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霸王随世浮沉 真虞姬从一而终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一.北洋政府时期
①艳红出场:通过跟上艳红的男人轻薄的动作与言语,暗示了艳红从事的工作。紧接着艳红与小豆子看猴戏,不仅都是在市井,镜头语言连贯,还是段小楼与程蝶衣的初逢,是二人命运的交叉点;同时这也暗示了艳红此行的目的。(阴郁的色调暗示艳红的悲剧命运与内心痛苦)
②猴戏:“小癞子又跑了”,这个“又”字既说明小癞子此前多次尝试逃跑,更为以后小癞子的逃跑埋下伏笔。“小癞子又跑了”一言是小石头也即段小楼所说,说明他是小喽喽头子,他以搬砖砸头的姿态救场,给了大众一个“江湖气,老大哥”的印象。
③戏班求学:该戏无废笔。“磨剪子嘞,锵菜刀”重复了两遍的画外音为后文铺垫,而小豆子的手也终于从暖手枕里伸出,露出庐山真面目——六指儿。一把菜刀改写了蝶衣的命运,从此他离开了青楼楚馆,有了可以翻身的机会。(此处电影色调由暗转明,也有此意)
虽说在上层人看来,青楼与戏曲一样都是玩意儿,就如台词所言,都是下九流,供人消遣取乐。但男旦终究比在青楼养大的男孩子更有出路。这也是艳红不惜弃子伤子也要让儿子去学戏的原因。
这段蒋雯丽的演绎可以说为此戏锦上添花,尤其是那一斜跪,可称影视经典一幕。她在23岁时就演出了媚与哀,无可奈何与难舍。
当然这一段也通过棒打小石头刻画了师傅的严厉严格,后面也几处强调。以及师傅那一句“下三滥的玩意儿”也说明他对小石头拿板砖唬人的不认可,和对戏剧艺术的追求。
令人动容的是那一句“都是下九流,谁看不起谁啊。”是很难得的阶级叙事,也是底层人民的互怜互助。
④通铺:一是从众人欺生表现社会主流对娼妓的看法,平添悲凉。二是通过小豆子也即程蝶衣的应对(烧衣服)看出他的自傲自尊。三是写小癞子的仗义相助。
这里的小癞子算不算小石头的对照组?我不太确定,因为已经有了袁世卿这个对照组,我不知道导演的用意。但小癞子和小石头他们都有仗义的一面,我也不愿意说小石头他就是假仗义。可我觉得要真评霸王的话,小癞子在我心里的名次要高过小石头。
⑤学戏的衔接:1.小石头初助小豆子,缘起此刻。2.刻苦的训练,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3.冰河旁练功,镜头自然的从主角幼时转到少年时期。
⑥逃离戏班:小癞子与小豆子逃走,遇到一出正在上演的好戏。从小癞子小豆子看戏的神情,可以看出小豆子对戏有情。而小癞子更多的是想要成角儿,出人头地,“这得挨多少打啊?”也可以看出他的无望。
小癞子还是跟着或者说因为小豆子回了戏班,这也迎来他命运的终点。小癞子对小豆子也是极好的,可惜虞姬一生只认一个霸王。
练功台的木板轰然倒地,小癞子也吃完了自己最爱吃的冰糖葫芦,上吊结束了他的一生。最后送葬,不过破席一副,驴车一辆。
⑦《思凡》对比:小豆子还是唱着“我本是男儿郎”,这是他对自我的坚持;为了小豆子也为了自己,为了戏班,小石头又一次帮了小豆子。自此,小豆子终于成了女娇娥,一去不回。
小豆子的性别认知错误成因众多:妓院养活、学唱旦角、以及张公公奸污…
⑧京戏:此时的京戏十分红火,借由师傅的口中得知,京戏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霸王别姬》不只是时代的变迁更是京戏的历史。此后会有许多看似闲笔实则道出京戏的处境。
⑨堂会:张公公的人物塑造很有意思,他痴迷于清朝的旧梦,还想继续作威作福,虽然已是民国二十年,他却全然不闻。迷幻的色调,荒唐的衣着,荒唐的行为,荒唐的人物。
此处第一次提到了“宝剑”,儿时小石头戏言想要的宝剑贯穿一生。
二.抗日时期
①照片开场:从少年时期戏班子合照转为程蝶衣段小楼合照,二人西装革履,少年裘马。通过画外音“反对日本增兵华北”自然道出时代背景。“领头的那个唱武生倒是不错”,程蝶衣对游行的学生只评价了这一句,表现了他的戏痴属性。
程蝶衣仍旧在寻小石头中意的宝剑,段小楼已全然不在乎。
②袁四爷初登场:从他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对程蝶衣的虞姬的欣赏,从他谈霸王的步伐以及众人话语也可以看出他是梨园大拿,懂戏爱戏。也借他之口暗道段小楼是个假霸王,不懂霸王上台要走几步,不懂戏,不懂也不敢懂虞姬…
③四角俱齐:前一幕段小楼说要喝花酒,转到八大胡同。
铺天盖地的红色背景既衬托妓院的迷乱与欲望,也暗示菊仙贞烈的特点与她对自由的追求。菊仙跳楼显烈性,小楼救人现旧技。
为解菊仙燃眉之急,段小楼说要和菊仙许婚,而菊仙也信以为真,动了心。自此主角悉数到齐,好戏正式开场。
④蝶衣心意:先衔接上一幕,蝶衣质问小楼,小楼说是欢场戏言,救人解难。奈何蝶衣已经感到危机,喊出来那一句“说好了唱一辈子,差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算一辈子!”
这既是程蝶衣对戏的痴迷,也是对小楼的情意。
此处借段小楼之口出了判词:程蝶衣不疯魔不成活,段小楼却是凡人堆里头的。
⑤菊仙登门:一开场,段小楼的楚霸王开口唱道“今日是你我分别之日了”定调,段小楼程蝶衣初次交锋。
菊仙先是看了一出戏,嗑瓜子儿,在戏悲情之时大笑,精彩之处退场,足见她不懂戏,只是觉得挺有意思的,她是为了小楼才看了这出戏。菊仙登门,也是成家的时候了,段小楼见此顺势而为与其成婚。
⑥故剑情深:程蝶衣悲愤离去,来到了袁世卿处,袁世卿一句“此境,非你莫属;此貌,非你莫有”道出了袁世卿的心意。奈何程蝶衣只在意在袁世卿处看到的那把曾经的宝剑,为此,他从了那袁世卿。
可宝剑拿回戏院交给段小楼,段小楼只是非常游戏的语言态度,“好剑,又不上台,要剑做什么?”段小楼一向分得清戏与现实。程蝶衣气极,要与段小楼一刀两断。
⑦贵妃醉酒:程蝶衣唱了一曲《贵妃醉酒》,这在前面的镜头就有铺垫。
而此时这曲又暗合其心意。
《贵妃醉酒》讲的是杨贵妃失宠时怅然的心境,也暗合了蝶衣此时处境。段小楼已觅得菊仙,蝶衣自觉失宠,也将这《贵妃醉酒》演绎得极好。为后文做准备。
⑧小楼被抓:为救小楼,菊仙拉下脸去求了蝶衣,甚至答应不再打搅蝶衣小楼。(此处菊仙欺骗了蝶衣)。蝶衣也去给日本人唱戏,埋下厄运的种子。
此处一直是暗蓝色的电影画面阴郁不安。
成功救出小楼后,程蝶衣有一句话:“日本人里头有个叫青木的军官,他是个懂戏的。”蝶衣不懂国仇不懂家恨,他的心里脑子里只有戏。
梅艳芳蓄须不给日本人唱戏,是梅艳芳的骨气;程蝶衣给所有人唱戏,是程蝶衣的疯魔。
给日本人唱戏后,小楼与蝶衣分道扬镳。小楼成亲后,不再唱戏,浑浑噩噩,成日里逗蛐蛐赌钱;程蝶衣抽大麻成瘾。
⑨师傅谢幕:见小楼不再唱戏,师傅出场,此处也交代了菊仙有孕。
师傅又把小楼劝回了戏台,而自己也唱着戏落了幕,同时这也暗喻了京剧如日中天的时代落幕。在丧葬时,蝶衣小楼又回到了幼时的戏班,再次见到张公公堂会那日程蝶衣捡的孩子——小四儿,把小四带在自己身边。
小四此处非常用功,也是一大伏笔。
三.内战时期
①菊仙流产,蝶衣被抓:在国民党的哄闹之中,菊仙流产,而蝶衣也因为给日本人唱戏,被冠以“汉奸罪”的罪名抓走。
②法庭:在判决的法庭,蝶衣不愿意说小楼、菊仙、袁世卿给他想办法的托词,不妄语,也照应了后来他的选择。前后呼应。因为国民党高官要听程蝶衣唱戏,这场灾祸也就避免。
③小楼二退戏台:小楼因为菊仙的语言攻势,不再和蝶衣一起唱戏,又退出了戏台。
段小楼对菊仙是有情的,与后来他的选择形成鲜明对比。
四.建国时期
新政权的建立让师兄弟又走到了一起,而流落街头卖烟的张公公象征着旧时代彻底土崩瓦解。
①蝶衣戒烟:蝶衣戒烟,鱼缸象征他的沉沦和挣扎;菊仙为他披上的袍子象征着温情;蝶衣不清醒时说的话窥见了一丝对母亲的思念。
②戏剧整改:蝶衣依旧不肯妥协,激情争论;可学术上的争辩却被上升到政治上。而小楼通过菊仙敏锐的政治嗅觉已经作出了决定。
此处有一个对照呼应:菊仙不曾料到后来小楼将这种妥协也用到了蝶衣和自己两个最亲的人身上。
③小四登场,蝶衣下台:小楼第一次和蝶衣以外的人唱了《霸王别姬》,菊仙给蝶衣披上了袍子安慰,相看泪眼,第一次蝶衣真心感谢了菊仙。
④不疯魔不成活:小楼相劝,要菊仙服个软,还能继续虞姬霸王。蝶衣却问:虞姬为何要死?
虞姬不会服软,蝶衣人戏不分,已成虞姬。小楼又叹蝶衣不疯魔不成活。
五.文革时期
为了满足自己的目的,小四利用小楼民国末期逞威风说的话断章取义,逼迫威胁揭发蝶衣。
小楼在一步步的逼迫中意气皆失,道义丢尽,揭发了蝶衣曾经给日本人和反动戏霸袁四爷唱戏的事。而蝶衣也在崩溃中将刀口指向菊仙,揭发她曾经是个妓女。
此时生死轮回,作为妓女的母亲抛弃了他,他又在这时害死了一名妓女。
①因为知道那把剑对蝶衣来说代表蝶衣与小楼的感情。在那把剑被丢进火中时,是菊仙把它抢了出来;在蝶衣揭发她后,是菊仙把那把剑交还给蝶衣。这是一个真虞姬,真好人,是菊仙对蝶衣的救赎。
②在逼迫下,小楼说出了不爱菊仙,一切轰然崩塌,菊仙慷慨赴死,殊途同归,两位虞姬都被苟且偷生的假霸王扔下,一切情意付之一炬。
③段小楼揭发程蝶衣是“戏痴”、“戏疯子”,“只管唱戏”,“不管台下坐的是什么人,他都玩命地唱”,而这正是对一个艺术家的绝烈赞许,是一个艺术家对自己的艺术热爱的成全。
小楼自私懦弱,但不能将一切怪罪于他。他曾真心救助小豆子救助菊仙,他不过是个爱逞威风,有点浑,有点讲义气的普通人,他随着时代走,也被时代推着走,如他所言,他是凡人堆里的人,时代将人性放大。当然也要强调的是,不要将一切推给时代,希望无论何种境地,大家都能坚守本心。
小四也因为对戏曲的热爱迎来了一样的结局,昙花一现的虞姬后永久的沉寂,就像一个因果轮回。他不是不爱戏(程蝶衣第二次见小四时小四十分刻苦),他是着急浮躁,他不想一辈子被压在程蝶衣底下。
六.平反时期
片首片尾相接,增加影片质感和回溯感。
在段小楼的调笑中,程蝶衣又唱回了“我本是男儿郎”,大梦初醒,蝶衣拔剑自刎,自个儿成全了自个儿,那一瞬间他似乎看到了戏班里的小豆子小石头。
结语:荧屏的光与影,现实的悲与欢。时代的浪潮介入影响了无数人的一生,《霸王别姬》浓缩了一个国家半个世纪的沉浮,讲述了人性、时代、传统等许多的命题。
作为一名电影爱好者,真心希望中国的优秀影视作品层出不穷,流量们真的未来可期,不再归来仍是少年,希望影视行业欣欣向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