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另一个世界的是什么

又是一部被钢琴曲吸引的电影,这是一部小众电影吗?你觉得是,它就是。在这之前,我不知道,连接女门房和小女孩的到底是什么?是那位日本人吗?如果没有他的进入,他们会相遇吗?我想会的,至少他们都会观察,他们会洞见,让这三个人能相遇,也是因为洞见,洞见什么?那本书?那语言?那电影?那围棋?……人类心灵倘若会想通,好像可以是任何一个介质。那种情感的细腻,干净纯粹,没有聒噪,没有喧哗,一种冷静,一种平常,一段简单的对话。
女门房和小女孩就好像是不同年龄段对生命的思考,都有了自己的答案,本质都是一种逃避。其实,那一条金鱼就暗示了两人截然不同的答案,小女孩让它安静地死去,勒妮又让它重获新生,虽然还是在杯子里,但我想,鱼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
小女孩想象的各种死法,让我联想到小时候,我也有过,那是放学的路上,就像小女孩想象,从窗户跳下去这种死法,她觉得这种死法很荒唐,自己会很痛苦,她说:“如果不能免除痛苦,死亡有什么用呢?”我也是,可以死亡,但不要痛苦地死去。女门房呢?对了,突然想起她的名字,她叫勒妮,你想象过吗?自己一个人孤独地过着后半生的生活,曾经我想过,因为我不想结婚,但我会犹豫,因为我知道这只是当时的一种状态,我不知道过了几年后,身边人都已膝下儿女承欢,我无人诉说的那种窒息,但勒妮让我看到了,她并不会,她在享受那份孤独,喝着淡淡的茶,品着苦苦的巧克力,翻着沉甸甸的书,我羡慕勒妮的生活——真是何等地高雅,她找到了自己生命的归宿,通向何处,她在给自己搭建一个壁垒,那个载满书籍的书架就是她内心的寄居之处,优雅地坐在沙发上,优雅地抚摸着那本书,优雅地抚摸着那只猫,勒妮真的太优雅了。虽然她的结局还是走向了死亡,但不妨试想,勒妮若是像小女孩一样,选择在12岁生日这天计划死去,我相信,与小津先生充满奇妙的相遇、相知不会发生,正是因为她在给生命机会,才有这次虽短暂却美好的片段。
活着到底是什么呢?等待?体验?磨炼?……又或者仅仅是漫无目的……我们就是存在着,像蚂蚁一样渺小地存在着,或像一棵树一动不动地看着一年四季的变化,或像一只鸟不停飞翔向前赶路,这都不重要,存在着,感受着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