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条》值得一看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第二十条》的片名指的是《刑法》第二十条,也就是”正当防卫“这一法条。
影片围绕着与主角检察官韩明有关的三个案件展开:
第一个案件是韩明三年前主办的,他按照司法惯例,将制止流氓猥亵妇女,砸伤其头部的公交车司机,判为故意伤害罪,三年刑满后,公交车司机为追求公正坚持上访,结果途中在因车祸去世。
第二个案件是韩明的儿子制止校园霸凌,反而被对方家长报警,可能面临行政拘留。
第三个案件是韩明在案件关键时期接手的,为给孩子治病欠下高利贷的王永强,遭到村霸暴力讨债,家里的狗被杀,聋哑的妻子多次被强奸,恐惧绝望之下,用剪刀将村霸捅伤,最后其不治身亡,王永强被关押等待法律的审判。
王永强的命运将会如何?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正当防卫,界限到底应该在哪里?这正是本影片想要讨论的主题。
职场老油条韩明早已变得圆滑世故,明哲保身,但这一次沉睡在他心底的热血被唤醒,在检查院同事都倾向于将王永强的行为定性为防卫过当时,他决定为王永强争取一次。他申请召开公开听证会,在会上他试图说服冷静理性的司法人,看到材料和证据背后那活生生的人,站在他所处的情境中去理解他的行为。一个长期遭到欺辱的老实人,在极度恐惧下的防卫,造成恶霸的伤亡,到底应该如何判才能体现法律的公正?他还慷慨激昂地说到:“法律,是让坏人的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法不能向不法低头。”
这一段可谓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当一个人处于极度危险的情境时,他还能保持局外人的那份冷静吗?防卫时还能评估到底打几下算正当吗?当然不能!这明显是一种脱离具体情境的上帝视角。应该以什么样的视角理解法律,这是每一个法律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正如罗翔老师所说:“法律不是冰冷的理性机器,它要倾听、感受并尊重民众的血泪疾苦。站在事后角度的科学判断只是一种事后诸葛亮的冷漠与傲慢。”
从更宏观的层面来看,我们这个社会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法律环境?关于这一点,罗翔老师说:”法律永远要追求共性的良善,去真正满足每个人心灵深处的正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