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摩天大楼呼唤纯爱?

经典电影的经典影评开场总是:如何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桃色公寓》?我想,“这是一部笑中带泪,喜中怀悲的影片”。比尔怀德以他对成人世界敏锐的洞察力呈现出现代都市快节奏中人的异化。公寓展现了两种生活轨迹,一是如同男主巴克斯特这样的小职员,怀揣着梦想努力工作,但不被重视,被压榨,面对强权不敢反抗,甚至以出卖公寓这样荒诞的方式来获得工作机会;在爱情上,他也是无人在意的。在影片前部分,巴克斯特一直是站在公寓外看着他的上司和各式各样的女人,仿佛他只是资本世界一个局外人,然而随着故事发展,他忽然发现他的心上人诺兰也是上司的情人,他为此感到痛苦伤心。而作为看客,我们此时才惊觉巴克斯特早已是资本世界的局内人,他的尊严、工作、甚至爱情都遭到了资本的损害,他是千千万普通人的缩影。另一种是他的上司们,轮流带女人去公寓过夜,只调情不谈爱,流水线般的程序也展示出现代人物欲的横溢以及精神上的匮乏。资本的巧取豪夺已经入侵到了人的方方面面。无论哪个阶层的人,都面临着现代的危机。看到一个有趣的评价,“电影就是满足人们的偷窥欲”而《桃色公寓》将这种魅力发挥到极致,因为它讲述了在没有快捷酒店的的年代里,男人和女人是如何偷鲜猎艳的。比利·怀尔德的高明之处也在于此,我们越是看见光鲜生活后难以言说的裂痕,就越会感受到现代的面纱被无情地撕下。从而认识到这一悲喜交斥的诙谐戏剧感。
唯一还展现了一点人与人之间温情的,大概属于医生与邻居太太,或许还有巴克斯特对诺兰。但是,尽管影片的最后,诺兰似乎对巴克斯特有了好感,仿佛在告诉我们唯有对强权的拒斥才能得到爱的完满,因为感情和资本无疑是不可调和的,但却未免刻意,可以明显感受到编剧的意志以及人物的“非自发性”看似美好的结局掩盖不了现实的苍白。正如诺兰所说的:“最糟糕的是,我依然爱着他。我为什么就不能爱上你这样的好人呢?”才揭露了现实中的常态和真相。影片停留在酒吧新年的钟声也许更好,只不过可能我们还难以接受这样一个令人心碎的结局。
《桃色公寓》整体描绘了大都会的寂寞,别致的公寓,无穷大的办公室,线条笔直简约的装潢,纵然有甜蜜的一点糖霜抚慰,仍然处处是阴差阳错,处处是权力与资本的挺拔。没有爱,但有怜惜,没有关系,但有欲望,没有承诺,但有邂逅。那句“shut up and deal”恰好是全片最大的残忍,粉碎小人物之间看似存在的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