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死十人与拯救一人的功绩

1.为救一个人,牺牲八个人值得吗?
2.每次失去一位战友,他的死意味着十倍以上的人因此被保护吗?
3.每次杀死一个敌人,他的死意味着十倍以上的人因此被保护吗?
4.放走一个战俘,如果接下来会有十位同伴因此而死,依据国际法行事还是值得的吗?
生之于死,孰轻孰重?
一开始不是很想看的,因为我觉得「为救一个人如果要牺牲八个人是否值得」这种大哉问不是很吸引我,你问我我问谁啊?真问我我当然会说这是值得的,因为一个人的生命不能上称称量;但是在战场上只能服从命令不能发问的被派去执行任务的士兵,谁会在意他们的意见呢?
但是看完这部片子,我觉得自己是错了,这个问题其实不应该存在。「希望拯救大兵瑞恩成为这场战争里我们做过的唯一一件好事」,是,两者的性质本来不同……对于士兵而言,一旦上了战场就被作为杀人机器而推出,至高的使命是赢得战役、赢得战争。在战场之上,或许八个杀人机器会比一个杀人机器更有用;考虑到瑞恩身为「母亲最后一个儿子」的特殊性,宣传上的需要也能重新拨动估价的天平。曾是教师的米勒上尉劝慰自己说,每个战友的死都能带来十倍以上的人被拯救;一死十生,这句话的另一面不就是,「每当我在战场上杀死一个敌人,己方都有十倍以上的人因此存活」吗?就这样赋予杀人以正面的意义,除了服从命令之外,也能够多一分心安理得。
可是,杀人和真正的救人是不一样的。影片最后一部分是明明可以即刻离开战场的瑞恩却坚持要留下来打完一场战役,想要与同伴们并肩作战,通过杀人保护更多的战友。结尾是垂死的上尉对瑞恩说「别辜负」,瑞恩也多年时时刻刻魂牵梦萦无法忘怀,努力生活、努力工作、努力成为一个好人。这些情节我觉得算是对观众交代,告诉观众:这个派出最后几乎牺牲殆尽的八人救援小分队、想要带回来的士兵瑞恩,他是「好人」,还是一个「有血性、不懦弱的好士兵」;因为好人看上去会比坏人更值得一点,好士兵看上去也会更无愧于前辈的牺牲,这样观众会舒服一点,没有这个部分,电影叙事的容量可能也会大大缩减,显得失去了一个足够夺人眼目的高潮。但是我觉得这一部分表达的东西可以剥开来放到另外的主旨上——瑞恩是不是好士兵、是不是好人,他能够在战场上杀多少敌人,或者成为医生救多少人,或者发明更有用的电灯泡,这些事情真的重要吗?如果他不是好人呢?
电影实际上也展现了这种「他不算一个好人」的情况——被放走的德国战俘。做了一件自以为高尚的事,但是对方好像不值得;以为是拯救了一个人的生命,实际上却有更多的人为此而死。这个问题导演不敢真的放到瑞恩的故事里,因为肯定会被骂死,所以瑞恩是一个好人……但是他不是没有问过。
我的回答大概就是:之后的事情不是一介凡人可以预料,不知道杀一个人是不是真的能救十个人,或者救一个人会导致十个人被杀;但是,无论如何,杀人和救人本身是不一样的。所以,只能尽可能做让自己感觉好的事情,即使是在战争之中,也努力多留下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