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评字数受限,只能来发个不能称为影评的影评了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又一个不回家的春节里,除了剪视频,另一个打算就是去看这部电影了。 本来想拖一拖,等人不多的时候再去,但看了些观后感,在结束两天连值后的第一个上午,也就是今天,还是迫不及待的去了影院,整体看完之后,觉得真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就像贾玲采访里说的,她只是分享,所以电影里没有任何说教,只是讲述了主角乐莹经历的些事情和转变,以故事打动人,而非泛泛而谈,纸上谈兵,这点很好,不像《芭比》。 故事情节就不细数了,浅说下我的感触吧。 其一,整部电影不像我预想中的大哭好几次(因为自己看影视及文字作品的泪点很低),甚至我只是浅浅的泪盈眼眶两次,也只掉了一滴泪,整体感觉是淡淡的,没有虐死虐活的大煽情场面,也没有狗血情节,从居住环境、烧烤店打工的日常,到男友出轨闺蜜,被分手,被亲姐妹嫌弃,被拳击教练渣,都是生活中可以遇到的人,可以经历的事…… 但不可否认这些小事是有力量的,一点一点,小小的,可以击垮一个人,也可以让一个人想转变。 其二,转变,承上。观影过程中,一直觉得乐莹的转变有些突兀,直到后边补充了前面那些经历的后续,一些更扎心的后续,但也没让我看到很重大的可以摆脱十年颓废桎梏的转变,看完之后我还在想这个问题,但我突然意识到,其实普通人生里的转变或许真的不需要类似生死这种大事件才可,她也只是想完成一件事“赢一次”,现实也真的就像上面其一说的,一件件都是可以遇到的事,但正因为这一件件事,慢慢加重了改变的砝码,最终也就在那个恰好的雨夜,在面对那个自杀跳楼后痛却没有伤口的身体(其实这里的“太痛了”说的更多的是心痛吧),在那个南北通透的雨后大晴的房间里,她觉得是时候了。 而且她不是要做给谁看,不是要出口气,而仅仅是自己的一份认知与坚持。 其它的碎碎念: 1. 电影里的笑点,是不错的调味剂,印象里也没有什么不适的。 整部电影内容也适合作为春节档。 2. 贾玲说不希望看到的热搜是“减肥相关”,甚至电影内容也在弱化这方面,我承认电影是做到了,但热搜必然不能如愿,因为减掉100斤,这个太容易吸睛了,太容易太值得被在意了,而且想来宣发也很难放弃这个爆点。 坚持一件事的效果,或者赢一次的结果,在体形的巨大改变上,是更容易体现的,一眼就能看到的。 像我坚持拍了一年的日出,但我的付出不那么辛苦,相应的我获得的满足感也并不能像贾玲这样多,我的成果没有体现在我自身的转变,也不会让人生出太多感慨。 3. 贾玲采访里说到“希望看到的热搜是爱自己”,但其实在这部电影里,我并没有学到这一点,因为我足够幸运,在这部电影之前,我已经在学着这样做了。不过希望还没有意识到或者做到的观众们可以有所转变。 4. 就像网友说的,乐莹妹妹是婚内出轨带娃,还没被指指点点的唾沫淹死,这个点一般是男性独有的待遇,但这个点如今在女性导演里能看到了,实属难得;而且乐莹也不单是为了渣男去做转变的,赢了之后也没有回头,拒绝时的一句“看心情”是继回答父亲给苹果看心情之后,性格已然在转变的延续。 5. 很喜欢的一个场景是,整栋楼的视角里,小小的一块纵行的长方形区域,感应灯先亮起,后是一个孤寂的身影爬上那一节节楼梯,最后亮起一扇窗,让我不禁在想,那个时刻的乐莹在想什么,后边的路会如何走呢。
6. 说些仅我觉得不足之处吧。首先名字结合不起内容;其次是改编,虽未看过原版不做比较,但更希望是原创;最后,可能我早先意识到了要爱自己,最终驱动力得是内因,所以这个故事未能让我再学到些什么,希望真的有人从中获得力量吧。
7. 说实话,这部电影,我是奔着贾玲去的。初次见她,是在2018年春晚的相声,是有些喜欢的,但不足以称为粉丝,一直也没关注,后来她胖了,在综艺圈风生水起,也很好,但是这次听说她瘦了100斤,练出了一身腱子肉,我还是很佩服并且有所期待的,当然,看了之后不负期待。
贾玲,你很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