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什么是黑色幽默,但我看出了艺术和生活的结合。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在去哈尔滨的23小时火车上看完了这部电影,因为过几天要去鞍山玩了,于是便一定要提前看看这部在鞍山取景的影片。 从一句“钢琴当然是钢的了”,我才知道片名为什么叫“钢的琴”。 从一排书、一副画的琴键组成的假钢琴,到决定自造一架真钢琴,我看到李桂林身上的艺术细胞。 影片拍出了鞍山这座“钢铁之都”的衰落与破败,转让的钢厂,炸掉的烟囱,繁华不再。而钢厂里这么一群人,他们既是油漆工、行车师傅、铸造工人,又能组成乡野乐队。虽然李桂林找这帮朋友借钱都遭到了三推四阻,可当他提出造一架钢琴的想法,他们最终还是到场帮忙。或许这就是钢厂塑造的人们的血脉,敢想敢做,不计前程。钢厂里李桂林在飘雪时弹钢琴的背影,使得鞍山朴实和艺术的气质达到极致。 “在有的人眼里,他是成长的记忆。在有的人眼里,他是回家的坐标。在有的人眼里他就是两根烟囱。可在我眼里,他就像是一个被我遗忘了许久的老朋友。当有一天听说他要走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原来他一直就在我身边。我不知道是该竭力地挽留,还是该默默地看着他离去,突然有种莫名的悲伤。”
李桂林放弃了造钢琴,而最后的结局是,烟囱倒了,这或许是种隐秘的触动,最后钢琴却造成了。
我最喜欢的就是老季这个人物,尤其是他调节打架和最后被警察带走那一段,都有一种与身份时代不同的平和气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