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知觉,找自己,爱自己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热辣滚烫》观影前看到很多评价,两极分化严重。不管是出于支持导演,还是亲自求证,确实都有必要一看。看完后觉得很动人!酣畅淋漓的爽!
这部是和爸妈一起看的,在电影的很多地方都能感受到导演的真诚之心。电影一开场,用一个片段来巧妙地介绍了剧组工作人员,很新颖也很有趣,到最后“导演贾玲”四个字出现,我爸小声问我:她都当导演了?这个瞬间让我觉得来看这部电影的目的已经达成很大一部分。
影片中有很多小市民形象,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闺蜜出轨男友还找自己当伴娘怕被骂小三、妹妹婚内出轨孩子都是别人的、健身房不专注教学只注重搞营销办卡、教练们找富婆被男主人找上门来、烧烤店老板揩油骚扰员工、装白莲的恶毒亲戚把你当作选题材料…一切都毫不避讳且平平淡淡、平平等等地展露。没有夹带私货的说教,也没有令人不适地过度宣传减肥、贩卖情怀,甚至女主角减肥的原因也不是很多人口中的因为男友的背叛和炮友的贬低(不知道这些性缘脑是怎么看的电影),影片传达的内涵很简单,就是找自己、找知觉。
电影中的很多来自生活的恶意和捶打都很真实,很可怖。朋友的背叛、家人的刻薄、爱人的轻视、亲戚的利用,乐莹习惯于忍气吞声,把所有伤害都咽进肚子里,就像她跟父亲说的如果手上有一大一小两个苹果,有人向她索取她会把两个都给出去。父亲说她这样应该会有很多朋友,乐莹却说:不是的,大家都以为她不爱吃苹果。
电影中段乐莹在节目中说:感觉自己对人挺好的,却总受到伤害,所以不愿意与人交流了。她又一次献出自己善意,却被亲戚诓骗,利用她恶意剪辑,她终于彻底崩溃,在那个雨夜她一层一层爬上小楼,灯亮起又熄灭,大全景下像一个又一个陡然破灭的期待,最后她走进四面漏风的出租屋,只剩下雨声、风声和挣扎的闷痛,始终是这个全景镜头,我觉得特别妙。
到影片最后才知道,那个晚上她曾经一跃而下,躺在某一层平台上说好疼好疼,但发现自己浑身上下没有一处伤。其实我最初很疑惑为什么要采用拳击这项运动来贯穿全篇,看到这里我才明白,乐莹在找自己,也在找知觉。拳击是对抗性运动,受到攻击需要有力还击,拳击台上拳拳到肉是真实的、疼痛是真实的、流血受伤都是真实的,给别人还以颜色同样是真实的。而这些都是乐莹三十多年人生里不曾有过的经历。
为了参加拳击比赛,为了赢一次。四季轮转、风雨无阻,乐莹一拳又一拳,扎扎实实地练成轻量级拳击运动员,哪怕是个业余的。看着荧幕上轻描淡写的春夏秋冬几个闪回,她在空旷无人的街道肆意奔跑、蹦跳,在拳馆内挥汗如雨,50kg的体重消失了,唯唯诺诺的乐莹找到了自己,终于开始学习爱自己。再一次面对分苹果问题时,她说:看心情。
在最后的拳击台上,乐莹坚持打到最后一刻,拒绝终止比赛,这是她为数不多的强硬时刻。她在台上酣畅淋漓地流血流汗,找到痛感,接受痛感,享受痛感,又反抗痛感。她被如雨般地击打又努力找机会还击,台下的家人始终不理解她此刻的执着,齿间淌出血液,被打到拳台的角落没有还手之力,又一次爬起,在八角笼中挥出倾尽全力的左拳,紧接着还是被对手击倒在地。(这又是女导演和男的区别所在,再次拉踩飞驰人生,全力以赴接受失败没什么不好)乐莹满脸是血地倒在地上,正好对上曾经看低她的男人的视线,脑海里闪过无数次被生活暴锤的瞬间(谁懂这里没有闪回她和那个男人的情情爱爱,我真的如沐春风🤪感动死),此刻所有人都明白那一记来之不易又强硬结实的回击蕴含着多珍贵的力量。
比赛完,乐莹淡淡地退场,久违地发了一条朋友圈说自己赢了。没有与不理解自己的家人和解,也没有向前来求和的男人妥协,她只说:看心情,然后头也不回地跑向洒满月光的小路。
乐莹找到了自己,也学会了爱自己。在春节档被各种主流非主流价值观裹挟的大环境下,《热辣滚烫》只是很朴素地告诉你如何“找自己、做自己、爱自己”。其实在很多情景下,每个人都很难去完完全全地实现这一点,但哪怕只是遵循知觉,以自己的意愿作为决定性因素,比任何人都更接纳任何模样、任何境地的自己,比任何人都在意自己的所有体验和感受,就像这样迎接一次又一次捶打和锉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