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季节》那场关于东北的碎尸案

看完《漫长的季节》的最后一集,已是深夜12点,泪流满面,窗外雨声潺潺,内心久久不能释怀。
这部剧故事引人入胜,剧本很棒,演员用心表演,剪辑很巧妙,音乐很到位,整个剧组呕心沥血的真诚,故而最能打动人心。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依然有这么一群人能够静下心来,诚挚的打磨出如此优秀的作品,不得不提起笔,为这部剧写些什么。
尼采谓一切文字,余爱以血书者。
三次被贬,羁旅半生,24年的漂泊,才成就了超脱豁达的苏轼;
积三百年南宋之动荡,60多年的报国无门,才造就了千古词人辛弃疾。
曹家五代富贵,一朝湮灭,让曹雪芹的一把辛酸泪,酿成了《红楼梦》。
司马迁说过: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与此类似,东北作为共和国长子,
曾经的辉煌与骄傲,以及后来的苦难和落魄,大时代转折的洪流下,太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值得追忆。造化弄人的命运,也让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和感悟。
当年的孩子逐渐长大,他们开始讲述起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以及命如蝼蚁的父母。
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父母一辈是当事人,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向那些遥远的事物致敬。
这部剧,表面是在说命案,实则在讲命运,普通人的命,东北的运,借普通人的悲欢离合,讲述东北的时代悲歌。
东北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
大厦将倾、凌冬将至,
在那个漫长的秋天里,
被碎尸的少女,代表了东北的未来,同时被碎掉的,还有桦钢,以及无数的工人家庭,以及那个时代的价值观。

© 本文版权归作者 游遍中国5A景区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