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关怀的影像 / HDAF 专访 翁羽 导演
人道关怀的影像 / 2024 HDAF 翁羽 导演专访
河东作者电影展 2024年09月19日 13:19 山西 河东作者电影展
嘉宾 : 翁羽 , 《海浪》 导演
主持 :小小龙 ,张亚龙 ,2024 HDAF河东作者电影展 策划
一、电影《海浪》的创作灵感与筹备
小小龙:翁导您好,请您跟我们讲讲电影《海浪》的创作来源吧。
翁羽:大家好,我是导演翁羽。《海浪》的创作源于我在拍摄一个长片时,在一个很偏远的山区的布告栏看到一则关于严厉打击拐卖和贩卖儿童以及他们器官的招贴。我问当地村民现在是否还有这种事,他们说还有不少,因为偏远地区有很多残疾、留守等儿童容易被拐卖、贩卖器官。基于此,我创作了《海浪》这个剧本。
小小龙:那在拍摄过程中一定遇到了不少困难吧?
翁羽:在拍摄这部电影时确实很艰难,当时是疫情期间,筹备时就面临着拍摄地可能被封的情况,而且确实发生过。电影里的小孩是个唐氏综合症患者,不会说话,智力也有问题。当时在选择演员时,我们找了大概近百个,特殊学校的校长给我推荐了一个孩子,我见他第一面就感觉是他,等见到第100个后还是选择了他。
二、拍摄过程中的挑战与应对
小小龙:那在拍摄过程中有遇到什么特别的挑战吗?
翁羽:在拍摄前三天我们要到拍摄地,结果这孩子的妈妈打电话说小区被封了出不来。我让她想办法带孩子出来,后来她妈妈带着孩子从一个平时钻狗的洞钻出来,走到高铁站,我给他们买了票过来。我们剧组还有从成都来的主创,当时成都整个被封了,虽然他到现场一周没被传染,但按规定要被隔离,没法参与拍摄。另外,每天要做两次核酸。
小小龙:那和这个特殊的小演员在拍摄过程中配合有难度吗?
翁羽:和这个孩子沟通是最大的挑战。开始一两天还好,他可能因为害怕所以比较听话,但熟悉后他就不太配合了。尤其是拍摄很多长镜头和涉及调度、人物关系的时候,让他在一个地方站超过三秒钟都不行。到第四天的时候我们进行了调整,先让其他演员和拍摄团队排练,大概排练了 7 - 8 次后再让这个孩子到现场。即便这样,也很难拍超过三条,为保证电影摄影风格,只要其他演员不出大失误就可以接受。
小小龙:那在拍摄中有没有一些意外的情况呢?
翁羽:有一场吃饭的戏,孩子在开拍时没有按剧本坐在那里,而是跑去拿玩具出了镜头。但后来我看素材时发现演员妈妈把他叫回座位继续表演,其实那样也蛮好的,因为这就是他生活中的状态,我们没必要去控制他的位置,他的状态都是真实的。
三、长镜头摄影风格的选择与意义
小小龙:您在《海浪》中采用了长镜头的摄影风格,这对这部片子意味着什么呢?为什么坚持使用这种方式呢?
翁羽:长镜头大概有固定机位和移动机位两个方向。固定机位长镜头里有人物和表演的调度,移动镜头长镜头里人物要在画面里有角度变化,相对更难。我采用长镜头主要是觉得合适,而且长镜头经过调度后很有魅力。它在动态中给人想象空间,移动长镜头既实现观众的想象力又会打破它让观众再次去想象。
小小龙:在拍摄长镜头时有没有遇到一些困难呢?
翁羽:有一天在一个广场拍摄一个大场面,那里本来是早市有很多人,我们又组织了大概五六百人来拍长镜头。从没有太阳一直拍到将近中午,拍了 15 条都不满意,总是有问题,主要是因为小男孩后来不听话。本来这个镜头就有些问题,在写剧本时就有感觉,拍摄后觉得问题更大,就不想用这个镜头了,后来直接删掉了相关的线。四、地理空间的选择对影片的影响
小小龙:那您在影片中选择的地理空间对影片有哪些帮助呢?
翁羽:我绝大部分电影都是重新拍摄。选择重庆是因为它很独特,中国很多城市都很相似,但重庆因为山城地貌导致城市结构不一样,有一种说不清的生命力,既有江湖气息又有城市和乡村的夹杂感,感觉什么事都可能发生。而这次拍摄《海浪》选择了重庆下面一个地方,是因为重庆过于明显的特征成为了它的弱势,我希望挖掘一些别人感知不到但又存在的特色,它很中国但又不那么典型。
五、从一则广告扩展到成熟影片的过程
小小龙:您是如何从一则广告将故事扩展到一个成熟且有风格化的影片的呢?
翁羽:我平时会写很多小说积累故事,这些故事就像我们吃的五谷杂粮,很多时候是碎片化的信息。这些不同的素材被我吸收后进入血液,再输送到大脑。创作的时候,有时候故事就会自然蹦发,可能在走路、开会、吃饭、做梦的时候。当故事出现时它基本是完整的,只需要再加工完善细节。小小龙:那在创作过程中有什么方法吗?翁羽:创作是有方法的,比如人物设计、情节构架、节奏设计等,但我觉得血液里的素材比方法更重要,方法只是让故事更有力量。就像我们的基因是最重要的,后天学习的东西只是辅助。
六、对主创人员的感谢与拍摄氛围
小小龙:那在拍摄《海浪》的过程中,有没有特别要感谢的人呢?
翁羽:要特别感谢我们的主创人员,包括两位女演员、摄影指导、声音指导、剪辑、制片人、执行导演、美术道具等。他们很多人是冲着公益的心态来拍摄的,有的人免费,有的人还赞助。我们拍摄时间很短,只有一个礼拜,筹备也没几天。大家没有利益上的考虑,都是公益心态,所以拍摄氛围很好。虽然经费有限,但我们把钱花在吃喝上,每天去饭店吃,大家都很愉快。
七、影片中重复镜头与结局设计
小小龙:《海浪》片子中似乎有两段类似重复的设计,比如女主角抱着孩子走在桥上,而且结局也比较开放,可以讲讲这样设计的原因吗?
翁羽:我的作品风格有点魔幻现实主义,超越现实。像《万物三生》整个构架就是超现实的。在《海浪》中这种设计比较少,大概就一处,就是女一号多年前捡到孩子后走在桥上,看到桥下多年后的自己和长大的孩子在放烟花。我觉得时间不是线性的,不同民族对时间刻度的理解也不一样,这是我对时间的理解,也是一种命运的注定,可以从文化角度去理解这个设计。
小小龙:那在拍摄过程中镜头设计是怎样的呢?
翁羽:我是计划性创作,很多镜头在拍摄前就设计好了,包括镜头运动、人物走位等,拍摄对我来说就是执行剧本,很少改动。这样的好处是从剧本到成片完整性更强,但缺点是如果在后期或者审查上有问题,改动会比较困难。
八、以女性为主角的创作观
小小龙:您的影片很多都是以女性作为主角,能讲讲您这方面的创作观吗?
翁羽:我很喜欢讲女性的故事,比如《海浪》《万物三生》《此处无声》都是以女性为主角。在我看来,中华文化传承靠女性,确切说是靠母亲。女性在社会分工中对民族文化和未来传承有决定性作用。我虽然是男人,但对女性还不是很了解,正因为不了解才有创作意义。我的故事描写了女性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身份、角色、困境、希望等,我一直在思考女性把什么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我觉得她们总是把别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九、未来创作影片的方向
小小龙:那您未来创作影片的方向是怎样的呢?
翁羽:我今年还会有一部电影《特别的你》上映,讲述孤独症群体的生活,包括孤独症家庭的困境以及他们如何面对人生。我关注的基本都是残疾人、心理健康问题或者边缘弱势群体相关的内容,这是我的本能,是一种慈悲心。现在正在创作关于聋人群体的故事,中国聋人数量也不少,他们有自己的圈子。我接触这些群体是因为距离产生了创作的能动性,我希望让更多人了解他们。
十、被摄者对创作者的影响与呼吁
小小龙:那这些边缘群体对您作为创作者有什么影响呢?您能不能借此机会向大家传达一些相关信息呢?
翁羽:我接触过唐氏综合征、心理障碍、孤独症、聋人等边缘群体,中国有 8500 万以上残疾人,但我们很少能看到他们,尤其是智力和精神方面有问题的。他们被藏起来是因为出门会受到异样眼光甚至歧视。我做这些创作就是希望大家能公平对待他们,众生平等,我们健全人应该给他们温暖和友善的态度。他们对我很感恩,但实际上是他们在帮助我,我所获得的机会、资源等都是他们给我的。拍摄《特别的你》后,孤独症这三个字被更多人认知,我呼吁大家关注这些需要帮助的人。
十一、影片中镜头相关问题的解释陈茹:《海浪》中有个镜头是妈妈穿过街道找海浪,当时正逢小学生放学,我感觉摄影师的存在有点明显,这算穿帮吗?
翁羽:这个镜头不是计划内的,当时刚好赶上小学生做活动,我觉得这个场景很符合孩子正在遭受危险而这些孩子很幸福的感觉,就开机拍摄了。而且只有一次机会,因为他们走得快。这是演员和摄影师配合的问题,演员跑快了,摄影师拿着如影设备,设备比较宽,路又窄,摄影师怕伤害到小朋友所以没跟上,造成了距离。我们后来又拍了两条正常的,但感觉还是有小学生的镜头冲击力更强,所以最终选择了这个有小朋友的片段。陈茹:那影片结尾妈妈领着海浪吃饼的镜头,从特写切到全景时感觉有点跳,您是怎么考虑的呢?翁羽:当时那个声音是手机震动声,故意调大了。这个时候妈妈接到电话,是坏人打来要孩子的,妈妈要做出选择,画面落到环境上,展现她所面临的遭遇是在社会环境里的。
十二、对创作有启发的导演与作品小小龙:那在您的创作之路上,有哪些导演或者电影对您有启发或者影响呢?翁羽:其实我没看过很多电影,尤其是这几年创作的时候。多数对我有影响的导演是亚洲的,欧洲导演的作品因为文化差异我看不懂。我很喜欢韩国的金基德,他的电影有生命力和力量感,有野性,很遗憾他已经不在了,我和他有过一面之缘。还有李沧东,我喜欢他的《绿洲》,感觉和我的风格很像,又现实又魔幻,他的《燃烧》我也很喜欢。朴赞郁的《寄生虫》我也很喜欢,它完美结合了商业和小众两种风格。洪尚秀的电影我也很喜欢,他的电影是一个整体,每部电影都是其中一场戏。日本的是枝裕和的电影也很好,像《小偷家族》。台湾的杨德昌电影我也很喜欢,他的电影更内敛但有力量感。还有我们中国的贾樟柯、娄烨等导演的作品我也很喜欢。韩国电影产业和电视剧不一样,他们的电影可以很现实、批判社会,又和商业结合得很好,我们内地电影这几年有点像韩国电影的新路线。
十三、对观众的话
小小龙:那您对观众有什么想说的吗?
翁羽:非常感谢大家听我讲这么多,希望大家能去电影院看我的电影。《万物三生》正在影院上映,虽然拍片不多,但之后还会延期上映。今年下半年还有孤独症题材的《特别的你》,也希望大家能走进电影院。现在正在创作关于聋人的电影《此处无声》,希望大家持续关注。
文稿内容请以视频为准。
策划 / 主持 / 剪辑:张亚龙
执行策划 / 编辑:陈茹
编辑 / 设计:刘玥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