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剧透——再回顾一下这部片子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这是一部全台语的电影。导演是电影的旁白者,事件的旁观者。 电影穷人主角,一个叫菜埔,一个叫肚财。他们,一个是一家工厂的看门人,家中有生病的母亲,住的房子常年漏雨。一个是一个拾荒者,靠到处捡垃圾为生。他们两个是好朋友。肚财经常带着不知道从哪里捡到的杂志和过期的冷冻便当来菜埔的门卫室。 电影的富人主角是黄启文,是菜埔的老板,开着奔驰车,是曾在美国留学的艺术家,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有一天,肚财突发奇想要菜埔偷偷拿来黄启文奔驰车上的行车记录仪,想看看富人去过的地方。于是他们接连几天都在门卫室里偷看行车记录仪里的内容。有时候画面里只是无聊的路程,有时候能从行车记录仪中听见风流对话。那些生活是菜埔和肚财想象不到的。行车记录仪里的画面总是彩色的,一转回肚财和菜埔就又变成黑白。 电影的主要事件就发生在一次偷看行车记录仪时,菜埔趁启文喝醉酒偷看最新的行车记录仪。上面清楚地记录下了启文杀害情人叶女士的一幕。他们震惊且害怕,呆坐了一夜。 大佛 大佛——赚钱的工具、内心安慰、藏尸地。故事中的大佛是当地护国法师预定的。启文作为一位有社会地位的留美艺术家接受了制作大佛的重任,包括菜埔在内的工人是他的手下,一同制作这尊大佛。在大佛即将完工——身体已经完成,只差安装大佛的头——之际,启文杀了叶女士。他对着大佛拜了又拜,接着就把大佛的身体作为藏匿叶女士尸体的地方。他拜佛的意思,一方面是缓解自己的不安,一方面是乞求大佛的庇护。 大佛——谋生依靠、无望的求助。大佛也是菜埔的谋生依靠,他在启文工厂工作了10年之久,在此之前他只能四处找临工。他非常需要启文和他的工厂,那是他工作和赡养母亲的支撑。因此,在发现启文杀人的秘密后,他没办法坚定地选择报警,那也会让自己的未来的谋生面临支离破碎的风险。在无助的时刻,穷人们也需求得到神的帮助和提点。菜埔和肚财体也曾寻找过神的指点,他们去过一座庙。导演阿尧意味深长地介绍这座庙常有富人和穷人来参拜,不过从他们失望而归的结果来看,这所庙并不能给穷人什么帮助。 社会公义 在叶女士失踪后的一周,警方找到启文,问问他的情况。显然启文身上有太多疑点了。面对警察的问话,他也是吞吞吐吐,疑点重重。但不多久,一位有社会地位的人骂骂咧咧地冲进警局,带走启文。他指责警察没有社会公义,理由是启文作为一位对国有用的人不应该受责问。一名警察唯唯诺诺。启文就这样摆脱了警方的追问。讽刺的是,发生在肚财身上的却是,自己被警方以破坏治安的理由带回警局,铐上手铐,大半天才被放走,甚至被没收了自己用来拾荒的电动车。 穷人们深知社会不公。在菜埔问肚财要不要报警揭发启文杀人时,肚财就担忧警察会向权势屈服。穷人们是得不到社会公正的保护的。 有一个镜头印象非常深刻,菜埔的屋子漏雨,上级只丢给他一张大塑料海报。菜埔把海报贴在漏雨处。海报上是一位政客和宣传语。在这种意义上“给穷人提供了保护”——“阻止”房屋漏雨。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穷人与富人之间。菜埔在启文工厂工作10年之久,启文从未正视过他,更很少踏入他的住处。穷人在富人眼中是他们的工具,只有需要时才会注意到。 “我们已经可以依靠科技进入外空,却依然无法走进一个人内心的宇宙。”菜埔和肚财,尽管是朋友,但直到去世,菜埔才知道肚财是一个爱抓娃娃,会把自己床铺铺满娃娃的人。电影中开头和结尾出殡的曲子都是《友谊地久天长》。释迦也是一个穷人,一个体面的穷人,他住在海边灯塔里,听海浪声才能入睡。他和肚财是朋友,但透过肚财,观众似乎也没能对他有更多的了解。穷人们的内心世界是难以窥见的。“生活花光了他们的力气,哪里还去想那些有的没的。” 在众人的参拜、僧人的经文中,寂静、肃穆的大堂里传来一阵敲击。敲击声来自人群朝拜的中心——那座大佛的身体里。久久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