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这是我第一次写影评,不太懂格式什么的。我相信有很多人和我一样是看过片段才下定决心观影的。下定决心不是指通过炫酷的镜头或埋下疑点来吸引我,而是怕自己太过难受、难以恢复心情,所以不敢草率欣赏,而是找了一整块时间,从一开始便揪着心独自观影。
好的电影和文字一样,离不开真实,真实亦真挚,而真挚才能打动人心。这让我想起了金基德的电影,他也是用镜头记录下真实的人间。整部电影的表达很隐晦,不论是感情还是线索,都藏再语气里、细节里、镜头里。中国需要这样的好电影,也许不需要大的投资,也不需要多么精美的装造,抑或是多么大的咖位or流量小生,我们需要看完一部电影后的沉思,以及后续有意义的改变。希望这样看得到人间的电影多一点,再多一点。
我是农村人,虽不是西北地方的农村,记事起也没在农村生活过,但我一直生活在西北,也听过两地农村的不少事情,电影里的方言、口音我都非常熟悉,所以可能稍微更能共情。不瞒地说,踢踏着鞋、佝偻半身、跪着干活、漏风的门窗都是真实写照,我见过也感受过。在影片中,我看得到明晃晃的嫌弃、鄙夷和不尊重,但藏在暗处的才更揪心。农村人对于阶级似乎更看重,不像再城里,不同圈子的人似乎永远不会相遇,但在农村你们是每天见面问候的邻里,看似熟络,阶级性却不曾削减半分。数次玩命的“抽血”让我想起了《活着》主人公富贵的唯一的儿子有庆为救县长夫人而被抽干血至死。你看,阶级的根深蒂固和压榨,一点没变。他们在最底层,他们不在意别人的眼光,却又将他们的话铭记在心。因为地方小,所以知根知底,因为了解彼此,所以便能一句话戳到对方痛处。现实生活里,家人可能也如此。所以我们应该在彼此情绪激动时也不揭短,为对方保留最后的颜面,为这段情感留条后路。
我是在砌砖和泥时第一次湿了眼眶,城里小孩和毛孩子将玩泥巴看作放飞天性、看作快乐的游戏,而这却是苦命人追求幸福的第一步。“屋漏偏逢连夜雨”,电闪雷鸣,看他们手忙脚乱的在暴雨里痛哭、摔跤,把塑料片子都看得比自己命重要。生活中我们一直被灌输没有什么比生命重要,但在他们眼里,似乎只有自己的命最不值钱。
第一次心痛是在曹贵英被说脏东西时,而后几位婆婆的话才是农村婚姻里的真实写照。我所看到的悲剧的婚姻大致分为三类:①几乎没什么文化且大男子主义的包办式婚姻;②有了一点文化却对彼此和孩子不负责任的网红婚姻;③有了高学历却冷漠的丧偶式婚姻。在我看来最好的爱情就是能让彼此成长进步,一起生活的更好的情感。他们的彼此陪伴并且在困境中一起扶持走向更好的生活又何尝不算一种爱的体现呢?包办婚姻下最难能可贵的就是培养出真感情。他们将关心放在永远热的水里,藏在凶巴巴的语气之后,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爱着对方,也许会像现实中的情侣误解彼此,但他们似乎从不追究谁先低头认错,而是在紧随其后的行动中给自己和对方一个台阶。感情一旦开始计较得失便输了,那样的爱似乎并不纯粹。看似,马有铁他不在意、不嫌弃贵英,却在和他人对比后,斤斤计较起贵英不如她人。我想说在艰难且没有一个好榜样的时代里,有铁能成为一个不那么大男子主义且爱伴侣的人真的很好了。
“麻绳专挑细处断,噩运专找苦命人。”在日子越过越好的时候,贵英的死,将剧情推向最高潮,没有想象的痛哭,很低沉很平静,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知道结尾了。故事的最后,在房子被推到的一刹那,面前的一驴、四人又都在想些什么呢:张永福的儿子在想没了免费的供血机器;有铁的侄子白拿了一万五,说不定还能住上城里的房子(我想也许那屋子他们本来就想从有铁手里抢走);村干部又贪掉了多少钱;挖掘机师傅觉得房子挺新却不得不推掉拿钱。而他的驴是在和有铁进行最后一次道别。
电影的细节之处体现在第一次献血时张永福媳妇安排的饭局上,他们的椅子被套上了塑料袋;也是第二次坐车时,宝马后座套上的塑料袋,这层塑料薄膜就是这层不可逾越的阶级鸿沟……构图极具特点,将两位主人公放在一左一右一前一后的镜头里,诉说着情感的变化:镜头一是他们第一次对视,有贵英的坚定选择和有铁的羞涩;二是第一次抽血,贵英不肯动筷、满眼的担心;三是生死离别,有铁的坚毅赴死。他们在对方的陪伴下有了信仰和家,在失去一方时便失去了生的希望,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勇敢。
海清阿姨的演技无可挑剔:粗糙的毛孔,佝偻的躯干,一瘸一拐的跛脚姿势,还有左手不可控的颤抖,我觉得唯一缺陷就在身高了,贵英的生长环境一定是营养不良,伴随着饥饿的,但这并不影响。就像《肖申克的救赎》扮演者的体型也与书中不符。还是很好奇长短脚是如何做到的,也担心演员本身会不会控制不住手抖了。
马有铁他是一个温柔、善良、热爱生命、同情弱者的朴实农民。他在生命的最后放走了驴,他们在日月交映下的沙漠里对视,又何尝不是在望向自己呢。他言出必行,说到做到。他说:“一码归一码”,从不占他人便宜;他说:“人各有命”,是对命运和生活清楚的认知;他说……他是被人遗忘的“麻子爷爷”,他是苦命人。
“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他们是彼此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