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标题

有些历史仍然存在所谓筑牢社会意识形态作用,而非成为大众心里谈虎色变的“禁区”。导演是敢拍的,但常德这一战该好好拍,而不是仅仅一个半小时,穿两条浅到看开头就能猜见结尾的感情线,摆几只血肉模糊的断胳膊断腿,搭几场尸横遍野断壁残垣的景来刻画如此残酷而在抗战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场保卫战。 全篇不怎么喊口号,基本靠国军上上下下的人物形象碰撞撑起思想内核。
石门和澧县先陷落,常德随即暴露在日军主力前,常德保卫战自余程万接到“固守常德,与该城共存亡”的命令时起就奠定了异常惨烈悲壮的基调。十一月中旬丢了德山,188团仅剩的一个副营长死守殉国,名字都没留下,自此常德东南门户大开,毫无退路可言。老蒋远在开罗,调令威力不足、国军内部派系纷争、战区情况复杂,拼死增援的只有一个预备师,余程万和陈嘘云仍要顶着泰山压顶般的压力“激励官兵坚守待援,发扬革命军人牺牲之精神,努力战斗为要。” 事实是十一月底也没等来援兵,57师伤亡人数直线上升,师部的军官都要顶到第一线巷战,余程万更是自己带着一个排肉搏,“弹尽,援绝,人无,城已破”的电报发出后,十二月初常德沦陷。在半个多月的时间里,57师的8000虎贲顶住了日军三个师团的围攻,让日军付出了阵亡2个联队长、4个大队长,伤亡1万多人的代价。而57师最终只剩下300多人,其余全部战死。
这些拍得都有点潦草。 私认为时至今日仍然需要一篇巨制去重现这段历史,需得比亲历者口述、战报记载得更有冲击力,排去统战的kpi,也让人明白,不是所有披荆斩棘的人都有杀身成仁的热血结局,我们只需记住其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趋向中施以最重的那一掌,也是最高光的主体选择。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