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次短评不够写

来电影院见这么多的老朋友,想来文德斯此时已功成名就,谁都被他薅过来了,隐隐构成了某种文德斯的电影宇宙。由此想便越发喜欢和越觉得回味动人,即使这电影看起来不如《柏林苍穹下》,太杂碎了些。但想想见到了老去的公路之王,看来他成为了鲍嘉,见他年老真是快心痛不已,又觉得时间下这种面貌的再现又十分动人。(想起来了,这部续集就像《歧路》,觉得文德斯混乱了。)还有Lou Reed,说来有缘,前不久还在寻思他那Berlin专辑和这个柏林的联系。Cassiel黑白如此优雅,到彩色笑容快过多,但有一位很喜欢的威廉达福似乎扮演一个dark angel/dark rider来中和他,他面额上的那个字“death”。倒娜塔莎有些装饰单调了。像迈克·李一样,文德斯最终把剧情都汇在了一起,反倒没如此有趣了。很想看看他的笔记。//他用曾经的一段二战史,司机,分离的家庭——似乎对应东西柏林(终于现在才想到了),将他们勾连在一起。Cassiel的笑容过多,但笑容还是很感人的,他頗有些年老的面孔,大概是经得住特写的,只是不如他在《柏林苍穹下》里那般如形而上痛苦而动人。文德斯让这位天使的遭遇还是蛮有趣的,他要来体验人的另一面,又好像有某种预定论——用黑天使来表现,他注定死亡。似乎文德斯在解释人更加自我了,更加没有精神感了。——所以很想看看文德斯自己怎么谈这部创作,也觉得他有些混乱了。
记得有一段在博物馆看画,倒底切到了纳粹时空,很妙啊。
(明明昨晚快3点才睡,今天竟状态这么好。看完20点的还觉得可以再来一场。可能觉得还是很好的惊喜。——还是很喜欢文德斯,像朋友一样,看他的电影总会感到他所说的“电影是温暖的媒介”,连《柏林苍穹下》也是温暖的。——还有一幕觉得很妙,便是在机场西方盗移军火库,马戏团的表演与剧情融合在一起,真好啊,好像构成了几重说不上来的东西的融合。
也喜欢听戈达尔、文德斯练台词了,倒也不是奔着懂去的,只是就像与朋友交流一样,能听几句是几句。但这旁白的功力似乎还是不如汉德克好呢。
但还是觉得司机的一段莫名有些感人,慢慢地,到最后,你看出原来“善”是一刹那的,像《金蔷薇》里的那位男主角埋藏了一辈子的东西,在回忆中揭晓,天使和他的笑,(扯开来看不比《辛德勒的名单》更迷人些么?),即使我也没完全厘清为何当时母女二人不走。
但还是觉得文德斯做的不够,可惜了。似乎他放弃了精神的困境。
不过娄里是70年代写的《Berlin》原来90年代去了柏林啊?最后还以为是老李的曲子,结果却是Nick Cave。
公路之王为什么要死去呢?末尾的话我好像走神了…
威廉达福托住齿轮那段也很喜欢,他说Cassiel就是他那钟表齿轮,倒不是很理解。总之觉得文德斯混乱了。以及为何后面还要拍《天使之城》呢?
不喜欢末尾的点题,又是天涯、又是咫尺,觉得文德斯特有的那种德国人的形而上丢失了。黑白的优雅与精神性也丢失了。
什么时候可以在大银幕上见见《公路之王》,听听歌,见见那时候的吕迪格。也想再看看《逍遥骑士》,准确是想听听歌。想来看电影想梦想还是要有的,说不定就要实现了,只是并非总是完美的,都有遗憾。
又到12点了,为了去一趟影城,硬塞一部都不怎么想看的电影,只希望好运了。
(原来那是《美丽人生》里的猜谜军官,难怪记得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