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切

旅行吧,用一辆十几年前产的norton500摩托车,你和我,从布谊诺斯艾利斯出发,绕南美洲一圈,只要随性而为,不需要多余的东西,没有钱可以想办法挣,摩托车坏了,可以途中搭便车。怎么样?让我们开始吧,我们是医学院高才生,即将获得博士学位,我们可以沿途察看地方病情,这是多么疯狂且吸引人的计划。
对于切格瓦拉这个名字,不需要多余的注释,关于他的拥趸们,市井街道随处可见,T恤衫、帽子、钱包、ZIPPO打火机、牛仔装都有他的标志性头像:帽中的五角星,飘逸的长发,深邃的眼神,还有手中的雪茄烟,无处不散发出男人的本色。这个本可以安逸生活的男人,高学历,漂亮的女友,办公室白领,却放弃了这一切,而是风尘仆仆的踏上了远行的路,从此不再归来。他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却成为了世界上的英雄。一个旅程,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而这个人的改变,却改变了整个世界。
电影讲述的是切和同伴艾伯特旅行的故事,在途中,他们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也碰到很多困难,对于同样的事情,切和艾伯特的观点明显不一样,他过早的表达出了心中的正义感和试图改变这一切的意愿。电影很好的表达出了周围环境对切的潜移默化般的影响,那些贫苦的人们,被强权压迫的弱势群体,那些被所谓经济“进步”欺骗的农民,嚣张冷酷的矿主,善良热情的麻风病人,这一切都令切深深思考。也许有些人的未来是注定好的,只是这种隐藏于内心的契机未被唤醒,而金鳞岂是池中物,一旦遇到风云则会变成无所不能的龙。
很喜欢这种公路片的风格,画面很干净、优美,因为电影并未过多讲述切以后投身古巴革命的故事,所以,这种旅行稍带些浪漫主义的色彩。在风光旖旎的湖边小镇,切告别了美丽动人的女朋友,纵使有真切的依依不舍,让我想起了《乱世佳人》里,斯嘉利和白在桥头分开的片段,同样的一边是爱情一边是革命。温情的画面里,切深情的道出自己的心声:“我过去常常听到赤脚踩在船上的声音,由于过度想念而陷入失落,我不知道该留下来陪她还是继续旅程,我真不知道我下了多大的勇气才离开她的,我知道她有多么悲伤。”于是,切和同伴骑上了那辆古老的工具,于是,慢慢的,他们将“文明甩下,亲近大地了”。
这是一段自我发现的过程,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追求,有人喜欢平淡的安定的未来,有人喜欢奢侈的高雅的生活,而有些人,并不想被物质束缚太多,他的精神永远是自由翱翔的。当他看到这原本应该团结一体的拉丁美洲却被各种现实因素分割的支离破碎时,他按捺不住内心的火焰,当他看到病危的女人却无法享受正常人的治疗,只能眼睁睁的看到她的死亡时,他愤怒了,他说:“在他们自己的土地上,连个遮风蔽雨的地方都没有”他感激那些热情好客的隔离区病人,他说,他一定要有所作为,来改变这一切,他凭借信念支身跳向冰冷的湖水,一鼓作气游到了对岸,他要证明,他会有所作为的。
切出发前,向亲人好友告别,有人对他说:“如果我再年轻点,我就跟你一起上摩托车了。”是的,年轻就是资本,《火影忍者》里的凯老师一直教导说:“青春是需要燃烧的。”而我们这一代,所谓幸福的赶上祖国大好时光的一代,却在做些什么呢。我们口口声声的好时代究竟在哪里,幸福在哪里,青春在哪里,价值在哪里,意义在哪里,我们奉各种英雄为偶像。切格瓦拉、柯本、席德,仅仅是一种标志吗?标榜自己与众不同的口味吗?我们称非主流为“脑残”,我们视网络歌手为垃圾,我们穿带钉的牛仔裤,我们抵制日货,我们看独立电影,听独立唱片,我们敝视白领,排斥小资,我们摇滚,我们朋克,我们怒喊,然后呢?经不起岁月的考验,抵抗不了现实的磨砺,妥协吧,即使我们找到了可以自欺又可以欺人的借口。所以,为了欲望,为了美好的未来,我们还是会偶尔进KFC,偶尔买日本的数码产品,还是会像艾伯特反复的向格瓦拉说的那句:“快给我那他妈的15美元,我的欲望比一切都重要。”然后,我们有了切的青春叛逆,却没有他后来的勇气和胆量,所以,切永远是切,受世界年轻人的拥趸,而你我,却只能通过些许文字向他致敬。
切离开家乡,离开世俗,朝着自己内心的指引方向行进时,说:“我真高兴已经把文明甩下,亲近大地了。”那时候,坐在norton500上的仿佛不再是切和艾伯特,而是普通的黄皮肤黑头发的一位普通的中国男孩,感谢导演给了我那样一个不同寻常的体验。
共产主义万岁!
对于切格瓦拉这个名字,不需要多余的注释,关于他的拥趸们,市井街道随处可见,T恤衫、帽子、钱包、ZIPPO打火机、牛仔装都有他的标志性头像:帽中的五角星,飘逸的长发,深邃的眼神,还有手中的雪茄烟,无处不散发出男人的本色。这个本可以安逸生活的男人,高学历,漂亮的女友,办公室白领,却放弃了这一切,而是风尘仆仆的踏上了远行的路,从此不再归来。他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却成为了世界上的英雄。一个旅程,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而这个人的改变,却改变了整个世界。
电影讲述的是切和同伴艾伯特旅行的故事,在途中,他们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也碰到很多困难,对于同样的事情,切和艾伯特的观点明显不一样,他过早的表达出了心中的正义感和试图改变这一切的意愿。电影很好的表达出了周围环境对切的潜移默化般的影响,那些贫苦的人们,被强权压迫的弱势群体,那些被所谓经济“进步”欺骗的农民,嚣张冷酷的矿主,善良热情的麻风病人,这一切都令切深深思考。也许有些人的未来是注定好的,只是这种隐藏于内心的契机未被唤醒,而金鳞岂是池中物,一旦遇到风云则会变成无所不能的龙。
很喜欢这种公路片的风格,画面很干净、优美,因为电影并未过多讲述切以后投身古巴革命的故事,所以,这种旅行稍带些浪漫主义的色彩。在风光旖旎的湖边小镇,切告别了美丽动人的女朋友,纵使有真切的依依不舍,让我想起了《乱世佳人》里,斯嘉利和白在桥头分开的片段,同样的一边是爱情一边是革命。温情的画面里,切深情的道出自己的心声:“我过去常常听到赤脚踩在船上的声音,由于过度想念而陷入失落,我不知道该留下来陪她还是继续旅程,我真不知道我下了多大的勇气才离开她的,我知道她有多么悲伤。”于是,切和同伴骑上了那辆古老的工具,于是,慢慢的,他们将“文明甩下,亲近大地了”。
这是一段自我发现的过程,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追求,有人喜欢平淡的安定的未来,有人喜欢奢侈的高雅的生活,而有些人,并不想被物质束缚太多,他的精神永远是自由翱翔的。当他看到这原本应该团结一体的拉丁美洲却被各种现实因素分割的支离破碎时,他按捺不住内心的火焰,当他看到病危的女人却无法享受正常人的治疗,只能眼睁睁的看到她的死亡时,他愤怒了,他说:“在他们自己的土地上,连个遮风蔽雨的地方都没有”他感激那些热情好客的隔离区病人,他说,他一定要有所作为,来改变这一切,他凭借信念支身跳向冰冷的湖水,一鼓作气游到了对岸,他要证明,他会有所作为的。
切出发前,向亲人好友告别,有人对他说:“如果我再年轻点,我就跟你一起上摩托车了。”是的,年轻就是资本,《火影忍者》里的凯老师一直教导说:“青春是需要燃烧的。”而我们这一代,所谓幸福的赶上祖国大好时光的一代,却在做些什么呢。我们口口声声的好时代究竟在哪里,幸福在哪里,青春在哪里,价值在哪里,意义在哪里,我们奉各种英雄为偶像。切格瓦拉、柯本、席德,仅仅是一种标志吗?标榜自己与众不同的口味吗?我们称非主流为“脑残”,我们视网络歌手为垃圾,我们穿带钉的牛仔裤,我们抵制日货,我们看独立电影,听独立唱片,我们敝视白领,排斥小资,我们摇滚,我们朋克,我们怒喊,然后呢?经不起岁月的考验,抵抗不了现实的磨砺,妥协吧,即使我们找到了可以自欺又可以欺人的借口。所以,为了欲望,为了美好的未来,我们还是会偶尔进KFC,偶尔买日本的数码产品,还是会像艾伯特反复的向格瓦拉说的那句:“快给我那他妈的15美元,我的欲望比一切都重要。”然后,我们有了切的青春叛逆,却没有他后来的勇气和胆量,所以,切永远是切,受世界年轻人的拥趸,而你我,却只能通过些许文字向他致敬。
切离开家乡,离开世俗,朝着自己内心的指引方向行进时,说:“我真高兴已经把文明甩下,亲近大地了。”那时候,坐在norton500上的仿佛不再是切和艾伯特,而是普通的黄皮肤黑头发的一位普通的中国男孩,感谢导演给了我那样一个不同寻常的体验。
共产主义万岁!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