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每一个杜乐莹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人类挣扎着进化然后努力冲破外壳的过程……有时很安静,有时动静很大;有时很缓慢,有时又只在瞬息间。——《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睡罢午觉,收拾好自己,走出家门,绕道买了杯奶茶,去看电影。脚上的鞋子异常柔软、轻盈,一路阳光很暖,心情很好;奶茶是鲜奶芋泥的,不额外加糖,热乎乎的,味道不错;电影也不错。
一、每一个杜乐莹
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叫杜乐莹的女孩的故事。
旁观者看,杜乐莹属于资深宅女,毕业后只短暂地工作了一段时间,就开始啃父母,无所事事,放纵饮食,体重失控,不修边幅,性情越来越古怪。
除了父母包容,或者说是自责、无奈进而纵容,面对的都是评判、嫌弃、毫无顾忌地伤害。她嘴上不讨喜,但又似乎怎么都可以。刚被妹妹羞辱完,打了一架,转头还是签字把自己的房子给妹妹;闺蜜跟她男朋友偷偷在一起了,还要求她当伴娘来给自己正名,她低骂一声,还真去了。
这么看,杜乐莹并不是一个很招人喜欢的角色,为何却能引发如此多共鸣?

或许是她嗫嚅出的那句“感觉对人都挺好的,但是总受伤害”;或许是她穿梭在大街上,路过热闹人间,却无法融入,无处可去;或许是那个亮到天明的房间,深夜的痛哭和窗边的徘徊……
看电影看的是自己,许多人身上都有着或有过杜乐莹的影子,失去了对生活的掌控感,过着茫然、无望、虚弱、压抑甚至低自尊的生活。知道生活在下坠,却找不到抓手,无力做些什么。
影片如果在这里结束,其价值就只是通过帮你找到同类,来短暂排解你的情绪。但这个影片带来一种希望,就是只需一年,这么高的体重可以减下来,这样崩坏的生活可以重新收拾好。
电影中对“一年”这个时间的强调,并不是说所有事情完成都需要一年,而是在说,不要被想象中的困难吓到,人的潜力超出想象,一年真的能改变很多,只需开始行动。
贾玲在电影之外的真实世界中,亲身印证了这一观点,这点尤为动人。
二、够痛也值得庆幸
陷入痛苦的人多,改变的人少。就全是非人力可为的吗?为什么不能改变呢?我总结比较常见的原因大致有四个:一是逃避;二是等、靠、要;三是不够痛;四是认定这就是结局了。我先讲前三个。
杜乐莹的改变,其实是有三次。第一次,从父母家搬出来,找了份工作,独立生活。这其实算不上彻底改变,如果说之前宅在家是逃避,这次离开家是又一次逃避。她还是眼睛无神,面容呆滞,直到与拳击教练昊坤在一起,才打起点精神。

第二次,就是在遇到昊坤后,她去练拳击,稍注意形象,学着做饭,可这一切都不是为了改变自己,而仅仅是为了迎合昊坤。无我、牺牲精神在某些语境是好词,这里却是悲剧。她轻视自己,放弃了自己。若是昊坤那段时间又回来了,她还会更加战战兢兢地伺候着。
说起与昊坤在一起,悲剧的根源在于,她是一个没有被充足的爱滋养过的人,感受爱的阈值很低,一点点好就会很满足。她要的只是一个避难所、收容所,被动等待救赎,她不觉得自己有筛选的权利,遇到怎样的人全靠运气,而她的运气这次没帮忙。
第三次,在爱情和信任双双被践踏,被当众羞辱后,痛苦,绝望,她决定参加拳击比赛,为自己赢一回。这一回,终于够痛。
如此说来,长痛不如短痛,够痛也是值得庆幸的。
三、回归自我责任
1、谁痛苦谁改变

说起来,把宅家十年的原因归结为“感觉对人都挺好的,但是总受伤害”,其实也是某种推脱责任。言下之意,都是别人的错,我很无辜,我没有办法。这就把解决问题的钥匙交在了别人手里,可谁又有义务、足够动力和能力帮你解决呢?“谁痛苦谁改变”,这句简单的话里隐藏的真理,又有多少人在当时能悟呢?
归因不同,思考方向就不同。把杜乐莹那句话改成,“一是我没保护好自己,二是我选择了逃避”,承认自己对结果负责,就会意识到自己有自主权,有改变的力量,有改变的方向,而这些是改变的起点。
2、先自爱,而后爱人
在文章开头我说“睡罢午觉,收拾好自己,走出家门,绕道买了杯奶茶,去看电影……”背后想表达的是,我在刻意增加自己的户外活动时间,以此维持自己的身心健康。我还会刻意给自己一些“甜”,来对冲来自生活的辛苦和损耗。
我们有责任照顾好自己,有责任让自己过得好一些,不为别人,只为自己。附带的,照顾好自己能减轻周围人的负担,健康、愉悦的状态也会感染周围的人。
无法自爱而爱人者,无法给出松弛而健康的爱。无法自爱而渴望爱的人,自己都不爱自己,自己都觉得自己不好,放弃自己,别人又有什么责任来爱你呢?照顾好自己的需求,修复好自己的伤痛,从索取者变成施予者,以充盈的状态去施予,才能建立健康的爱的关系。
之前我看《人间失格》的时候,对人类有极大悲悯。世间似乎自有其规则,但有些人仅仅融入其中,像个正常人一般活着都很辛苦。如果是这样,我建议你坚持一种观点,我们到世上就不是来寻求融入的,而是先找到自我,先要自爱,让自己有稳定的人生基座,而后再探索建立关系。
另外,我听说过一句话,“爱流向不缺爱的人”,想来非常残忍。被爱滋养过的生命独具光彩,已经缺爱的人要怎么办?幸运的是,爱不是非从旁人获取,从自己也能生发,然后溢出,重建爱的循环。我们想要的,不能靠索取,而是要靠丰盈自己去吸引。人要有自足的爱和喜乐。
3、不放弃对生活的掌控
改变,到底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别人,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别的,是为了重获生活的掌控感。
电影中杜乐莹说过两次“看心情”。一次是她问爸爸,如果有一大一小两个苹果,你朋友想要,你给哪个?她自己回答:“以前,我两个都给,朋友都以为我不爱吃苹果。现在,看心情”。第二次,是她参加拳击比赛后,昊坤约她一起吃饭,她终于坦然说出“我不爱吃牛蛙”,约饭改日,改到哪日,“看心情”。
“两个都给”、不喜欢吃却不说、怎样都说好,多像以前的我啊,后来我才知道,这叫讨好型人格。讨好换不来爱和尊重,换不来世界和平,只会让正常需求的火苗向内燃烧。
“看心情”三个字真是电影的点睛之笔。尊重自己的感受,有自己的生活节奏,有配得感,有选择权,不压抑自己的需求,守护自己的边界,分清楚课题,有拒绝人的勇气,有被拒绝后的理解,这不就是努力的意义吗?
有人说,贾玲瘦了看着不好笑了。有人说,贾玲瘦了也不爱笑了。贾玲为什么一定要看着好笑呢?为什么一定要对着人笑呢?笑不笑不也是要看心情?我相信贾玲也找回了自己的掌控感。
4、求在我者也
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什么意思呢?我们要在结果跟自己的努力强相关的事上付出努力。爱、在乎、尊重,都是期待别人给予,可遇不可求。保持平静、理智,从醉生梦死的状态中醒过来,感受自己的人生路,自爱,爱人,满足自己的物质、精神需求,追求梦想,这是结果跟自己的努力相关的事,是自己能给自己的。
我真心希望我亲爱的朋友,只跟自己较劲,敢付出,有收获,如此,得失都不怨不怒。
四、发展变化的眼光看世事

我相信每个人的崩溃都是有原因的,只是我想请你忍耐一下,忍耐100天你再看这件事,忍耐1000天你再看这件事。时间是种魔法,今日之我不是昨日之我,明日之你也不是今日之你。你的心境,你的思考,你生活的重心,都会不一样。请试着这样去相信。
许多看着过不去的坎,回头看也只是一个坎。趴近了看是山,隔远了看不过一个土丘。当你把它踩在脚下时,只会衬得人生更有高度。
我曾刷短视频看人洗地毯,再脏的地毯只要肯一遍遍地洗,终是会洗干净的;也曾看人修补衣物,破烂的衣物经过巧手缝补,看不出痕迹,甚至会在原来破烂的地方绣出一个好看的花样;也曾看人改包,一个破烂的皮包,经过拆解重塑,转而变成多个可爱的小包,更加实用,更加独具个性。
人不能是块玻璃,摔了就碎了。要做个篮球,摔地上能弹回来,越用力摔打,弹得越高。觉得达到了极限,其实只是到了瓶颈,需要突破。
五、找到自己的赛场

最近上映的另一部电影《飞驰人生2》我刚好也看了,觉得与《热辣滚烫》有异曲同工之处。
两部影片都讲了在一个艰难、挑战极限的比赛中坚持和苦熬,不论是拳击比赛还是赛车比赛,目标都不是冠军或第一,而是坚持到底,做到最好。都不是与别人较劲,而是与自己较劲,为了从被动的、孱弱的状态走出来,找回力量。
对生活的信心,对自己的信心,要靠许多微小的胜利一点点建立起来。所以,请找到自己的赛场,跟自己较一回劲,看看自己的力量如何。愿你就此进入正向反馈,建立对生活的掌控。再悄悄说一句哦,最快的成长方式是从自己恐惧的地方寻求突破,你懂的。
六、写在最后
亲爱的朋友,愿你得安慰,愿你自己生发出坚强。
愿你始终不顺从自弃、自毁的冲动,不轻易放过自己,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最后,抱抱大家。
2024年,祝大家越来越好。
(找我:若你喜欢,请关注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葛佳音”。真诚分享,暂无更新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