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评区写不下

除了斯琴高娃不着表演痕迹的生动,其他的演员并没有被镜头调度,还保留着上世纪地方文艺剧团的舞台味。整部影片都流露着老学院派刚接触到电影学时的僵直感——它的材质太模糊,修辞的挪用也很生硬,我们甚至无法分清观看它和观看一个文本的区别。但如果这样说这部片子就传统得毫无新气儿,简直是一个从技法到叙事形式都完全是脱离于九十年代的新锐与热潮的,交给权力部门的好学生作业——这样的单纯又让人分不清是平凡的世界还是白鹿原,且混杂了一些金锁记和太太万岁的曲笔。找姘头写得不如鹿子霖放荡机敏,环环的性压抑写得不如冷家二女儿,婆媳的残害循环写得不如金锁记,城乡割裂刻画得不如少平少安两兄弟。 一个底本就四分五裂的作坊生产作品,乏味得无法多说,但还是让人想哭,哭的情感与作品是否审美体验好之间可以说毫无关系,我只是难过这个群居地时刻发生的多灾多难和无药可救,清楚地察知到这个大社群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的政治和审美交媾引起的紊乱。可是她们也有高兴的时候,我在这时最难堪和无助,我不知道是否该宣判她们在对某个权力结构妥协和随遇而安,就像我不得体地犹豫着要不要介入母辈的疼痛一样。 影片中或许有一个隐喻还算比较亮眼,片头香二嫂告诉日本女企业家香魂淀名字的来源是因为曾有一个大户人家的女儿和一个穷人家的女儿一起在此跳湖自尽。这个传说结构在后面得到映照:女企业家送香二嫂丝巾并且允许她睡在自己的房间里——这在本质上很难不说是一种女同性恋情愫,可惜这种性解放的情绪在香二嫂里的世界快速流失,彻底消失在这个故事里,她是“死去的大户人家女儿”;环环则是“死去的穷人家的女儿”,被香二嫂用各种手段逼迫嫁给其患有癫病的性无能的儿子,即使香二嫂最终悔悟想放环环离婚,她出逃的可能性也被永远压抑在了香魂淀,就像片尾那句唱词,“云遮雾罩,还是眼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