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归的青春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民国36年( 1947年),因为父亲说“这里很好,有自来水”,阿孝全家从广东梅县迁往了台湾高雄,于是有了这部《童年往事》。
影片里描述的童年要比我的童年早上30年,却仍然能找到时曾相似的感觉:那弯弯的巷子,繁茂的大榕树,夏日树下竹椅上乘凉的人们;单纯的孩子在树下埋下自己的宝贝,站在拆信的父亲边上等待着那张邮票;那样停满自行车的车棚,写在手上的小抄,车棚里扎老师的车胎;骑着单车在暗恋的女孩家门口来来往往,举着刀打群架......侯孝贤的镜头静静的,琐碎的,他不会让你大哭也不会让你大笑,却让你的心慢慢沉淀,不知不觉通向记忆深处的那条小巷。
影片中最快乐的是阿婆带阿孝回大陆的那一段了,他们走了长长弯弯的小道,拿路边摘来的芭乐玩杂技,80多岁的阿婆动作如此的灵巧,三个芭乐在空中抛上接住,脸上单纯快乐的笑容,还不断地鼓励阿孝再试试.....
这以后,影片的基调渐渐忧愁起来,父亲去世、姐姐出嫁、母亲病逝、直到阿婆去世,阿孝从一个乖乖的男孩成为叛逆的少年,最后向童年告别。父亲去世的时候,阿孝还是半懂不懂的孩子,没有感受到过多的悲伤,但是妈妈一次一次哭喊着爸爸的名字,还有守灵时听到的猫诈尸的故事在他的记忆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到妈妈病逝的时候,阿孝痛哭不已,又一个至亲的离开,迫得他不得不长大。最爱他的阿婆也老死在榻榻米上,直到手背上爬满了蚂蚁才被发觉,阿孝和弟弟们怔怔地呆站在一边看人家收尸,没有哭,所有的庇护都离开了,男孩裸露在外面成了男人,告别所有的童年和青春.
阿孝在影片里这样描述自己的父亲“我父亲非常孝顺,每次吃晚饭的时候一定要祖母在他才开动,但我祖母每次吃晚饭的时候,都会出去叫我”,一句话就概括了中华文化孝为先的基本,而祖母确是宠爱第三代的,后面便出现祖母裹着的小脚穿梭在巷子里呼唤着“阿哈估,阿哈估”......中国人的传统,晚辈对长辈总是“低眉顺目”的,即使阿孝在外成了叛逆的小混混,在家里还是依顺的,对祖母、妈妈、姐姐的吩咐从来都是一一顺从,也承担着家务,为弟弟准备便当菜等等......我很喜欢看他们一家的孩子趴在地上擦席子的镜头,是家庭的大融合,姐姐聊到想读一女中的遗憾......
影片最感动我的是朴素的情感,父亲怕把肺病传染给孩子们而刻意地回避他们,母亲一生劳碌直到病逝,阿孝去也太太家讨会钱,没开口就离开了,只因看到她们家比自己家还破......
成长和生死的故事如此娓娓道来,如侯导自己说的“冷眼看生死,然而是包含了最大的宽容与深沉的悲伤”。
这部影片我看了一个星期,一直在重复着......The time to live and the time to die
影片里描述的童年要比我的童年早上30年,却仍然能找到时曾相似的感觉:那弯弯的巷子,繁茂的大榕树,夏日树下竹椅上乘凉的人们;单纯的孩子在树下埋下自己的宝贝,站在拆信的父亲边上等待着那张邮票;那样停满自行车的车棚,写在手上的小抄,车棚里扎老师的车胎;骑着单车在暗恋的女孩家门口来来往往,举着刀打群架......侯孝贤的镜头静静的,琐碎的,他不会让你大哭也不会让你大笑,却让你的心慢慢沉淀,不知不觉通向记忆深处的那条小巷。
影片中最快乐的是阿婆带阿孝回大陆的那一段了,他们走了长长弯弯的小道,拿路边摘来的芭乐玩杂技,80多岁的阿婆动作如此的灵巧,三个芭乐在空中抛上接住,脸上单纯快乐的笑容,还不断地鼓励阿孝再试试.....
这以后,影片的基调渐渐忧愁起来,父亲去世、姐姐出嫁、母亲病逝、直到阿婆去世,阿孝从一个乖乖的男孩成为叛逆的少年,最后向童年告别。父亲去世的时候,阿孝还是半懂不懂的孩子,没有感受到过多的悲伤,但是妈妈一次一次哭喊着爸爸的名字,还有守灵时听到的猫诈尸的故事在他的记忆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到妈妈病逝的时候,阿孝痛哭不已,又一个至亲的离开,迫得他不得不长大。最爱他的阿婆也老死在榻榻米上,直到手背上爬满了蚂蚁才被发觉,阿孝和弟弟们怔怔地呆站在一边看人家收尸,没有哭,所有的庇护都离开了,男孩裸露在外面成了男人,告别所有的童年和青春.
阿孝在影片里这样描述自己的父亲“我父亲非常孝顺,每次吃晚饭的时候一定要祖母在他才开动,但我祖母每次吃晚饭的时候,都会出去叫我”,一句话就概括了中华文化孝为先的基本,而祖母确是宠爱第三代的,后面便出现祖母裹着的小脚穿梭在巷子里呼唤着“阿哈估,阿哈估”......中国人的传统,晚辈对长辈总是“低眉顺目”的,即使阿孝在外成了叛逆的小混混,在家里还是依顺的,对祖母、妈妈、姐姐的吩咐从来都是一一顺从,也承担着家务,为弟弟准备便当菜等等......我很喜欢看他们一家的孩子趴在地上擦席子的镜头,是家庭的大融合,姐姐聊到想读一女中的遗憾......
影片最感动我的是朴素的情感,父亲怕把肺病传染给孩子们而刻意地回避他们,母亲一生劳碌直到病逝,阿孝去也太太家讨会钱,没开口就离开了,只因看到她们家比自己家还破......
成长和生死的故事如此娓娓道来,如侯导自己说的“冷眼看生死,然而是包含了最大的宽容与深沉的悲伤”。
这部影片我看了一个星期,一直在重复着......The time to live and the time to d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