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给在大洋彼岸的我的震撼

情人节去看了哪吒2,结论是:这很深 9/10。 我在观影前一天才补了哪吒1,对于前作,我的观感不算很好。第一部里动画制作虽然已经看出了审美在线,但不算精雕细琢。因为是处女作以及成本控制,也能够理解。主题虽然是老掉牙的“做不被定义的自已”,但是这也算推陈出新永远讲不完的话题,不算错。让我受不了的是整部电影是用一堆屎屁尿笑话,配音演员尴尬得触发母语羞耻的台词演绎(尤其哪吒妈),中二的叙事手段和台词,以及只流于表面的喊口号式升华主题。第一部是个合格线作品 6.5/10。 但是第二部真的是让我刮目相看。 动画上:没得说,拳打梦工厂和索尼等动画小厂,国风的呈现脚踢同台竞品白蛇青蛇姜子牙,物理渲染质量更是直逼迪士尼皮克斯(虽然还差一点点意思) 台词上:虽然屎尿屁笑话还存在但不再是电影有趣的血肉。哪吒母亲的台词依旧尴尬但是因为台词总体没那么中二以及低级笑话的减少,听感变好。同时台词更考究,大多是为讲述主题服务。 主题上:这个是最震惊我的。整部影片内核是anti authority的政治惊悚片。考虑到是春节档➕目标群体是小孩子,就更不可思议了。他要表达的东西许多成年人都不一定领会,更别说小孩子。况且这个题材在国内的审核来看,就是fan动的。我真的不敢相信他们就这么水灵灵的给小孩子看。除了anti authority,第二部也延续了第一部的另一个支线主题:破除善恶二元论。这一点在一个又一个反转和对神和妖的界线探讨的剧情里挖得很透。甚至很多设计让我想到魔法坏女巫。 叙事手法上:这一点是我个人觉得最值得玩味的。封神榜作为老一代的童话故事,在年轻人之间已经不太受欢迎了。老一代人同时也是如今权威的代表。结合他的主题来看,这部片通过结老一代/构权威者所喜爱的艺术形象来表现“反权威”的主题。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反抗,是更能让他们共情的。同时不止在宏观层面上反权威,在微观的家庭层面上也通过长辈之口来向小辈道歉来反父quan。尽管很多人不喜欢这部片对哪吒的改编,认为他们削弱了哪吒的反父quan属性。但是我认为他只是在用更温和的方式来表达了反父quan。这一点参考芭比的温和性。 论证主题上:这一次不在使用喊口号的方式,而是通过一个个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反转来推波助澜。也许还能再更紧凑一些,但是这是给小孩子看的!能达到这样的深度和论证效果,我已经非常满意了。 最后想说,能在美国看到哪吒开分那么高,从一开始影院不想排片到现在排片变多,每场几乎都爆满,真的挺让人开心的。这种文化输出才是真的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两个半多小时,虽然觉得长,但是一直引人入胜不觉得累。不懂为什么国内的对立依然那么严重,去年吵热辣滚烫,今年吵哪吒。中国软实力强大不是大家都能分一杯羹吗?也许人就是需要一个靶子来发泄自已的痛苦。就像美国两党选民为一些无足轻重的事情吵得不可开交,然而现实上他们是利益共同体笑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