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便《海角七号》

现在想对电影《海角七号》指手画脚已经为时已晚。距离它掀起波澜已经好几个月过去,在漫长的引进路途之后,在所谓“媚日”争论之后,在情人节首映过之后,我终于看到范逸臣骑着摩托车莽撞而来。此人从头到尾表情欠扁,仿佛大家欠了他许多钱。不得志者众,我觉得他演出太过。而且还没有听到开场那一句“我操你妈的台北”,被剪掉了。党的剪刀手们大概以为,今天可以操台北,明天未尝不可以操北京,而北京是不可以操的。
总体上,这是个配角比主角更出彩的电影。最喜欢的是鼓手水蛭,马拉桑先生也还可以。水蛭熟知青蛙的交配方式,喜欢有夫性感少妇并上升到跨物种的高度,认为两只青蛙轮流上岗和平相处是可以和谐也是完全道德的。他的原话很精彩,可惜也被剪掉了,大概上面觉得这个跟李银河一样不可原谅,提倡一夫多妻制。所有场景之中,我最喜欢那个集体喝醉的夜晚。林晓培和她早熟的女儿,坐在海边唱的那首日语歌很好听。至于范逸臣的那两首歌,脱离开当时情境,真的很一般。换句话说,当亲爱的人儿要离去,当你的心已然碎掉,或者柔弱得像一根煮熟的面条,《老鼠爱大米》一样可以唱得催人奶下。而我对那七封日本情书的感受是,糟糕的爱情往往产生漂亮的情书。但是光有情书是不够的。
以前在南昌的时候经常一个人奔赴万达看电影,回来难免要歪歪一下电影院里面的美女。那个时候看电影是不花钱的,但女人跟现在一样难以约到。如果再加上一个借口,那时我竟然以为重要的是电影本身,而不是爆米花和可口可乐,以及两个人乘着昏暗做点儿什么。后来我的人生观发生了变化:女人当然比电影要重要。
再说音乐,看了《遥远的乡愁——台湾现代民歌三十年》之后,我更加认识到,台湾的音乐曾经是如此强大的,一直都要比香港的要好。虽然仅说唱歌,香港也有张学友黄耀明陈奕迅之类,甚至还有黄家驹。
在翻过台湾民歌年代若干个陌生却重要的名字之后,我终于在书的后半部分看到作者蜻蜓点水地提到了齐秦,是建立在齐豫的基础上,而且直截了当地指出,早在《纪念日》之后,齐秦的表现就让人“大失所望”。作为一个一直的齐秦的粉丝,这是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但谁也不能要求谁怎样,毕竟他的声音曾经高亢,陪伴我无数不眠的夜晚。我已心存感激。但是近些年来,我已经不再那么粉他了,原因是,我发现,他的歌过于孤独,或者叫,孤芳自赏。
书里面提到一个叫伍迪思里(不知哪国人,很怪异)的平民歌手,说了一句话:我痛恨那些使人以为自己生来就是失败者的歌曲。强行引申一下,意思就是,这个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应该是让人愉悦的。至于你自个儿悲伤着还自个儿觉得挺美,那是一种变态情结,可以偶尔装逼为之, 不宜太久。
于是我已经决定,痛恨那些悲伤。
总体上,这是个配角比主角更出彩的电影。最喜欢的是鼓手水蛭,马拉桑先生也还可以。水蛭熟知青蛙的交配方式,喜欢有夫性感少妇并上升到跨物种的高度,认为两只青蛙轮流上岗和平相处是可以和谐也是完全道德的。他的原话很精彩,可惜也被剪掉了,大概上面觉得这个跟李银河一样不可原谅,提倡一夫多妻制。所有场景之中,我最喜欢那个集体喝醉的夜晚。林晓培和她早熟的女儿,坐在海边唱的那首日语歌很好听。至于范逸臣的那两首歌,脱离开当时情境,真的很一般。换句话说,当亲爱的人儿要离去,当你的心已然碎掉,或者柔弱得像一根煮熟的面条,《老鼠爱大米》一样可以唱得催人奶下。而我对那七封日本情书的感受是,糟糕的爱情往往产生漂亮的情书。但是光有情书是不够的。
以前在南昌的时候经常一个人奔赴万达看电影,回来难免要歪歪一下电影院里面的美女。那个时候看电影是不花钱的,但女人跟现在一样难以约到。如果再加上一个借口,那时我竟然以为重要的是电影本身,而不是爆米花和可口可乐,以及两个人乘着昏暗做点儿什么。后来我的人生观发生了变化:女人当然比电影要重要。
再说音乐,看了《遥远的乡愁——台湾现代民歌三十年》之后,我更加认识到,台湾的音乐曾经是如此强大的,一直都要比香港的要好。虽然仅说唱歌,香港也有张学友黄耀明陈奕迅之类,甚至还有黄家驹。
在翻过台湾民歌年代若干个陌生却重要的名字之后,我终于在书的后半部分看到作者蜻蜓点水地提到了齐秦,是建立在齐豫的基础上,而且直截了当地指出,早在《纪念日》之后,齐秦的表现就让人“大失所望”。作为一个一直的齐秦的粉丝,这是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但谁也不能要求谁怎样,毕竟他的声音曾经高亢,陪伴我无数不眠的夜晚。我已心存感激。但是近些年来,我已经不再那么粉他了,原因是,我发现,他的歌过于孤独,或者叫,孤芳自赏。
书里面提到一个叫伍迪思里(不知哪国人,很怪异)的平民歌手,说了一句话:我痛恨那些使人以为自己生来就是失败者的歌曲。强行引申一下,意思就是,这个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应该是让人愉悦的。至于你自个儿悲伤着还自个儿觉得挺美,那是一种变态情结,可以偶尔装逼为之, 不宜太久。
于是我已经决定,痛恨那些悲伤。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