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第一次尿遁出影院。

前半段的剧情设计让我费解,人物塑造较空洞,而整部电影最让我膈应的是无处不在的低俗笑话。 闺蜜和男友出轨,“你好man”“下个月8号结婚,你不来别人就真以为我是小三儿了!”台词设计意义何在?友情和爱情的双重背叛以一种所谓“好笑”的方式表演出来,虽要阖家欢,但倘若为蜕变造势也不应如此粗糙地展现吧?用“小白脸销冠”来塑造“出淤泥而不染”的健身男神,和后面一系列令人无语的感情戏甚或床戏让我直接尿遁出了影院。一是不喜欢在环境里嚷嚷着就我多有骨气的的清醒发言,为自己的工作能力缺失买单;二来也不明白酒后乱性的设计,俩人的感情基础就是一张卡?烧烤店的猥琐老板和习以为常的员工,“只是嘴上说说,顺从就不会动手”的暗规则?我不懂,搬上荧幕的大电影已经把这默认成社会常态,忍忍就过去了。最后还有健身房的花痴前台,“你好man啊”又双出现了,到底什么才是男子气概?是敢于直面说出自己出轨的无畏勇气还是不同于常人的易碎感?请问这些角色的设计初衷究竟何在?? 乐盈的人物形象也很空洞,她的一生究竟是什么样的,一步一步是如何陷入今天的境地?转变后一组妥协让步的回忆镜头,乐盈力量追寻到底源自自己还是他人?倘若在此时已经有了自我意识的萌芽,我认为电影讲人物的反抗性一点点地表现,会把阶段衔接做得更好。而最后挣扎的“我能打,我要打!”并没有感动我多几分,真正的蜕变不应是固执地向前,而是接受自己仍有差距面对失败后的坦然与继续。倘若比赛在一次次重创后结束,而迎来新的开始再迸发出左手的力量,观感会好很多,现在给我只是乐盈的自我感动。 电影可圈可点之处在于姐妹感情与电视台亲戚这两条线。摊上这样的姐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张小斐最后在拳台下的眼神演绎十分到位。最开始豆豆这个人物让我有些吃惊,因为她过度的善良显得单薄。而到后面的双面剧本时,我开始喜欢这个角色,从一开始她就把转正的野心挂在嘴里,为什么不去做呢? 写这么多不是控诉,只是失望。因为贾玲这样大体量的导演,却在电影的细节刻画中还在加深男凝的视角,玩一些我认为低俗的笑话。但电影后半段长镜头的坚持与练拳,却也让我实打实的落泪。自我力量的找寻是好的,女性力量是好的,比赛结束后的“看心情吧”是好的,贾玲为这部电影所付出的艰辛与整整一年的苦都让我鼓掌。从李焕英到乐盈,贾玲一直在追寻自我的路上奔跑着,可我失望就失望在,有些细腻的东西,有些我在意的事情,难道只能妥协于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