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时代的纸醉金迷

作为一名追求原著的人来说,我觉得《了不起的盖茨比》的银幕改编并未成功。
因为原著小说实在太过家喻户晓,美国现代文库评选的20世纪百部最佳英语小说中它高居第二名,是诗人艾略特口中“自亨利·詹姆斯以来美国小说迈出的第一步”,是爵士时代最后的挽歌。
它对美国梦的理解深刻形象,以至于不被时光掩埋, 后来它被选入美国高中语文教材。所以但凡是受过中学教育的美国人,基本都熟悉这个故事或是读过这本书。
在时代背景下,当时的美国以道德名义通过的宪法第18修正案宣布全国范围内禁酒,这条针对道德的立法毫无意义适得其反地只带来了无尽的黑帮私酒生意,随处可见的非法酒吧和地方司法系统的全面腐败。
那是一个疯狂咆哮所有人都在狂飙突进的十年,多年之后人们再提起,最伟大最自我实现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的总结却只是菲茨杰拉德如挽歌般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即便近百年后的今天,依然被Baz Luhrmann导演搬上银幕。影片极尽浮夸奢华之能事:服饰、珠宝、布景、宴会,甚至是盖茨比锃亮闪耀的黄色跑车,无不时刻提醒观众那个疯狂享乐的爵士年代。
菲茨杰拉德说:“毋庸置疑,所有生命都是一个毁灭的过程。”
就还原度来讲,从开篇到末尾很多独白简直就像是小说的有声书,从开篇父亲的话到The eyes of Dr. T. J. Eckleburg Gatsby那辆黄色的Rolls-Royce直到最后凄凉的funeral全篇没有任何为了吸引票房荒谬的改动反而有很多精彩的画龙点睛的小添加,这是我对电影欣赏的地方。
电影里那场宏大的party蒙蔽了我的双眼,让我只看到了奢华的舞台,炫目的灯光,美酒在玻璃杯里摇晃,音乐家的生命在键盘上燃烧,性感的美女和盛装的绅士在人群中扭动肢体。看过原著的我仿佛看到了书中那宏大的狂欢,于是当那个带着名贵的戒指,托着酒杯转过身来一脸微笑的Gatsby定格在屏幕中间,做出面带微笑举起酒杯的名场面时,曾经书中的一幕幕又涌进我脑海。
必须知道的是,那个时代的纸醉金迷,让所有人疯狂冷漠,修筑冰冷的高墙,却依旧有人如阳光般温暖,如初见般美好,这就是了不起的盖茨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