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者的情欲:桃花与黑马,嫣燕与枯树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电影《东邪西毒》以非线性的现代叙事结构,以人物的情绪为时间顺序,探讨了绵延于人与人之间漫漫爱与恨、情与欲,处处充满了哲思。在这篇小文中,我着重分析两位女角色桃花和慕容燕(嫣)意味深长的个人情欲镜头。
先说桃花。抛开桃花这个角色,“桃花”在电影中象征多种意象,贯穿于始终,意蕴丰富。第一个便是象征春天。《礼记·月令》云: “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华”,桃花的盛开代表着春天的到来。黄药师与慕容燕在桃花林首次相遇,即是在春天。“他的名字叫慕容燕,自称是慕容公子的后人。他和黄药师在姑苏城外的桃花林一见如故。那天黄历上写着:初四,立春,东风解冻。”
第二象征了美人。桃花的美人意象,最早出现在《诗经·周南·桃夭》篇:“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电影中多处出现美人意象的桃花,最直接的就是桃花这个角色,盲剑客的妻子。“我在离开的时候才知道,这地方本来就没有桃花,桃花只不过是一个女人的名字。”
第三象征了思乡。欧阳锋和盲剑客都用桃花来表达了思乡之情。欧阳峰:“往后的几个晚上,我做的是同一个梦,我梦见我家乡的桃花开了。我忽然间想起,原来我已经有很多年没回去白驼山了。”盲剑客:“每年的春天,乡下的桃花都会开得很灿烂,我想在我失明之前,再去看一次,可惜盘缠已经用完了……”
第四象征了悲情。桃花花期极短,为美人盛开,亦为悲情掉落。文学作品中常用桃花凋零来表现年华易逝、美人迟暮、红颜离去等悲伤之情。如陆游《钗头凤》中写下自己与唐琬的爱情悲剧:“……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盲剑客:“希望他们快点到,要是太迟回去的话,桃花都谢了。”时间流逝,桃花终谢,盲剑客被马贼所杀。
第五象征了隐逸。东陶潜《桃花源记》赋予了桃花隐逸和超脱的气质,“桃花源”已成为精神家园,隐居避世的文化符号。三娘过逝之后,黄药师隐居东海桃花岛,自称桃花岛主,号东邪。种种意象都集中在了桃花这一物象上,它们不是切割的,而是浑融一体,密不可分,谈起一象,必勾连起另一象。
而在整部电影中,角色桃花只出现在了一个地方,在家乡的河水里徘徊,身旁唯有一匹黑马。桃花首次出场是在黄药师喝了半罐“醉生梦死”后,他纵马到盲剑客的家乡,两人相见无言。桃花这个转身是艰难的,挣扎的,痛苦的,然后她终于转过身来,看见黄药师,面容却变得冷漠,被河水光怪陆离的反光照得痛苦怨恨,因为黄药师佯装忘记她了,一副过路人的脸。她又转身,牵马走向河水深处。随即,她的个人情欲镜头开始了:桃花白哲的躯体爬伏在黑马上,发丝凌乱,牙关紧咬,脸部有特写,闭眼又睁眼,似哭似笑;双手摩挲马髻,赤脚沾着河水,腿上下抚拭马肚,最后两手交叉抱住马颈,流下眼泪。
这是一个情欲意味十分鲜明的镜头,桃花与黑马,人与兽,黑与白,是强烈的对立与交融。马作为客体不具有独立意识,它是桃花心中的“意马”,意味人的野性与自然;河水象征了幽暗难以直面的人心与欲望,和流淌不息、永不复返的时间。她与丈夫盲剑客结婚后,又爱上了盲剑客最好的朋友黄药师。盲剑客离开了,意在成全;而黄药师也离开,因为他虽意在“桃花”,而此桃花非彼桃花,他心中的桃花是嫁作他人妇的三娘。他与桃花来往,只是“想知道被人喜欢的感觉是怎么样的”。桃花一人在家乡等待,等待某天某一个人回来。而丈夫盲剑客是迟迟不归,黄药师回来了,却把她忘了。这叫她如何不痛苦?
“风也未动,幡也未动,是人心自己在动。”本来平静的生活,因任意放纵自己内心的意马而彻底破灭。桃花在河水中唯有黑马聊以自慰,这匹马是果也是因,她放出了这匹欲望之马,盲剑客爱她所以离开,黄药师不爱同样离开,最后也只剩这匹黑马和她。她对黑马投射的情欲是单向与虚妄的,身处的时间河流是欲望也是困境,她的欲望困住了她,让她永远走不出河流,走不出这份爱恨,只能孤身牵着黑马于其中徘徊,一切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这个角色也集桃花各意象为一体,可谓她即是桃花本身,她是美人,她的爱与生命力也象征春天的蓬勃。作为被爱的人,她就是盲剑客的故乡;作为去爱的人,她是欲望的具象。而她的结局是悲惨的,因为她做了错的选择,时光蹉跎下,爱她的盲剑客也终战死他乡。而在流淌的时间之河中,桃花是唯一不变的等待,她永远站在原地,永远是爱她之人的寄托。
再说慕容。慕容与桃花同样喜欢黄药师,但桃花对黄药师的喜欢趋于放纵欲望,贪欲大于真情,她和黄药师都犯了错,盲剑客的死是他们此生共同的悔恨。而慕容对黄药师的喜欢更纯粹,是极致的情,非得到不可。而现实中是黄药师处处风流,慕容对他而言不过是万花丛中的一朵,醉言“如果你有个妹妹,我一定娶她为妻”,不过是到了那个暧昧的氛围的脱口而出。何况他本就知道男人装扮的慕容是女人,真真假假,他只当做玩笑一句。
而慕容却动情当真了。慕容是非常自傲的人,她接受不了自己爱的人不爱她这一挫折。她宁可人格分裂,相信男扮女装的自己真有一个妹妹慕容嫣,因为如果慕容燕有一个妹妹,黄药师就会娶她为妻,也就是娶自己为妻。这是外表与内心的分裂,贵族女眷行走江湖不便,只好假扮男装,时间久了,世上人都把自己当男儿看,慕容也生长了男儿的豪气与气概。而她本质上还是一个女人,渴望男人的爱,而自己男儿的外壳,是防御也是做茧,不能以真面目示人,得到的情也是给“慕容燕”而不是“慕容嫣”。遇到黄药师后,他看出她是女人,那句醉言直直戳向作为女人的慕容,而慕容燕这个外壳妨碍了她,站在慕容的角度,假若她以女人面貌示人,黄药师就会娶她,这句话便不是玩笑,而是正经的求娶。同时这还是理性与感性的分裂,理性告诉她,黄药师不爱她,她的纠缠挣扎没有任何意义,最好是杀了他,彻底断了念想;而感性左右她,她真爱黄药师,爱到无可救药,一心只想和他在一起,没有办法相信黄药师不爱她,她就是黄药师最爱的那个女人。
一个细节值得注意,欧阳锋说:“每年总有几个月,人们好像都不愿去死。一年前立春后,我一直没有买卖。整个月只有一个人来找我。”立春后是春天,洋溢着欣欣向荣的生机与希望,在这个美好的季节,没有人愿意去死或要人死,而慕容是唯一的例外。春天也是她与黄药师初遇的时候,而不论是慕容燕还是慕容嫣,如今心中都充斥着足以燃烬自身的恨意,无视人生中周遭其它的一切。慕容燕恨黄药师,因为黄药师抛弃了慕容嫣;慕容嫣恨慕容燕,因为他阻碍了她和黄药师在一起。
黄药师无影无踪,这一切的爱恨都只能倾泄在慕容自己身上。随着两个人格之间愈演愈烈,矛盾愈来愈暴露,在醉酒的那夜,她无法控制地走向了欧阳锋。这里镜头转换的很明显,尽管床榻间的是慕容和欧阳锋,但两人都把彼此当做另一个人,以此慰藉。慕容的手上下游走于欧阳锋的身体,她把欧阳锋当作黄药师,欧阳锋把她当作三娘,可以说虽然是两个人的参与,但迷乱间仿佛有四个人,而实际上,只有孤独的自己和癫狂得不到的幻想情欲。
电影是含蓄的,镜头接着转向了房外披头散发的慕容,痴笑背靠在石墙,又扑伏于一枯树,两只洁白的手臂挂在树干分叉之间,不住地抚挲,像极了桃花对那匹黑马。我认为此处是与桃花黑马的对应,只不过十分隐晦。相比于桃花在流淌的河水里徘徊,慕容则是在干涸的沙漠间游荡。若要比喻,那她就是这棵枯树,哪怕再张牙舞爪地向天空生长,也是徒劳,到头来耗尽自身所有,仍得不到一丝甘露的馈赠。她的内心是荒芜的,因为没有人真正爱她、爱真正的她,最后连她也搞不清自己到底是谁了。燕与嫣,两个极具生命力的词,燕是飞鸟,不受拘束;嫣是夸姣,象征美好。这本是慕容的两面,而烈烈情感与深深执念终使她的自我彻底毁灭。
癫狂一夜过去,慕容消失了,数年后独孤求败出世,痴心于剑,终达太上忘情,号称一代剑魔。独孤求败只对自己的倒影练剑,她雌雄难辨、雌雄一体,把对世间所有情感与执念都倾注于自己身上,因为只有自己不会背叛自己。她仍然痛苦,哪怕剑法再高明,伴她身旁的也只有水中波澜的倒影。
桃花与慕容都是孤独的。桃花如水般流淌,也终随水逝去;慕容如沙般狂烈,而最终也同沙一体。黑马与枯树,是她们投射下的孤独的情欲,没有一个真正的人来爱,只好以物代替。两位女子的结局是凄惨的,这亦是自食其果,可谁又能挣脱命运的绳索?都是第一次活,谁又能预判隐匿在这番选择背后的代价?……我想如三娘所说,若能重来,那该多好。 原文首发于本人的微信公众号:自愚是一种态度。若有朋友觉得写的不错,欢迎关注公众号找我玩,主要是发一些影评、书评、展评。你的每一份支持对我来说都是莫大的鼓舞!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以一双青春之眼,记录摸索生活与文艺的脉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