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苦涩如歌,我们把太阳摇醒。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值得一看的好电影
深夜场看完了这部一天排片只有五六场的春节档影片,百感交集,想写一段文字。记录,也是推荐。
抛开导演本身与这部电影的一些瑕疵不谈,我想说,这是一部好电影。
什么是好电影?我觉得,灯光暗下来后,能让你沉浸入另一个世界的就是好电影;片尾字幕闪过时,走出影厅后,余韵绵长、禁得起体味的就是好电影;千人千面,能让不同的人读出不同的感受的就是好电影。这样来看,至少我认为,这部电影做到了一部好电影该做到的。
至于担心大过年的弄个哭丧脸回家的朋友们大可放心(因为是he)
入戏满分
所有演员,尤其是两位主演,彭昱畅和李庚希,演技都十分在线,甚至可以说是出色。自然而真实的表演给足了观众代入感,几乎没有出戏的时候。至于那些动人的细节,各位只好走进影院自己感受了。细腻的表演是最不堪言说的。
影片可以说是跌宕起伏,几乎每一个大起过后都有大落在等着你,情感的转换不可谓之不频繁。突转好像是大多数剧情片的惯用伎俩,处理不当反而会引起“狗血”“虚伪”的观感,但这部电影的剧情并没有让人感到不适。除演员们精湛的演技外,我觉得同样精彩的是本片对于情节细节的处理。抓住了细节,人物就十分立体,情节也就不仅仅是原地打转,而是螺旋式地上升。比如与凌敏形影不离的颓丧、绝望和希望、执着相交织的矛盾、复杂的感情,从影片一开始就时刻存在,但却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情节的推进微妙地变化着。从停电停气就会崩溃的凌敏,到哪怕触手可及的肾源和它承载的希望忽然幻灭,也依然可以含着泪开玩笑的凌敏,生和死、希望与绝望的矛盾变了吗?似乎没变,但似乎又变了,因为这两个凌敏中间隔了太多、太多笑与泪,于是欢笑也好、泪水也罢,都成了滋养生的希望的养料,最终我们看到的是在混沌和灰暗中被照亮了的凌敏。所以,全片看完,再回想,我觉得影片的情节与情感的层层递进处理得真的值得一提。这也是让我在观影时十分入戏的一个原因。
感情
走出影厅,看到影院的宣传栏给这部电影的标签之一是“爱情”。
是的,凌敏和吕途之间的爱情的确是影片的一大情感要素,那是超越了肉体与外表的、灵魂和灵魂的惺惺相惜。没有了小红花中的“俊男靓女”人设,褪去光环的主人公似乎更贴近真实的人类,他们崎岖不平,他们被病痛折磨得不成样子,他们变成甲乙丙丁。朦胧的面纱被撕下,赤裸的灵魂却更加柔软,一颗心满溢着的爱却更加炽热。影片取材的纪实报道的标题令我深受触动:《最功利的婚姻交易,最动情的永恒约定》。话已至此,不必多说。
然而它只讲了爱情吗?答案绝对是否定的。评分时我毫不迟疑地打上了“生命”“人性”这两个标签,可能大部分被贴“人性”标签的电影都将目光主要聚焦在人性的阴暗面上,但在这里,我所理解的人性,是人性更伟大、更闪烁着光辉的一面。
那是对生命燃烧着的热情和不灭的希望。有过崩溃,有过灰暗,有过放弃的念头,但黎明再次降临的时候,无论太阳是否照常升起,他们依然含着泪笑对生活;
那是超乎常人的共情与关爱。“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懂得为别人撑把伞。”这句话时常被用来恶搞,可是放在这里,我觉得再合适不过。因为女儿久经病痛之苦,所以父亲一直坚持献血;因为自己身患尿毒症,所以哪怕是最讨厌的赵大虎,哪怕只是听到他无凭无据的一句“娘老子生病”,凌敏也会不由地同情——这是淋着雨的人,最无声的付出。
最后说说……
我们大部分人是幸运的,拥有健康的身体,从这点来说我们似乎和这部电影描述的绝症患者没什么交集。然而假如我们把目光投射向更广的层面上,确实会发现自己也需要“我们一起摇太阳”的精神。不是吗?我们和吕途一样胆小,害怕挫败重演,试图用装疯卖傻逃避人生的坎坷;我们和凌敏一样纠结,时常颓废沮丧,甚至困于受害者心理……但我们和他们一样,即便摔倒、流泪、甚至想放弃,也依然可以吞下眼泪,重新站起来,高喊出灿烂的希望。
摇太阳吗?来吧,看看生命是何等璀璨。
太阳会打瞌睡,会偷懒,但把它摇醒,就会迎来属于我们的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