讷君
评论
热辣滚烫
5
2024-02-18 00:27:23
已编辑
山东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镜头前的她,从容自信,知性成熟,与我们印象中的那个可爱的胖胖的邻家女孩形象判若两人。《热辣滚烫》热映,顶级官媒专访,贾玲成功了,这应该是毋庸置疑的。先概述下剧情,影片讲述的是女主乐莹,卑微、讨好的活着,却屡屡被欺骗伤害,跌落到人生的谷底后觉醒,参加拳赛找回自我,重树自信的故事。用导演贾玲的话说来讲,故事的内核是“爱自己”。“爱自己”,我们好像都不陌生。但我真正去了解、认识、理解这个概念,进而去行动,也许是这部电影的机缘。下面试着说说看,看大家有无共鸣。爱自己,首先要有“自己”,这里我先定义两个概念:“本我”与“他我”,这个定义不是严肃的心理学上弗洛伊德提出的概念。本我,是源自父母精血、先天的、没有受到后天环境影响的“我”,这个“本我”是独一无二的。他我,是后天的、受到后天环境影响的“我”,这里的“后天环境”包括社会、家庭、学校,而这里的“影响”包括无意的环境熏陶和有意的教育(家庭和学校)。“本我”脱离母体后,是自带元气能量的,当“他我”趋向“本我”,自身能量会增强。反之,当“他我”渐渐远离“本我”的时候,会慢慢产生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自身能量会越来越弱,进而自卑,这就是所谓的“精神内耗”。那么怎样重树自信,停止精神内耗呢?抛弃“他我”,做回自己,回归“本我”。回归“本我”后,才能“爱自己”,“他我”的状态,是没有能力爱自己的。“爱自己”后,才能去爱别人,输出能量下面回到影片《热辣滚烫》,女主乐莹的自我意识被唤醒,回归“本我”,“本我”开始“自我疗愈”,也就是学习拳击、参加拳赛、“赢一次”,这个契机是外界的“伤害”开启的。而影片中导演把这种外力的“伤害”放大,观众有些不适应,没有男主光环的男主一个假摔成了小丑,表妹豆豆的黑化,让人猝不及防,人性恶啊!非得这么无情吗,非得用这种方式唤醒女主吗?不能用正能量的方式吗?这一点我跟很多批评者一样,影片中的角色除了女主和其父母,其他人物形象除了负面外,都是单薄的,符号化的,因为他们只是“伤害”女主,唤醒女主乐莹的工具人而已。对,外力伤害女主的工具人,这是导演的用意。虽然残酷,却也合理。历史上有名的“龙场悟道”,也是因为借外力的伤害开启的。当时的王阳明,一身锦绣才华,正要“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哪知被小人陷害,险被杀头,杖脊四十后被发配到鸟不拉屎的龙场驿站,一路还被追杀,九死一生到了那里,生存都成问题,问人生到此凄凉否?正是在这里,跌落到人生谷底的王阳明,一句“吾性自足”的开悟,才有了开了挂的后半生。其他如“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云云,大抵也是如此。影片中女主乐莹,抛弃“他我”,回归“本我”后,要“赢一次”,拳赛真的赢了吗?没有,但对于女主来说,确实赢了,赢了她过去的自卑,赢了她讨好型的人格,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一个细节,比赛结束后,当女主和对手仪式性的抱在一起的时候,说了一句“辛苦了”,这句话更证实了她自身能量已足,外形上瘦下来了,更重要的是内心强大了。说完女主,下面说“贾玲”,一部《李焕英》,开局即巅峰,已经名列世界女性导演排头,但她并没有在名利中迷失,厚积薄发,这部《热辣滚烫》同样诚意满满。成功的背后是有逻辑的,个人以为,导演贾玲的两部作品之所以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是两个字——真诚,贾玲本人的群众基础+导演、演员、女主的三位一体的倾心倾身的投入+虽稍显稚嫩却真诚接地气的表达=成功真诚?对,真诚!正是这“廉价”的真诚,没有大题材、大场面、大制作、大投入,杀出重围,让我们由衷的敬佩,也可能会让资本很难堪。回到正题,导演贾玲、演员贾玲、女主(乐莹)是三位一体的,乐莹是“贾玲”在影片中的投射,或者说外化。《李焕英》,贾玲借影片表达“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是对母亲(“本我”的母体)的致敬,也是自我救赎。
而这部《热辣》,女主乐莹“本我”的回归,同时也是贾玲“本我”的回归。
《你好,李焕英》,告诉我们:“我从哪里来?”
而《热辣滚烫》回答的问题是:“我是谁?”
你好,我是“贾玲”!
(原创文章,原文已发表在微信公众号“二三子的麦田”,有意转载或交流请登录联系,微信号:hw7080)
© 本文版权归作者
讷君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