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奈何花落去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归来》里未曾呈现的部分和表达出来的一样厚重,由观众参与填补。到这里,它是一个有缺憾的故事,却是一部完整的作品。一刷其实还剩了20分钟的尾巴,但在前90分钟紧凑而张弛有度的叙事里,我以为所阐述的是自文字诞生之初流传到现在并必将永远回荡在这世间的,关于爱、时光和人的尊严的母题。陆焉识二十年的时光失落了,冯婉瑜被放逐到十年之外,丹丹被母亲困囿在三年之前;没有事能偿还这一切。他们在各自的时间线上撞得头破血流。然而家扭曲了时间的维度,他们走入家门像走入坍缩的奇点,在光最集聚也最黑暗的地方彼此疗愈。
丹丹年轻的容颜是丰润的,但有不容错失的坚毅的棱角。如果说焉识和婉瑜对镜头的把握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无我之境,那么丹丹的青涩则恰到好处。她的眼睛清而大,因此显得透亮;坚定得过了火,烧得一片焦黑。十七年平白的岁月浪掷在里面,灼灼得诡人。给予了她生命的男人缺席了她人生中最重要的童年,他在她的前半生里是是罪人,是一定要剪去的黑洞,是逐梦路上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阻碍;在后半生里变成被平反的知识分子和她应该亲近的父亲。在她的前半生中,没有记忆的父亲是罪人,相依为命的母亲包庇敌人;在她一心一意追逐、全心全意付出的梦想中,她孤立无援。她被愧疚折磨了三年,重病的母亲只对她冷言冷语;她从事繁重的工作,每天早晚赶回家照顾并不欢迎她的母亲,同时面对前半生信仰的崩溃和身份的错位,她只有二十三岁。没有事能偿还这一切。
我非常喜欢三年前她在楼梯上认出陆焉识的镜头:全然的愤怒,尖得像刀子,一股脑扎向这个她并不认识然而毁了她的梦想的男人。“这里没有人欢迎你”,家人带来的只有不幸。丹丹是怎样带着受伤的母亲回家的?婉瑜不会接受她的搀扶。陆焉识平反后,丹丹是怎样接受他身份的转变的?她怀着怎样的心情在火车站等他?当他提起母亲,令她迷乱的认知错位逐渐消褪,残余的惟有破碎的一地鸡毛。父亲回来之后,她骑车回家时的心情是更沉重还是更轻快?她在毛纺厂有着怎样的生活?她怎样和室友道别?《归来》擅长留白,这给人探索的欲望与期待。
冯婉瑜被困在时间里。焉识回不来了,她用全部的生活去留住他。焉识支持丹丹跳舞,她就放弃自己对女儿从事科研的期盼;焉识5号要回来,她每个月都去,尽管他从未出现过;焉识让她和女儿和好,她放下心中三年的芥蒂。焉识,焉识,她记得一切,除了他;她忘了一切,除了他。
时代留给婉瑜的从来是判断题。焉识敲响门的那一刻是这样,推开窗子望见女儿时是这样。三年前的那个雨夜里,她隔着雨帘追寻女儿裹在塑料雨衣里的身影,像注视一个恐怖的梦魇。你相信(组织)吗?我是不是代表(组织)?你是不是应该相信我?我总想到有个电影拍一位孩子被拐走的母亲,警察带来另一个孩子谎称找到了她的儿子,却被她发现不对。对此时的婉瑜而言,她看焉识又何尝不是如此?那些漫长又暗无天日的时光里,婉瑜甚至算不上在等待。二十年前组织带走了她的爱人,二十年后又带来一个陌生人。在那一刻,和以后的许多个5号里,我难以想象她有多绝望。也许她记不清每个月在等待中的煎熬,这样对她而言已然是幸运。我不知道她经历了什么,电影也没有展现。但三年后,她的抗争明显更加坚决:清醒的时候,她甚至不接受自己的女儿。而在那些混沌而混乱的时刻里,她只会呐呐称是,像三年前的丹丹一样坚决而急切。
患上心因性失忆后,我总看“婉瑜”二字是触发器。冯婉瑜是坚强的,痛苦不会在意识混乱的时刻找上她,她的爱人却会。孤注一掷的绝望与绵长的爱意脑海中轰鸣作响,带来尖锐的刺痛。她对焉识的脸没什么反应,因为三年前她甚至不曾看清他;她看他是方师傅,因为无数个日日夜夜里这是她和自己的丈夫唯一的微弱的联系。她没有认出他:5号的火车站里他站在她面前,她向后张望;她拥抱他的那一刻时光的实质在他们周身流转,她将他推开。但每一次他喊她“婉瑜”,她立时发作起来。那是三年前,他留给她的唯一一句话。她念着它得的心病,深夜里反复摩挲咀嚼过千万遍,烙在比记忆更深刻的地方。我多喜欢这个处理呀,我几乎希望她永远记不起他:她记起了,这疮伤就被修复了。身为人的尊严被活生生地剥离,这一代人的伤口永远得不到疗愈,是烫在时代之上的疤,依然血肉模糊,无比悲哀。
停摆的从来不只是经济,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张艺谋太擅长这种轻巧的叙事了。他不正面承接苦难;他要么从侧面影射它,要么记录它的余韵。满腔的凄楚骨鲠在喉,是身乱响,没有回音。他不批判:你看素珍,过去的溃疡压在她舌尖,那些毒汁几乎要滴落,她将它咽下。给婉瑜读信时,陆焉识被一次次拖拽回时间的洪流之中,然而从来没有正面镜头,只有当下。他述说治愈和修补,于是一切变得可以被接受。他们每个人都是残缺的,身负千钧,无法继续前行,但他记录他们的拥抱。
他切入得轻巧,主题看似太亮太显,然而胜在明确。人头攒动的火车站里的张望,沿着楼梯走入一个生活栖居之所,更是只有他才能拍得出的味道。像顶顶尖的高中作文,出示新颖的讨论方式,展示扎实的功底,最终归于传统的价值导向,像未来归来的引章。
今天天气不好,一派苍白而厚重的霾总覆在人心上,实在叫人不大好受。然而看电影的时候天色染成肌理不甚分明的灰,两节黑鸦鸦的枝桠下亮起一豆橘黄的暖光;迷蒙在左边朋友光洁细腻的面庞上。忽闪的光影下她在安静地写字,大概就是这部电影看到这里给我带来的感受:温暖的、喑哑的、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