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高明的模仿,浅尝辄止的讽刺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在看电影前看了一些剧评,有人说这是“恐怖故事”,有人说是好看的喜剧。其中很多跟楚门的世界设定很相似,比如骑摩托车的看着孩子的人,最后发现真相打开门的瞬间等。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地下室里的那些图片,对男孩成长的每一帧每一步都细密的分析,对不符合预期道路的“纠正”,用这种变态的方式控制了他18年的人生,甚至最后还想再生第三个孩子——共情不了一点他们的这种行为,孩子就像实验品一样:
放纵大儿子,每次见到他都极尽表达失望之意,以至于大儿子爬珠穆朗玛峰证明自己摆脱了对父亲满意的追求,不是一个“废物”;
对于男主,他爸妈完全可以用更好的不伤害孩子自尊的方式来培养他,但他没有,他放任孩子被欺凌无所作为,自以为是地认为“要让孩子吃苦,变得坚韧”;在看见孩子的跑步天赋时让他被迫放弃;甚至虚构出奶奶的形象,最后让她”死亡“。
最后知道这样的真相,男主不崩溃已经是一个奇迹了!但导演用父母的有钱遮掩了本应更崩溃的反应,只是浅尝辄止地拍了男主跑进外面的阳光和泥巴水池里的画面。那句“你控制了我们的人生”,可能是想激发观众的反思,让人觉得“可怜天下父母心”,但男主父亲将自己的成功归功于“吃苦”,于是坚决要求孩子也要“穷养”,“吃苦”,这实在没有必要——坚韧的品质不一定要通过因为“穷”而不得不“吃苦”培养,也可以有很多其他方面,更何况他的巨富,除了他的个人品质,时势,运气缺一不可。只是从结果来说他成功了,但更多的能吃苦的穷人并不会巨富,只会平凡甚至可以说平庸的隐入人烟而已。
以上
© 本文版权归作者 momo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