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与一个小故事
看完学生反抗陈腐教育的影片《如果》后我就跺脚骂娘,如果我当初有架重机枪!
教育改革
英国乐队Pink Floyd曾把教育批量生产出来的孩子比作墙上死气沉沉,毫无特色的砖头。中国人的陈腐教育观念代代相传,这观念就是教育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博取自身富贵荣华,造化社稷百姓。这种统一化的教育模式延续了上千年,却万变未离其宗。不妨回想下主流教育的三次重大改革,第一次是在春秋战国,孔子提出了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但好玩的是,中国人历来说到不做到,写到实践不到到。说句题外话,孔子教育思想中有很多了不起的东西,我们没有继承,相反为方便奴役,传授下来的是教人安于现状,教人驯顺服从,了解君臣之理,牢记父子之钢,等级地位至今在社会中有严格界限。孔学在国外为什么那么吃香,你仔细看一下它在国外的教义一定与祖宗国流行的为统治阶层谋福利大相径庭,因材施教变成冠冕堂皇的华丽口号。第二次教育改革是隋唐时期出现的科举,中国对科举制度的评论历来众说纷纭,但在我看来科举最大的缺点还是在于不鼓励无肯定的功用式教学,教人孜孜以求,削尖了脑袋要往官场里钻,所谓治国平天下,入世是中国教育的普世价值观,如若有幸,一人得道,鸡犬便能升天,从此就有机会过着衣食无忧,奢华淫逸的生活。当然不否认科举确实为中国贡献了不少卓越的政治家,朝野上下威名远扬,但那些寒窗苦读最终名落孙山的人,一旦不能衣锦还乡,要么像范进一样白头考白头,或者只能置身人见人哄,讥笑嘲讽的孔乙己式悲惨世界。第三次教育改革大家都熟悉,是教育实行高考录取,变化最大的固然是减轻了入世的普世价值诉求,却不厌其烦地填鸭灌输集体利益,实用技术,进而强奸个人意志,泯灭个性发展。
一个小故事
举个例子,鄙人大学时酷爱英语文学,经常接触中古及莎翁时期的戏剧诗歌,对英语“古式”常用词汇不算陌生,一次商务英语课上,我心不在焉,这里插一句,很讽刺,当时我不乏浪漫主义情怀,换句话是怀揣着实用理想主义的幼稚,最不屑的就是上的商务英语,可笑现在糊口的全部仰仗它。我埋头看“西班牙王子”被老师发现,那位澳大利亚学成归来的女讲师走到我跟前,跟全班同学说,”你们班长(鄙人)英语很好嘛,放着好好的现代英语不学,看Thy,Thee,Thou,这种英语早就走到历史的尽头,早该Out了”,接着满怀好意地问我,“它能帮你找到工作吗”?说完班上爆出几声哄笑。上大学时我很自卑,很敏感,自我感觉既一无是处,又一无所有,绝望之极甚至会心生了断之意。当时被她当猴耍笑很是不爽,但敢怒不敢言,当然我心思从来不像面向那般和蔼善良,在心里把她骂了个狗血喷头,诅咒她走夜路遇上流氓,流氓拿起手电一打量,掉头要跑,她却跟在后面口喊“darling”追出十里见方。
大学本是培养自由精神的家园,固然我所上学校名不见经传,但想必多数人像我一样深受二三流老师,二三流思想毒害,也不可能在北大未名湖畔捧书徜徉。印象中接受了澳大利亚教育理念的自由人士该不会抑制学生自由,不曾想,要么澳洲教育理念未必比咱好,要么这位接受了新式思想的澳大利亚海龟是为了显示自己未曾数典忘祖,甚至比本土老师更牢记祖宗家法——不顺吾者,杀无赦。诚然人倒是很现实,向不切实际的莘莘学子殷殷灌输:在学校里学的东西十有八九没啥用处,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你该如何立足,跟她学商务英语就是解救我们于水深火热,恨不得要我们口呼尊名,向她磕头谢恩。相比教我们精读的老教授倒是可爱的多,他不管你课上干什么,睡觉也好,哈喇子流到嘴边像黄河小浪底决口一样他也不管,只要你不呼噜声震天;你看灯草和尚也罢,只要你不看得入戏性起,假想有个颜如玉OOXX哼哼出声就行,他照例口若悬河一个“Be”字就能连续讲一个星期。
如果教育能少一点责备,如果少一点功用主义,如果少一点高高在上,如果少一点大兴土木,硬件竞赛,如果少一点一家之言,如果高考准入可以多一点方式,如果城乡教育可以多一点公平,如果教授多一点学术精神,如果可以多一些鼓励,多一些不和谐音……,“如果”,多么惹人遐想意淫的词汇!
教育改革
英国乐队Pink Floyd曾把教育批量生产出来的孩子比作墙上死气沉沉,毫无特色的砖头。中国人的陈腐教育观念代代相传,这观念就是教育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博取自身富贵荣华,造化社稷百姓。这种统一化的教育模式延续了上千年,却万变未离其宗。不妨回想下主流教育的三次重大改革,第一次是在春秋战国,孔子提出了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但好玩的是,中国人历来说到不做到,写到实践不到到。说句题外话,孔子教育思想中有很多了不起的东西,我们没有继承,相反为方便奴役,传授下来的是教人安于现状,教人驯顺服从,了解君臣之理,牢记父子之钢,等级地位至今在社会中有严格界限。孔学在国外为什么那么吃香,你仔细看一下它在国外的教义一定与祖宗国流行的为统治阶层谋福利大相径庭,因材施教变成冠冕堂皇的华丽口号。第二次教育改革是隋唐时期出现的科举,中国对科举制度的评论历来众说纷纭,但在我看来科举最大的缺点还是在于不鼓励无肯定的功用式教学,教人孜孜以求,削尖了脑袋要往官场里钻,所谓治国平天下,入世是中国教育的普世价值观,如若有幸,一人得道,鸡犬便能升天,从此就有机会过着衣食无忧,奢华淫逸的生活。当然不否认科举确实为中国贡献了不少卓越的政治家,朝野上下威名远扬,但那些寒窗苦读最终名落孙山的人,一旦不能衣锦还乡,要么像范进一样白头考白头,或者只能置身人见人哄,讥笑嘲讽的孔乙己式悲惨世界。第三次教育改革大家都熟悉,是教育实行高考录取,变化最大的固然是减轻了入世的普世价值诉求,却不厌其烦地填鸭灌输集体利益,实用技术,进而强奸个人意志,泯灭个性发展。
一个小故事
举个例子,鄙人大学时酷爱英语文学,经常接触中古及莎翁时期的戏剧诗歌,对英语“古式”常用词汇不算陌生,一次商务英语课上,我心不在焉,这里插一句,很讽刺,当时我不乏浪漫主义情怀,换句话是怀揣着实用理想主义的幼稚,最不屑的就是上的商务英语,可笑现在糊口的全部仰仗它。我埋头看“西班牙王子”被老师发现,那位澳大利亚学成归来的女讲师走到我跟前,跟全班同学说,”你们班长(鄙人)英语很好嘛,放着好好的现代英语不学,看Thy,Thee,Thou,这种英语早就走到历史的尽头,早该Out了”,接着满怀好意地问我,“它能帮你找到工作吗”?说完班上爆出几声哄笑。上大学时我很自卑,很敏感,自我感觉既一无是处,又一无所有,绝望之极甚至会心生了断之意。当时被她当猴耍笑很是不爽,但敢怒不敢言,当然我心思从来不像面向那般和蔼善良,在心里把她骂了个狗血喷头,诅咒她走夜路遇上流氓,流氓拿起手电一打量,掉头要跑,她却跟在后面口喊“darling”追出十里见方。
大学本是培养自由精神的家园,固然我所上学校名不见经传,但想必多数人像我一样深受二三流老师,二三流思想毒害,也不可能在北大未名湖畔捧书徜徉。印象中接受了澳大利亚教育理念的自由人士该不会抑制学生自由,不曾想,要么澳洲教育理念未必比咱好,要么这位接受了新式思想的澳大利亚海龟是为了显示自己未曾数典忘祖,甚至比本土老师更牢记祖宗家法——不顺吾者,杀无赦。诚然人倒是很现实,向不切实际的莘莘学子殷殷灌输:在学校里学的东西十有八九没啥用处,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你该如何立足,跟她学商务英语就是解救我们于水深火热,恨不得要我们口呼尊名,向她磕头谢恩。相比教我们精读的老教授倒是可爱的多,他不管你课上干什么,睡觉也好,哈喇子流到嘴边像黄河小浪底决口一样他也不管,只要你不呼噜声震天;你看灯草和尚也罢,只要你不看得入戏性起,假想有个颜如玉OOXX哼哼出声就行,他照例口若悬河一个“Be”字就能连续讲一个星期。
如果教育能少一点责备,如果少一点功用主义,如果少一点高高在上,如果少一点大兴土木,硬件竞赛,如果少一点一家之言,如果高考准入可以多一点方式,如果城乡教育可以多一点公平,如果教授多一点学术精神,如果可以多一些鼓励,多一些不和谐音……,“如果”,多么惹人遐想意淫的词汇!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