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向你的欲望让步——《小丑2》亚瑟人格的精神分析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此文需要有弗洛伊德与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基础来阅读。
亚瑟这个人物其实很容易用精神分析拉康的三界(实在界、想象界、象征界)理论来理解:
【亚瑟的创伤】亚瑟作为社会边缘人物的代表,他的一切创伤都来自于童年与外界的成长环境,特别是对他影响极深、他曾经依赖又被破灭希望、一个本身就具有幻想症候的母亲,种种原因让他没有办法进入符号秩序,因此面对“大他者的欲望”他是无能的,所以他产生了一种面对现实创伤时的应激机制——大笑,当他焦虑不安,或者说面对实在界感到无能激发这种创伤时,通过第一部电影开头的展现,亚瑟会通过大笑来缓解焦虑。


【为什么小丑人格会出现?】所以第一部当亚瑟经历到他心理焦虑爆发到难以承受的时候,大笑只会让情况越来越糟糕,这时候他就构建出了一个位于想象界的理想自我来进入现实,他建立了一个理想自我——小丑,去强行投射到实在界。


【小丑代表什么?】小丑人格的诞生也是亚瑟面对实在界创伤/焦虑的防御性机制,只不过比大笑更加脱离实在界、直接进入想象界——因为大笑是人们理解的东西,语言符号里大笑代表快乐。而小丑某种程度上不仅象征着搞怪与欢乐,还代表怪诞,而一旦严肃起来的小丑就变成了一种令人不解的、甚至恐怖的事物(不能被符号秩序解构之物)

【亚瑟的缺失】但要知道亚瑟通过小丑人格进入的现实也不是真的,是他想象出来的,因为真正的实在界是有法律的,是有规训与惩罚机制的,他的能力没有办法彻底反抗它,又因为亚瑟从来认为自己是一个缺失的人、不完整的人(比如他极度渴望爱),所以亚瑟把小丑当做自己健全人格的面具——他认为小丑完全了他自己。


【小丑2 - 小丑并不是无所不能】接着,如果第一部结尾他以为作为小丑觉得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可以反抗现实秩序,而第二部就是狠狠地给他一记耳光: 小丑不是全能神,他也要面对实在界、面对法律的规训,当他在法庭上要被迫回忆童年与母亲有关的话题,以及被迫回忆从前作为亚瑟时他做过的种种“善良”行为(在小丑人格看来“善良”与“同情”只是不堪的弱点),他一次次被过去的人与事提醒着自己的种种“弱点”与“缺失”。他终于又一次焦虑发作——小丑又缩回到了亚瑟身上,这时候的亚瑟仿佛是突然“萎了”一般,面对实在界的冲击,他的小丑人格又无能为力了——他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强大。

【观众为什么喜欢第一部亚瑟这个角色?】观众之能够共情亚瑟是因为他们在亚瑟身上看到了自身每个人都拥有无法完全融入象征界秩序东西——比如爱情就是无法用语言符号完全解读的,能够用符号完全解读的只有婚姻关系。还有就是对艺术的需求、对情感的需求、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需求,以及对内心欲望的表达等等,这些都不能完全融入社会符号学机制里,但它们作为人生命的不可或缺的需求与欲望存在着,亚瑟身上就是有这样的东西,所以观众能够与亚瑟产生共鸣,甚至希望小丑反抗秩序挑战秩序——特别是当秩序本身就出现问题、当秩序反对个人欲望的发展、轻视个体重要性的时候。

【所以,亚瑟需要怎么做?反抗是不是答案?】首先要知道,反抗秩序的行为就是在认同秩序,“大他者”不需要被反抗,因为“大他者并不存在”,而当一个人正视了他的欲望,重要的从来不是反抗,重要的是你怎么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在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里,弗洛伊德出的终极解决方式是:阉割 castration(也就是认同“父亲的法则”,去进入符号秩序),拉康给出的解决方式是:认同你的面具,不要对你的欲望让步。


什么叫“不要向你的欲望让步”?也就是说,亚瑟认同小丑没有认同到底,小丑如果作为反抗秩序本身的符号,他也没有反抗到底,所以我说为什么第二部剧情是失败的——第二部只是导演对自己第一部的自我怀疑,因为第一部当亚瑟决心成为joker时,他已经杀掉了心中的自己,认同了joker,而第二部再去纠结亚瑟分裂人格的问题已经是毫无必要,因为观众已经认同了亚瑟=joker,第二部导演只需要抓住这个点——小丑反抗到底,就完事了。但是他偏偏去让小丑一次次怀疑他自己,最后电影甚至告诉你:小丑就不是亚瑟,因为亚瑟自己都不认同了,小丑只是下一个推翻秩序的人。——这无疑是给观众泼了一头冷水,要深度,第一部就够了,而第二部,观众只想要可怜的亚瑟作为小丑“爽”到底,只想要现在无视秩序的joker去反抗秩序,观众不想要一个一直待在阿卡姆疯人院的卑微的小丑,可以说,导演既想要第一部的深度,又没有深度地展现亚瑟的心理历程,重复着第一部通过亚瑟的“幻想”情景来展现他的内心,这样的拍法不仅让观众看得疲惫不堪,又觉得剧情乏善可陈。请Lady Gaga这样的明星做音乐电影形式,又让歌曲喧宾夺主,想要商业也不够商业,毫无疑问暴露了导演既要又要的矛盾心理,只能说,这部真是可惜了两个演员的付出,也浪费了观众的时间精力。

【第二部的逊色不影响亚瑟作为一个成功的复杂角色留名影史】因为有了2019年的《小丑》,亚瑟这个充满悲剧色彩的角色,虽然和以往DC动漫的小丑有所脱节,但无疑作为一个虚构角色是成功的——亚瑟有着普通人的特征,却做到了普通人渴望做又无法做到的事情,我相信这也是DC漫画塑造小丑角色的延伸——复杂的人性在他身上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一个反派角色的行为动机也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普通人,来源于现实,这就是电影独特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