,仿佛从那个场景中弥漫而出,倾泻在电影的其他角落里。不过对于风景和静物,似乎还是没有小津那么稳健。
实在很喜欢影片里的浅野忠信!电影里他是一个电车迷,在最后几个镜头里专心致志的用麦克风收集电车的声音,电车的声音有什么好听的呢?我觉得也还蛮好听的,渐行渐远的时候,轰鸣喧杂的时候,机械的声音里,真的听得出寂静和热闹,侯孝贤将这样的把握确凿无疑的交给我们,并且还是通过电影,能做到这一点,我觉得还真是了不起啊。
剧本里,朱天文好像想说浅野和阳子是有过什么样子的情愫,但侯孝贤几乎取消了它们,这不是更妙么,我总觉得,还是做减法更妙,减到后来剩下的全是一丁点儿也不能再少的东西,那便是人与人之间再不会更弱的一种联系吧。在这种自信下,再去建立关系,不管发生了什么,不都饱满清亮么。
侯孝贤曾经在文章里引用过小津的一段话:“高兴就又跑又跳,悲伤就又哭又喊,那是上野动物园猴子干的事。笑在脸上,哭在心里。说出心里相反的言语,做出心里相反的脸色,这才叫人哪。”
话是这样说,可我也不全相信,每次看到又跑又跳,又哭又喊的人,我们不也还是在心里暗暗为他们叫好么,一点也不少。我在这部电影里看不到什么相反的东西,仍旧有好多心情漫过了胸口,终于随着那首动人的《一思案》,又回到了心头。
PS. 去年写的,因为与自己而言有些特殊意义,贴出来看看。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