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能忍的是,本片对于体育励志片创作规律的背离!

《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原本是春节档的片子,结果在大年初二上了之后,又临时撤档改到了2月17日上映,毒舌君看完之后感觉,唉,该咋说呢?
这么说吧,如果你连那部80年代老女排相关人等的名字都不能提、明显遭遇严重删改、剧情水到不能行的《夺冠》,都能看得津津有味的话,那么看这部《中国乒乓》也绝对没问题啊,绝对会感觉更好看啊!
本片剧情和角色都比《夺冠》更加丰富、精彩、多元,对比赛场面的呈现也比《夺冠》做得更有看头,笑点和煽情也比《夺冠》做得更好。这么说吧,《中国乒乓》跟《夺冠》比,各方面的娱乐水准可谓是全方位超越的。
但是,毒舌君要开始说但是,把《中国乒乓》单拎出来评价的话,整体水准也就那么回事,没太多值得夸奖之处。
剧情无非是事儿赶事儿、事儿堆事儿,缺乏一条足够清晰的主线,只是把各种噱头化的情节凑到一起罢了,许多笑点和煽情戏的设置也很牵强,比赛场面的精彩感和张力也严重欠缺,不是靠镜头和剪辑来展现比赛的紧张精彩,而是靠比赛解说的画外音来加戏,还有极力营造的那种“老外都针对我们”的氛围来给观众疯狂打鸡血,也让人感觉没眼看啊没眼看!
最让毒舌君不能忍的,还是影片对于体育励志片创作规律的背离,对于一部体育励志片来说,从失败到成功都会经历几番起伏波折,往往是一次惨败之后,经过精神层面或者技战术层面的磨砺与提升,最终不可思议地战胜强敌,将整部影片推向酣畅淋漓的高潮。
但《中国乒乓》有啥呢?兵败哥德堡之后,剧情仅仅过了10分钟,就快进到了下一届的“天津世界杯”,也就是说,从大败到大胜之间的起承转合只用了10分钟,请问,这符合体育励志片的创作规律吗?对得起片名中“绝地反击”四个字吗?
这10分钟里有总结兵败哥德堡的经验教训吗?有从精神或者技战术层面提升球员水平从而实现“绝地反击”的剧情吗?都没有吧,只是围绕邓超扮演的戴教练堆砌了一些杂七杂八的情节,什么邓超被调查人员刁难了,邓超被吴京扮演的前任教练开导了,邓超被记者围攻了,倪教练打了记者为邓超和球队出气了,还有球员们投票继续支持邓超和教练组了,然后就是天津世乒赛的辉煌胜利了。
所以在影片创作者看来,球队从大败到大胜,只跟邓超这个教练有关,跟球员们都没啥关系是吧?大家来说说,影片这么胡拍,说得过去吗?符合体育励志片的创作规律吗?
《中国乒乓》到底是好片还是烂片,只要大家在观影过程中多多投入自己的分析和思考,而不是被影片带着走的话,相信是不难得出答案的,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