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与“愚”——《隐入尘烟》马有铁人物浅析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隐入尘烟》作为今年异军突起的一匹黑马,不仅入选了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还在国内狠狠地收割了一波票房。导演李睿珺用朴质、写实地镜头;简单而又有深意的构图;扎实、真实、并且引人入胜的故事;以及演员们贡献出的出神入画,栩栩如生的演技一同成就了这部电影。而其中,马有铁的人物形象刻画的独树一帜,也使我对其产生思考与对农民的认识的反思。
在马有铁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种“愚”。他娶了一个身有顽疾的妻子,给自己找了一个“拖油瓶”;他任自己的兄弟随意使唤,给别人干这干那又不要一点报酬;他去给张永福献血,不要补偿,后来,张永福的儿子送他的大衣,他也要把钱还回去。这样一想,马有铁岂不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愚人”吗?再看看那群人,他们是真的聪明啊!他们欺压着一个不会反抗愚笨的老实人,一点点地蚕食着马有铁,“吃他的肉”,“喝他的血”。所以说,马有铁的老实、善良、淳朴、务实使他在别人的眼人,成为了一个彻头彻底的“愚人”;那群精打细算,有着小聪明,疯狂地剥削马有铁的人,虽然“聪明”,但更“恶”!他们就像一只只食人鱼一般,“吃人不吐骨头”!
对于马有铁来说,他这一辈子最幸福的事情就是与曹贵英结婚。他与贵英结婚之后,渐渐地有了粮食;有了房子;有了土地;有了鸡、猪、驴,也逐渐过上了比较幸福的生活。也因为有了贵英在,马有铁才能将喜喜给贴正。而贵英的突然逝世,对马有铁的打击是晴天霹雳。原本逐渐走上正轨的生活;原本到年底就能买一个电视机;原本到秋收后,粮食卖了之后,他就能带贵英去市里的大医院看病……直现在,一切都化成了泡沫,一切都随风而逝、隐入尘烟了。所以,马有铁对生活已经没有任何兴趣了,他前方的路漆黑一片,一望无际……
这是他一人无法走下去的荆棘之路。所以,他选择自杀,用一瓶农药来了结自己……
而电影的构图与色彩,整体的画面是刻画,反映马有铁的重要手段。“一切景语皆情语。”在电影中,构图常用框形中轴构图。把人物框进物体里,这就像马有铁的一生都被禁锢住、被欺压着,剥削着。在电影中,出现了很多次马有铁出现在茫茫沙丘之中,每次地出现人物都很少,就形同一个点一样,这象征着马有铁的渺小,卑微,只要风过一起,他就会隐入尘烟,不见踪影。包括每一次有很多人出现在画幅中的画面时,马有铁就会被挤压在边缘处,这都象征着马有铁的社会现象和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社会地位。电影的构图成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是点睛之笔。再看色彩,电影有一种土里土气的乡土气息,因为是农村题材电影,必然是有这种氛围感。但电影与众不同的是,这种焦黄色的色彩色调,搭配着构图、置景与人物的动作,不禁联想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米勒”。所以的质感就显得更加高级,润滑。
马有铁,他生扎于土地之中,他的淳朴老实;他的自立、自强;他的软弱、任人使唤;他的卑微、渺小;他的简单、浪漫……这是一个人,也是一群人。马有铁的悲哀是一个人的悲哀,也是一群人的悲哀!草编的驴无忧无虑,不用吃草,也不用听人使唤。而马有铁捏着那只草编的驴逐渐死亡,一棵麦穗、两束麦芒转动,这是四季轮转,马有铁与曹贵英的相依相存,是新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