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二八定律”

电影其实一般,但是里面有句话触动到了我,教育就是一种服务,这更像是表述现在一些非常一般的大学,比如我读的那一所。现在已经很少部分大学or大学老师仍然在认真搞学术了,大部分,宛如一种延迟就业的方式,高中毕业后,延迟孩子们步入社会的一种pre社会的形式,较社会单纯、较中学复杂,介于开放和不开放之间的一种模糊状态,家长们付学费、生活费,孩子们在学校里面学习很多不做学术就用不到的知识(工作能做到本专业的,在我同学里面少之又少),衍生了学校周边的各种餐饮、服务行业。四年之后毕业,步入社会,有不少人接触到的也是当头一棒。我属于没有真正接受过社会毒打的那一部分,幸存者偏差,让我对社会的认识也不深刻,甚至略显幼稚。而我的周围,学历在工作中并没有什么用处,学历不等于能力,也不等于你的实际水平。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在这其中,真正能够推动社会进步的人,少之又少,大部分的我们,只是程序运行中的冗余代码,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做着可以被未来机器人替代的重复劳动。也许管理学中的二八定律,在教育界同样适用。在社会相对平稳、二八相对壁垒分明的情况下,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富不过三代这种各类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理论下,很多人等的,就是那个“二”当中的人被淘汰下神坛,空出的那个缺口,所谓的上升通道。或许是基因彩票,或许是真的彩票,令你可以升到“二”当中,在其中继续努力,保持自己“二”的位置。至于大部分剩下的“八”们,如电影🀄️所说,“八”也有“八”的活法。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