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1 西川美和电影展 Day3

AS
导演 西川美和
主持 王笑楠
翻译 中山大树 余梦娇
创作缘起,第一部改编别人作品~
这个原作小说的作家叫佐木隆三,他是写真实发生的事件改编的小说的作家,我大概是大学时候开始看他的小说。最有名的应该是《复仇在我》。我是拍上一部片子《永远的托词》的时候知道了一个新闻,佐木隆三去世了。
那个时候有个他的朋友说他的代表作是《身分账》,电影原作小说。
后来我上网查了这本书,这本书已经绝版了,在书店也买不到了。我找了二手书店找到了,觉得这本书非常好看,如果以后这本书被人忘掉了的话是非常可惜的。那么我拍了电影,可能有人看了,绝版的书会重印。
关于男主,高中看了役所广司主演电视剧《恐怖24小时》(《実録犯罪史シリーズ 恐怖の二十四時間 連続殺人鬼西口彰の最期》)~
这是非常偶然的我高中时候看到了《恐怖24小时》电视剧,和《复仇在我》一样,同一件事同一人物改编,役所广司饰演杀了五个人的逃犯。我17岁的时候看了,觉得役所广司演得很好,非常得帅。我很感动。他演了黑暗的人物都心理,我感觉被雷打到了。
这是我看了电视剧,描述了一个犯罪事件这样的故事,受到了一定的刺激。那时候我想的是,我心里面的有一些黑暗的部分、不好的部分,应该是共同的,别人也有的。人是有暴力性,这样的冲动,这部电影拍的是这样的故事,我的心也被解放了。那个时候我也没有想以后会合作,我是想表达人的不可思议的部分,我想做这样的工作。
关于役所广司,之前演过很多罪犯这样的角色,对于三上这个角色,他自己喜欢吗~
他以前演过很多的黑帮题材的电影。他这次,我找他给他剧本都时候,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角色,非常有魅力的。他看了剧本,看了原作小说,觉得这个男人是什么呀,他很不喜欢的。
他完全没有反省。
关于结局~
我并不觉得这个结尾是残酷的。
当然我也觉得他想回复社会的,他想重新做人的这个时候去世,确实是残酷的。
他决定重新做人,但是很不幸地,最后去世了。但是,每个人的寿命可能都有合适的时机吧。他重新出来的时候是很孤独的,后来认识了很多人,他去世的时候是很伤心,对他来说虽然日子很短,但这段日子是美好的。
很多人跟我说,你之前拍的人物都是撒谎的、骗人的。你第一次拍了这种很老实的人、真心话的人。这是因为他是真实存在的人,他是佐木隆三的小说里面的人。
他后来去照顾老人的这个地方之后,因为他的同事恶意地开玩笑,那个时候他表达的并不是他的真心话,这是为了跟他们混在一起嘛,这是他的第一个谎言。这个故事是原著小说里没有的。可能我拍电影的话这些人都变成会撒谎的人。
观众提问~
《蛇草莓》中女生没想过逃离。您每部作品结尾都会设置一个比较光明的确认,是投射了您对家庭的看法嘛~
为什么她没有出去,我也不知道。如果是你,你想从那样的家庭出去吗?
(观众)我觉得起码会有抱怨啊或是什么样的情绪,跟《摇摆》里小田切让会有不一样。
你说得对。
结尾的话我是希望观众最后回家的时候不想带不好的心情回家,可能是自己对这种主题的一种抵抗吧。希望大家明天之后还是生活愉快一点。
您的作品美好的事情非常短暂,但整体感觉非常温暖,怎么表达对美好瞬间的感受~
我的电影就是美好的事情发生之后会有悲哀的、残酷的事情。我想人生就是这样吧。
这部作品的话没有发生太大的事件,只是他想回日常的生活而已。但是他想回平常的生活的话不能跟人冲突,要压自己,要忍耐。日常生活就是这样,有了好的事情就会有不好的事情,有了不好的事情就会有好的事情。人生就是这个样子吧。想要平常的生活,这是一个冒险,可能大家都一样有小的幸福、小的不幸,都是经常会有的。
您相信有真实的亲密关系存在吗,在接近或者达到这个关系的时候,如何平衡谎言和真心(以及一长串感谢导演的吹捧导演的说得比中文更流利的瓦达西听不懂得死的日语)~
大家都问很难回答的问题。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越近,可能很难表达自己和他之间的爱,珍惜对方,这个在《永远的托词》里面也有拍过这样的内容。
可能人与人之间的谎言并不都是恶意的,可能很多都是想保护这样的关系,并不是想欺骗对方。
哈子卡西,怎样平衡的问题呢我不知道怎么回答,我下次回北京的时候再说吧。
和《复仇在我》对比,今村是把人拍得蛆虫一样,您是把蛆虫拍出人的光辉。佐木隆三《冲绳小子》,日本黑帮的变迁。想了解小说原作作者~
佐木隆三写的是从真实事件改编的非虚构都小说,他也写过真理教的裁判的这样的小说,还写了一些随笔。
他是没有一点夸张的,把真实的东西写在小说里面的。
他写《身分证》的时间大概是村上春树写《挪威的森林》的那个时候。
村上春树的风格的小说流行的时候,佐木隆三的小说,很多人认为是已经是过去了的。
所以他的作品虽然不是那么时髦,但是对我来说好像是那种,蔬菜它没有切好,上面还有土,把这样的蔬菜让你直接咬一口,非常新鲜的感觉。我前面说拍了这部电影是为了小说能重新出版,后来确实重新出版了。有的人看了觉得不好看,也有人觉得好看。我希望在中国也能出中文版的书。
电影里默默承受的角色,是否跟日本处世哲学有关,女性是否应该保留掀桌子的权利~
我也这么想的。
可能日本社会是强调调和、和谐,如果自己的感情表达得很强烈的话,会觉得这个人是非常幼稚的。
所以这个片子里面,他的朋友都说了,为了避免跟别人的矛盾,你应该要忍耐一下。其实日本社会也有这样的现象。像《摇摆》里面的哥哥一样,压着自己演好人,这样的人,生活中有很多。
那这样的调和,这样的和谐,如果一直能保持的话,没有太大的问题吧。不过,在网络上,没有面对的,不知道是谁的关系上,会爆发自己的感情,这是很常见的,这是会伤害别人的。
可能日本的女性会有这种默默地忍耐的时候吧,我这次来中国有很多人跟我说中国的女性很强,可能日本的女人不一样。
所以我希望以后日本的女性也敢说出来,如果自己想要的东西的话,可以说出来,希望有这样的成长。
最后的致辞~
这三天我在北京感觉非常浓厚。
在日本做Q&A的话不会有这么多人举手。
虽然主持人说你们要问短一点,但观众还是会说自己想说的,会说自己的意见。
但是我觉得是有很多想说的话,要讲出来,你们能有这样的感情,这就是电影的意义吧。我不知道我回答得好不好,但是我让你们能有这样的感情,我是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