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解的女权主义

当“女权”不断出现在我们的社会语境当中时,我们很容易把男人群体化,觉得男人整个群体有一种厌恶的秉性无法改变。但读了《第二性》,波伏娃提到一个观点是“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造就的”。她信奉的存在主义观点是这样的——人的属性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说白就是一个男人只要信奉存在主义,他也可以成为女权主义者。也可以说,生殖特征都不代表我们的性别,败类也不能代表一群人,这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自主选择。
女权的底层逻辑是对Patriarchy的质疑——Patriarchy “排她”,让“女性像个容器、收纳男人的欲望”,而不是有意引发群体对群体的厌恶。当“男人能不能都去死”或者“你就是在打女拳”,这种观点再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我觉得我们需要谨慎,如果我们接纳这种观点就像是一种把人分为男女不同种族的Racism。
《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这件事》有一条影评是“这电影最厉害的地方是,最后直男没弯,而是变成了更好的直男。”“死Gay”竟然治愈了一个恐同的直男,我们还能把“男人都去死”这种话挂在耳边吗?我觉得应该替换为Patriarchy去死。
纽约的那场女权主义游行,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My favorite season is the fall of PATRIARCHY ”。Patriarchy不是All men的意思,他是一种强加于女性甚至性少数群体的霸凌。我觉得女权主义的最终目的是打倒Patriarchy,要让男女各自站在对方观点上换位思考,承认对方的优点和困难,而不是灭绝一种生理性别。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