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王的演讲 | 恐惧来源于心中的幻影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时间无法倒流,但我们可以选择把自己重新养一遍 余华曾经在书中写到:“我承认我胆小如鼠,时至今日,我依然有敏感、怯懦、自卑的感觉。童年的创伤不是一场大雨,而是一生的潮湿”。 童年时期遭受的创伤常常对人的长期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电影的主人公正是因童年受到父亲打压式的教育、亲哥哥的嘲讽、乳母的偏心,导致长大后的他极度自卑,患上后天口吃。但他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在语言治疗师的帮助下重塑自信、直面难。打破恐惧。 《罗马假日》里有一句台词:“当你做的是正确的事时,永远不要害怕”。很多情况下人们对恐惧的害怕、紧张其实是来源于自己的想象。 人们往往会预设最糟糕的情况,或者根据以往的经历给未来预设一个不好的结果,这种情况叫做“误判假设”或“预期焦虑”。 但其实我们要明白:生存和生活已经不容易了,预设痛苦只会给我们制造更多的麻烦。所以想约喜欢的人吃饭,就大胆去约,不要预设万一他(她)拒绝了我怎么办;想在工作中争取更多的机会,就大胆和领导去沟通,不要去预设万一老板驳斥我怎么办……要知道无所谓的关注,只会消耗我们的能量。 不是每个人都想成为了不起的人 影片的这句台词,我印象深刻。我在临近毕业的时候,曾经在脑海中无数次幻想自己事业有成的样子,可是在步入职场的第一年,我就接受了自己的平凡与普通,因为有智慧、有能力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于是我努力努力再努力,有一段时间给了自己很大的压力,但后来我发现我努力奔跑,其实不是为了幸福,也不是为了生活,只是为了追上那个曾经被寄予厚望的自己。 所以后面我释怀了,我坦然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正视自己无法到达的彼岸。 现在想想什么是了不起的人,非得是挣得盆满钵满、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才是了不起的么?其实不是。 我认为能够保持善良、努力工作,照顾好自己和家庭的普通人同样很了不起。 活在自己喜欢的状态里,爱生活也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