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时代酿成悲剧还是悲剧演绎了时代? ——解析电影《霸王别姬》下的人物命运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电影的故事开始于清末民初结束于文化大革命前后,围绕程蝶衣、段小楼和菊仙三人的情爱纠葛和悲剧命运展开。程蝶衣是青楼女子艳红的儿子,电影的开头蝶衣的扮相就是一个清秀的小女孩,被母亲送到戏班子后认识了师哥段小楼,当时两人被师傅取名叫小豆子(程蝶衣)与小石头(段小楼)。戏班子的生活很苦,就像师傅所说“要想人前显贵,您必得人后受罪。”,在那个时代,女性是上不了戏台的,而小豆子因为长相清秀,师傅一直把他当作旦角来培养,这也为后面悲剧的发生埋下了祸根,小石头是戏班子里最照顾小豆子的人。小豆子后取艺名为程蝶衣,两人成角儿后一起唱成名之作《霸王别姬》,程蝶衣对段小楼的感情也逐渐特殊,本来两人按照局势走向能够平平淡淡地唱一辈子戏,奈何出现了菊仙这个女子,在时代变革的洪流下,三人的命运被裹挟着走向悲剧的结尾,这一场人生大戏才真正落幕。在我看来,时代是酿成这场悲剧的根本缘由,也是催化剂。在时代的大背景下,每个人都是身不由己的。换句话说,现实的残酷总是在小人物的命运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们的悲剧也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
程蝶衣作为电影核心人物之一,也是我最想讨论的角色。首先是他心理对性别认知的扭曲,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的。从故事的开始,他的母亲对他的打扮来看,是当作一个女孩来养育的。母亲为了让他能在这个万般腐朽,千疮百孔的时代存活下来,趁着天寒地冻时,他的手被冻僵了,母亲果断用菜刀切下他的第六根手指,才成功进入戏班。可见社会底层人民想要苟活都是如此的艰难。进入戏班子后,师傅因他女孩儿长相而把他选为旦角来培养,但小豆子本身是不接受自己被选作女性角色的,所以每次在唱《思凡》时,总是会把“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唱成“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不管师傅打骂多少次都不改。第一次明显转变是在他和小赖子上街看到角儿唱《霸王别姬》时的出神入化,受人追捧,才让他产生了想要成角儿,演好虞姬的想法,开始投入角色之中,但心理上依然是认为自己是男儿郎的。第二次是在给来看角儿的经理唱《思凡》时又一次唱错了那句话,小石头怕他被师傅罚得更重于是自己亲自动手用师傅的烟斗烫他的嘴,这一次,他终于屈服于自己倔强的心理认知,扭曲了性别观念。第三次是在封建社会的残余势力张公公对他进行身体侵犯,人格侮辱后小豆子内心遭到摧毁和崩塌,心理的最后一道防线被彻底攻破。成角儿后他与师哥段小楼《霸王别姬》获得万人空巷的轰动效应,可程蝶衣的认知却越发模糊,在他的心中,师哥就是他的霸王,他就是霸王的虞姬,用袁四爷的话来说,程蝶衣已经达到了“人戏不分,雌雄同体”的境界。程蝶衣是个“戏痴”,他把自己的人生都如数交给了戏台,我认为,他是个真正的艺术家,他的思想很单纯,只想好好地搞艺术,只想和师哥平平安安地、从一而终地唱一辈子戏。“不疯魔不成活”的境界非他莫属,虞姬的明媚娇艳,心属霸王非他莫懂。可是,他虽登峰造极,但也早已坠入深渊,迷失了自我。但是他身上那种艺术风骨和气节,是值得敬仰的。他迷失了一生,花了一生的时间明白了段小楼并不是真正的楚霸王,而人生也并不是理想中的戏剧,摆在他面前的只有残酷的现实,所以最终,他在戏台上像小时候一样唱出多年来都没有唱错,而这次他又唱反成“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这句台词贯穿电影始终,它代表的是程蝶衣对自己性别认知的变化,是是否屈从于现实,最后,他终于还是认清了自己,却落得了真正虞姬的结局。


段小楼是一个复杂但又平凡的人物。他不如程蝶衣特别,执着,坚韧。他与大多数人一样屈服于权威之下,所以他平凡。他的前后变化又里里外外都透露着人性的,所以他复杂。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只是一个“假霸王”,戏外的他和普通男人没什么两样,虽然你会看到他会在蝶衣落难时挺身而出,但最终还是被时代的刀刃磨平了他本就不够坚硬的棱角。后来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批斗为“牛鬼蛇神”时,在逼迫和威胁下,真正要他做出选择时,他犹豫了,最终还是选择了背叛。段小楼的心路历程是电影中所有主要人物最为明显的。很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表面上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楚霸王,实际却一点也禁不住现实的考验,他的自私软弱、贪生怕死、胆小怕事在揭穿程蝶衣和菊仙后暴露无遗。
菊仙是个风流的女子。但在她爱上段小楼后,她的风流再也不是以前在青楼的风流,而是“七巧玲珑心”的风流,是人情世故练达的风流,是看透世俗红尘的风流,是遇事冷静从容的风流。在我看来,她不是一般的女子。从给段小楼施压,向袁四爷请求救程蝶衣再到与程蝶衣本是情敌最后慢慢成为知己。她做事果断干脆,可以说,我在她身上看到的是比段小楼更为坚强的灵魂,不是简简单单就可以摧毁的。在这一点上,她和程蝶衣有相似之处。但菊仙的聪慧过人、满身荆棘也没能让她摆脱命运的魔爪。当她自己赎身踏出花满楼的那一刻,她以为自己真正摆脱了妓女之身,这是她唯一没有认清的一个地方,也是自己的坟墓。当时的老鸨说了一句气话“我告诉你,那窑姐永远是窑姐,你记住我这话,这就是你的命!”一语成谶,一句看似庸俗的气话,倒还成了菊仙的结局。可见的是封建社会吃人的制度和思想以及女人社会地位的卑微和低下。
他们是一出时代悲剧大戏,没有一个人是对或是错,在我看来,时代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封建旧社会的欺压,日本人的肆虐猖狂,文化大革命的恐怖束缚让段小楼敢怒不敢言,让程蝶衣拔剑自刎,让菊仙上吊自杀。历史一手演绎了社会小人物的悲剧,展现的是时代变革、社会动荡下的人民只能是一文不值的牺牲品。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洪流浩浩汤汤,屈服与反抗总是在交错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