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才能打动人
可能是过年档太火了,追了小破球2就没有看其他片子的动力了,这两天无聊,准备找个片子打发时间的,没想到还不错,不知道为什么豆瓣给分这么低,是不是有点双标了?
开篇外国人各种改规则,虽然是一闪而过,但是新闻越短事越大。合伙欺负人这事,老外干了一百多年了吧?不要脸是天生的,口号喊的震天响,但是何来公平?
先从整体上说,可以算是乒乓球发展历史的回忆录,印象中乒乓球是最省心的体育项目了,从邓亚萍到王楠张怡宁,从刘国梁,孔令辉,王励勤到马龙许昕张继科,一代代运动员给我们创造了太多奇迹,以至于不懂球的胖子说我们就是冠军多。从有印象开始,乒乓球就没输过,但那只是印象,之前也有过低谷,这也符合事物发展到规律,有高峰就会有低谷,这个片子让我看见了低谷,也让人反思了历史学习的重要,无论是一项运动的发展史,还是一个国家的历史,都要学一学。
从布局上说,以历史为依据,剧本可发挥的空间不大,完整的叙述了那个时代的一些重大节点和历程,有泪点,有笑点,能够看到剧组是用心的,从大部分影评上看,除了不看好邓俞组合,没有其它硬伤,历史乱入这种。
从情节上看,开头选人的故事,让人第一反应就是女排的《夺冠》模式,突出人物或者展现教练,但其实又不太一样。同时,这里也是本片争议最大的地方,感觉片子对教练的刻画篇幅过多,对运动员,对比赛本身讲的比较少,拍的不好。在那个年代包括现在,教练组或者教练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要不穆里尼奥,里皮,波波维奇这些人怎么总会被提及呢?不说郎平以一人之力带飞女排吧,但她卸任后女排成绩下滑是事实,所以多拍点教练无可厚非,总比动不动运动员和教练谈恋爱要好吧?至于体育运动类型电影应该怎么拍,我也不清楚,毕竟不了解,直观的感觉就是不同侧重点拍不同内容,类似乒乓球、女排这种想展现精神风貌的就不必太拘泥于每一场比赛,每一个球这样的细节了,关键的地方把握住就好,是不是呢?
最后说一说观众情感问题吧,就是所谓的国内观众的G点,每次看到这些评论,感觉不是很友善,电影这些本身就是传播价值观的一种方式,能带动情绪说明导演团队有功力。但不能因此说观众好忽悠,就拍烂片,卖爱国情怀。我们国家历史很厚重,形成了这样一种民族性格,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这是民族特色呀,为什么要去诋毁呢?
感谢那些在各个领域默默付出的前辈们,感谢那些隐藏在荣耀背后的功臣们,也许你们不在聚光灯下,也许没有人知道你们是谁,但会有人记住,会有人因你们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