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ek的最爱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作为一个有时候伪装成Geek的一般青年,《The Matrix》是这个伪Geek最喜欢的电影(没有之一)。很多评论认为这个系列受到欢迎的原因之一是它精确的细节描画,我比较赞同。在《The Matrix Reloaded》里面,Trinity关掉27街区的电力,使用的命令先是Nmap,查找到可用的22端口,然后使用了一个假想的sshnuke命令,把root的权限改成了Z1ON0101,让很多人津津乐道。这个密码,还把I换成了1,十分hacker style哈。在这三部曲里面,第二部其实是最有意思的一部,第一部刚开了个头,第三部忙于战斗和收尾,而大部分编剧想要诠释的概念全在第二部得到展现,包括smith的变异,architect的对话,还有和那个法国人的交锋,都话里有话。
机器给人类设计的世界经过几番进化,现在是这个样子:充分展示人类的美和丑,为了防止不愿意呆在Matrix的人引发系统当机,一定程度上容忍人类有选择离开Matrix的权力,这些人会聚集到Zion。在Zion的人到达一定人口之后,The One会作为系统升级的一个程序出现,他作为Zion的救世主,经过一番和Matrix以及Zion的交互,携带升级的补丁来到代码之源,commit补丁,选择下一个Zion的16女和7男,然后系统毁掉Zion,进行一次系统升级。
那么在这个系统打到sp5,该打sp6的时候,出了点事故。首先Neo这个程序收到爱情的冲击,有了其他5个版本的补丁所没有的不确定性,然后在neo在处理Matrix的守护程序(Agent)的时候,把一个Agent打的出了异常,没有被释放掉(DELETE)就退出了。那么,这个Agent就成了野指针,无法被系统找到并且删除。
所以,在打补丁的时候,neo没有按照常规提交补丁代码,而是怀了一份希望,希望能保住现在的Zion,并且不引起系统当机,杀掉所有人类。意思就是在现有系统的基础上保留既有成果,现场进行一些清理操作,让系统能够稳定。这时候恰好那个野指针smith开始疯狂的自我复制(病毒),如果不尽快处理就会吃掉所有的系统资源,到时候机器也会被耗尽资源同归于尽。这个叫smith的病毒不同于那个法国人,法国人作为老款病毒,目标仅限于能够获取一定权力,缩在自己的空间玩自己的,而smith作为新一代的蠕虫病毒,具有癌细胞的野心。
那么neo就有了一个机会能够和机器来讨价还价。机器不除掉Zion,neo就通过自己捕获到smith,让系统能找到smith的物理地址,然后delete掉。他成功了,但是作为delete掉smith的连带效果,neo也被一并删除掉了。
接下来电影就没讲了。其实可以很容易推测,接下来的结果会是Zion解放的人口会越来越多,最后达到一个平衡,想继续玩游戏,不打算闹独立的人继续呆在Matrix,闹独立的全跑到Zion,跑到Zion的觉得太艰苦再回到Matrix的估计也会有。
这个系统是不是有点像我们现在使用的Windows XP呢?因为Windows XP才经常容易中毒,并且无论怎样设计,总会在使用的时候出异常。那么,你可曾感受到,在给Windows XP打Service Pack的时候,那些被删除的dll的悲鸣?
那个法国人在玩弄他自己的小世界的时候,写了个小程序(蛋糕),来讲述自己的因果观念。这和我前阵子看到的《黑天鹅》里面的一些说法挺相似。有结果必有原因,但是很多时候却无法找到原因。很多时候,原因是控制的人给被控制的人的一个托辞。在一个火鸡的世界里,如果发现每天都在下谷子,并且谷子的数量呈递增态势,就会有火鸡分析家给出谷子的递增方程,并且说明谷子从天而降的真理性。其实却不知道这个下谷子的原因是在感恩节这天的世界末日。
我觉得导演在暗示一个道理,就是只有人有了选择的权力,系统才会平衡。乌托邦是不可能长久的,而由一部分人把人民群众都代表了,显然也不会持久。给予一些选择的权力,哪怕是表面上的,才会让系统得到控制。
其实Zion这个设计挺恶毒。Zion在人类心中,是自我解放的圣地,实际上却是系统收集反抗人群的口袋。这和毛爷爷的大鸣大放,搞阳谋一个调调嘛。
机器给人类设计的世界经过几番进化,现在是这个样子:充分展示人类的美和丑,为了防止不愿意呆在Matrix的人引发系统当机,一定程度上容忍人类有选择离开Matrix的权力,这些人会聚集到Zion。在Zion的人到达一定人口之后,The One会作为系统升级的一个程序出现,他作为Zion的救世主,经过一番和Matrix以及Zion的交互,携带升级的补丁来到代码之源,commit补丁,选择下一个Zion的16女和7男,然后系统毁掉Zion,进行一次系统升级。
那么在这个系统打到sp5,该打sp6的时候,出了点事故。首先Neo这个程序收到爱情的冲击,有了其他5个版本的补丁所没有的不确定性,然后在neo在处理Matrix的守护程序(Agent)的时候,把一个Agent打的出了异常,没有被释放掉(DELETE)就退出了。那么,这个Agent就成了野指针,无法被系统找到并且删除。
所以,在打补丁的时候,neo没有按照常规提交补丁代码,而是怀了一份希望,希望能保住现在的Zion,并且不引起系统当机,杀掉所有人类。意思就是在现有系统的基础上保留既有成果,现场进行一些清理操作,让系统能够稳定。这时候恰好那个野指针smith开始疯狂的自我复制(病毒),如果不尽快处理就会吃掉所有的系统资源,到时候机器也会被耗尽资源同归于尽。这个叫smith的病毒不同于那个法国人,法国人作为老款病毒,目标仅限于能够获取一定权力,缩在自己的空间玩自己的,而smith作为新一代的蠕虫病毒,具有癌细胞的野心。
那么neo就有了一个机会能够和机器来讨价还价。机器不除掉Zion,neo就通过自己捕获到smith,让系统能找到smith的物理地址,然后delete掉。他成功了,但是作为delete掉smith的连带效果,neo也被一并删除掉了。
接下来电影就没讲了。其实可以很容易推测,接下来的结果会是Zion解放的人口会越来越多,最后达到一个平衡,想继续玩游戏,不打算闹独立的人继续呆在Matrix,闹独立的全跑到Zion,跑到Zion的觉得太艰苦再回到Matrix的估计也会有。
这个系统是不是有点像我们现在使用的Windows XP呢?因为Windows XP才经常容易中毒,并且无论怎样设计,总会在使用的时候出异常。那么,你可曾感受到,在给Windows XP打Service Pack的时候,那些被删除的dll的悲鸣?
那个法国人在玩弄他自己的小世界的时候,写了个小程序(蛋糕),来讲述自己的因果观念。这和我前阵子看到的《黑天鹅》里面的一些说法挺相似。有结果必有原因,但是很多时候却无法找到原因。很多时候,原因是控制的人给被控制的人的一个托辞。在一个火鸡的世界里,如果发现每天都在下谷子,并且谷子的数量呈递增态势,就会有火鸡分析家给出谷子的递增方程,并且说明谷子从天而降的真理性。其实却不知道这个下谷子的原因是在感恩节这天的世界末日。
我觉得导演在暗示一个道理,就是只有人有了选择的权力,系统才会平衡。乌托邦是不可能长久的,而由一部分人把人民群众都代表了,显然也不会持久。给予一些选择的权力,哪怕是表面上的,才会让系统得到控制。
其实Zion这个设计挺恶毒。Zion在人类心中,是自我解放的圣地,实际上却是系统收集反抗人群的口袋。这和毛爷爷的大鸣大放,搞阳谋一个调调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