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人“记吃忘打”

我不喜欢这部纪录片,看完觉得后怕。 为什么说它的设计理念和实际操作脱钩?因为一群八九岁的三年级小学生不能真正行使“民主”权力,最后小朋友因为精美的贺卡将票投给罗雷,这不是理性思考,而是情绪化的即时的趋利反应,或者说一种朴素的回报。导演却将摄像机当作助燃剂,借选举小班长这一不痛不痒的话题,将背后家长们的十八般武艺调动了出来,同时放大了自作聪明和懦弱无助。我不知道导演用意何在,想隐喻什么,我只知道在同样懵懂的年纪,同样的竞选程序交给其他国家小朋友,情况未必就有反转。想反映真实可以去拍真实大选,做这种艺术加工,样本容量未免有些狭窄。唯一欣慰的是小朋友们在过程当中和选举结束流下的泪水和向彼此伸出的手,他们笑笑闹闹地互相攻击着彼此的缺点,其实并没有太当成一回事,也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父母操纵小孩子的躯干演绎成人世界丑陋,呼吁人们保护教育保护童年,这可能是影片意义hh。至于说体现愚民,暴政独裁,阴谋,劣根性,管中窥豹之流,我觉得不如直接点讨论“民主”的可能性比较好。 (本人00后,未成年时期还真没在学校经历过类似的1v多阴暗角斗,也没有哪一次班委竞选搞得如此大张旗鼓,一班主任教一群乳牙还没掉完的孩子“什么是民主”这事儿本身就挺新鲜的,更不要说默许投票前分发礼物贿赂选民了,很难不好奇导演上哪儿知道的消息hh。有人说孩子成长路上该踩的坑一个都不会少,但好像把同学之间闹矛盾和操纵以及被操纵民意这两件事搞混了,并不是站在道德制高点呼唤爱,也不是“圣母婊”,这个评论骂得太好笑了点。预设立场,把小孩当试验品玩真人秀,不合适就是不合适。) “民主的每个毛孔里都透露着对他人及自我的自觉或不自觉的异化和压迫。意识形态机器并不单指向被统治者,统治者本身也已被工具化为非我。”
© 本文版权归作者 p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