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哥哥嫂嫂也是支撑起苦难的顶梁柱,只是人言可畏,才导致全网抨击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我宁愿选择相信导演让旁人说的他跟着侄儿去城里的房子生活了,尘封了这段意外的生活,可回去看第二遍的时候还是发现了遗照下的农药瓶,和他侄儿接过拆房费并见到归来的驴子时欲哭不能哭的心酸,他们终究像折损的麦苗一样成了其他麦苗的肥料,而不如她所愿的茁壮生长。
这终究是人生无常的一个意外,整部影片最经不起推敲的点就是:有人看到她晕倒掉进不及人肩深的水渠里,在桥头那么多人的情况下却没有施救,造成整个故事情节急转直下,终成悲剧。在尝过爱的甜与苦之后,终究无法回到最初,他自己选择随她而去归于尘烟。
网上都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听信了村里邻居们半同情半讥讽的话,声音一致的指责哥哥嫂嫂,实际上他们也是支撑起苦难的顶梁柱。试想没有他们一砖一瓦一筷子的支撑,婚前那些年该是要多难才能活着过来,“对弱者温柔以待”那是理想主义者发的牢骚,现实就是马有铁一边垛着麦捆一边骂着一边心疼着,一边承担着苦难一边抱怨着一边爱和希望着!
哥哥嫂嫂在旁观的乡邻们眼里就是没张罗喜酒让他们有机会闹闹洞房,没买彩电害得被蹭电视,没提供住处倒是能被世人理解,果然世人都认可房子和结婚一样是人生大事得靠自己,果然别人的痛无法感同身受,把不如意的人和事拿出来大家笑笑也能解人间的苦。
可在马有铁眼里,三哥马有铜却是一个可以让自己心甘情愿像折损的麦子一样,当肥料去滋养的其他麦子,因为马有铁看到了在人间苦难面前,三哥即使不缺肥料的成熟了终究抵不过被镰刀割掉的命运。在曹贵英眼里,哥哥是长兄如父,供她衣食,虽然也抱怨昏暗潮湿。他们都没有对过去寄人篱下的生活有什么奢求,都只是在婚后互相温暖,觉得一辈子有了自己的家,有了温度和盼头。也不知道马有铁决意离开村庄和土地,在桥头的那一回头,是对一起生活了一辈子的村民道别来日再相见,还是埋怨见死不救,对这个世界留下的伤心一回眸。
哥哥给一万元钱帮助马有铁在城里拥有一套政府补助贫困户的房,有或没有这套房对于马有铁都没有区别,无得也无失,但如果最后他跟着侄儿去城里的房子生活了,珍藏尘封起曾经付出的深沉的爱,活着的人总归努力活着,虽然没有悲剧更悲剧,虽少赚一场眼泪,那总归可以安慰一下观众,我们也会多一点儿坚强面对残酷世界的勇气呀。
《苦难》
———蒋柳观《隐入尘烟》所感而作
小时候不明白妈妈为什么与谁都不和
总有鸡毛蒜皮各种牵扯
长大后终于明白贫瘠土壤开不出祥和赞美的花朵
爷爷奶奶不养育我
只是因为他们连自己也养不活
留下丧偶的妈妈带着两幼子在苦难里颠簸
直到几年后遇到同命人撑起一个家的依托
父母拼尽了全力挣扎着
一定要我读书出去看看外面的广阔
只因他们对生活的厌倦却无力反驳
初中王老师在家长会上说
农民辛苦一年的几千斤谷卖不出一学期学费的
这句话被用来反复鞭挞着我
犁锄拌桶扛过
才知生活压在肩膀上必须咬紧牙承担着
连一口水都不敢喝一句话都不想说
饱经沧桑的脸皲裂老茧的手佝偻的轮廓
见证了苦难是岁月的底色
只有希望点燃心底的火
忍耐着对抗着糅合着沉淀着
终将生命底色变成了五彩缤纷的相册
寒冬酷暑与春播秋收交替着
演绎着人间疾苦中一生情爱的烟火
即使遗憾悔恨仍一笑而过
最后定格在一句没有白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