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标题是七喜学的诗,我觉得,仅字面意思来看,还是很符合情节和乙肝病毒携带者现状的。仅仅因为携带病毒,就处处低人一等,处处碰壁,躲躲藏藏,遮遮掩掩,有缺陷的法律让他们在生活各个方面与健康人有云泥之别,对于他们而言,健康人就是天上人,他们辛苦遮掩,一旦被知道,所有人都避之不及,唯恐传染。 一道巨大的鸿沟横亘在他们与所谓健康人之间,促成这一切的是几十年前的错法,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撤稿,黄江质问韩东,事实有错吗,没错,但它不是全部事实,代检违法是事实,但法律有缺陷,近九成乙肝患者只是无传染性携带者也是事实(当然了解细节应该在质问之后),韩东没有丢掉理想主义,没有放弃改变什么的愿望,没有让同情心影响他的判断,反倒是同情心和共情让他发现代检背后,沉重的标签,歧视,事实。他无愧于之前的培训,“事实才是新闻”,我想,这个事实前面更应该加个定语,完整。 对家报社像是纯粹对家,用来推动情节和衬托韩东与京城时报的,虽然篇幅有限,多少单薄,但也不排除对家就是没有有理想的爱观察爱思考的好记者(哈哈哈) 很喜欢的一个点是很多次公交车的镜头,开篇那个,韩东屡屡被拒,碰壁,作品集不接就被人掷地,镜头是一组又一组的北京繁华,只是与他无关,与只能在公交车玻璃后面的他无关。 还有一个细节,他们俩开头喝酒,张博的可乐要一次性纸杯装,也算是伏笔吧,可能也怕传染。但应该不会。 北大实习生也是工具人(哈哈哈)太听话不是好事,跑一圈那里真的有点好笑,被叫做,韩东绝对那一瞬间很羡慕,听话的话也没有后来的撤稿事了。 无重力的两段设计也非常有意思,第一次出现在韩东加班写稿,调查卧底很顺利,在用笔记东西,电视播出神舟五号,杨利伟拿笔写,看上去好像是同款笔,他看着电视,看着笔,笔逐渐旋转,飘起来,笔是他生存之道,也是他的理想,他用笔生存和生活,无重力代表一种轻盈美好理想的状态,笔飘呀飘飘到灯上,灯光炫目,给人光芒又虚幻之感,果然情节急转直下,“撤稿”所有坦途破碎,所有未来破碎,就像被赶走搬东西时,破了的袋子,散落一地的书。第二段是最后报纸,其实感觉他们两个传报纸很像《相遇》单元的,但是报纸飞起来了,展开了,还要给你先来个小欲扬先抑,哈哈哈,这又是理想主义,飞翔的体现 张博,我觉得塑造的很好,身份合适,主角好友,自身积极向上,患病理由可笑可叹,背景合适,法学生知法犯法,无奈与痛苦是让韩东发现错误的第一个提示。痛,只有落在自己身上才会疼。 为什么是韩东发表,第一他是主角(划掉)他多观察,多思考(勉强算)主要还是张博的经历诱发他思考,卧底相处时间和姚医生的话让他深入,初中学历所受歧视让他感同身受,理想主义,燃烧殆尽的心在跳动。这是其他人所没有的。 矿难事件后他觉得自己很没有,记者无法改变什么,钱是人家拿命换的,但我想,火种未熄。否则没有后来的他,命没了,的确无法挽回,但歧视,这种不会威胁你生命,却无缘无故如附骨之疽般一直影响你,阻碍你变得更好的东西,是可以改变的,于是,他那么做了。 有些人说不止不休有一点对标药神,我觉得还不是,它不如药神,但依然优秀,不止不休更着重刻画韩东一个人,但药神的群像非常好,不止不休针对不要命且广泛的歧视,药神是要命的,不止不休体现一些新闻理想,偏神化,而药神,则是去神化。 扣一星的原因是两个,第一,讲的内容很多,但可能是时长的问题,感觉很多东西还能再挖掘,再细一些,最后一篇的报道只花了七天,感觉是不是有点少(但好像也没什么大问题)紧凑叙事,而且04年的报道,10年才法律完全完善,中间六年被略过,培训的时候也说,新闻的生命只有一天,那这张报,被人看过了,记住了会有多少,韩东的的确确做到了改变一点点,但后续还需要多方努力,持续宣传,所以我说影片注重于个人一年的成长与抉择,而不止不休这个天然带有牺牲和长线作战意味的标题放在消除歧视的大情节下是合适的,但浓缩到韩东一年成长还是有点少和局促,感觉如果能拍成电视剧会更丰满。 第二是对于女性角色,这可能并不是不止不休的问题,国产片的非爱情片里丰满优秀女性角色很少,但我觉得药神里面谭卓扮演的角色就很好。但我们到女主角,小竹,从名字上就不被认真对待,小竹是会计,勤劳,坚强,从最后她反应过来报纸的事情也能看出来很聪明,但她的作用是什么,衬托韩东混的惨吗,张博还能推动情节发展呢,感觉小竹几乎没有推动功能,单薄。韩东不能是女性吗,张博不能是女性吗,黄江不能是么,那么多主编记者编辑,实习生不能是女性吗,的确有一位接电话的(不知道是实习还是正式)“你怎么不累啊,你都拿月度奖了,还让不让人活了呀”这话在实习生里面说都没问题,但为什么一定是女性,为什么不能是那位北大高材生。 劝说那段,标签那句被喊出来的时候,我觉得是有点尬的,女性本身就是巨大的标签。我相信,我们不缺好的女演员,我们只是缺少好的女角色。 当然,瑕不掩瑜,矿难那段,本山西人第一次在电影院听山西话,感觉很奇妙,又很悲哀,人命只值20万,那位姐抱着报纸包的钱倚着墙哭到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本来以为是骨灰,结果听李美玉说才知道,死不见尸,唉。 最后,这部本该2020上映的片子多少也有点反应新冠歧视吧,虽然迟了,但仍有现实意义,毕竟,我们的政治书仍然强调,禁止歧视乙肝病人,撕下标签远非一时,不止不休,是惨烈的,但我们仍应该高声语,打破,撕碎,所谓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