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一个茶馆的心衰描述了北京城半个世纪的历史更迭,写进了社会百态,三教九流,各类形形色色的人生
革命时期大倾国落魄不堪衰败透顶,使百姓十分痛心,却不敢议论国事,常四爷只得在茶馆怨天尤人,正处帝国主义列强同清政府签下各种不平等条约之时,乡下百姓难于生计,只得卖女儿,百姓受尽折磨和屈辱,而年轻有为的秦二爷心系国家开工厂救穷人抵制洋货,但却仍如百姓所担心的那样,大清国还是完了
袁世凯死后的军阀,混战时期打不完的枪炮声,受苦的却是千千万万的普通百姓,街头巷尾遍地流民,而茶馆也没有了当时的兴盛,经过几次改良,却仍是无人问津的小角落,老总带兵来到生意惨淡的茶馆,见啥抢啥,混乱病态的社会世道不太平,压榨老百姓
抗战胜利,解放前夕,虽是停止了战争,赶走了小日本,但民国政府腐败,街上不见行人,而是挤满了游行的学生和政府安排的打手,秦二爷王长贵和常四爷三人,重聚茶馆,感慨时代变迁,政府的腐败不变,革命时期秦二爷的工厂,办了几十年为实现实业救国的梦想变卖家产开设工厂,但无奈国民党强行收缴,然后拆了工厂,把机器当废铜烂铁卖了,这救国裕民的事业就此消失了,这是秦二爷对政府十分失望感慨有钱应去吃喝嫖赌,王掌柜多次将茶馆改良,期待国家安定,生意能够好一点,盼国家太平,但始终没有实现心中所想,常四爷对生活亦不抱希望,三人同病相怜撒纸钱为自己喊丧
电影写了三个时代茶馆的兴衰,并写出了当时百姓蒙受折辱的经历,侧面写出了政府的不作为和腐败,外国的大烟多次流入中国使乡下百姓苦不堪言,而政府却也不管制,仍压榨百姓,世道不太平也不公平,使爱国的好心人最终不得好果,对政府彻底失望,而当时的社会的稍有权威的人就会在自己权利范围内最大程度的为难别人而为自己盈利,百姓苦不堪言的生活和受尽折辱的一生令人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