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好多事,可大可小

人生大事可多了。 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金榜题名,有多少变故就有多少故事。 有人年纪轻轻就死了,有人七老八十不如死了。有人冠冕堂皇的活着,有人歇斯底里的活着。 活着。 余华调侃自己靠《活着》活着,那真的普通人靠什么活着呀。 电影第一句台词出来的时候,我心里咯噔一下,0809年的记忆扑面而来。新裤子那首《没有理想的人不伤心》瞬间在心房响起,歌里面的背景音这样说:欢迎乘坐武汉轨道交通四号线,本次列车终点站黄金口。每次听到这,都有种哭的冲动。 理想就是离乡,也不知道是谁写的这句话。 电影开画,就是一场在夏天草草收场的葬礼,凌乱,燥热。没有悲伤,只有冷漠。去世外婆的外孙女像一团火一样,灼烧着现场每一个成年人的心。谁也没有在意,谁也没有注意,这团火将改变故事里的每一个人。 我可能也是故事里的一员。 小时候,说了好些个现在没法实现的梦想。回想的时候没觉得好笑,只觉得好悲凉。 1991年的9月27日,中秋节过后的第五天,我在湖北的一个小乡村里出生。小乡村里有两条小河,小河的两岸是不是绿绿的草地就是绿绿的稻田。 我在这里长大,喂猪劈柴,放牛养鸡。直到成长到十五岁,远离小乡村,去读高中,大学,然后工作。 路途随着年龄经过长江黄河,太行山燕山大兴安岭。从大别山里的高中,到江汉平原的画室,再到东北平原的大学,直到华北平原的北京。 辗转十几载,从南到北,从北向南,东北的雪,北京的秋,家乡的夏,心底的繁花,都像是我背在身上的背包,装满了不可舍弃的必需品。而我身后的家乡早已变样,我也成长为大人。我路过人潮人海,孤独过,彷徨过,哭泣过,高兴过,认识了朋友,结交了知己。 在街角,我曾停下来,沉默看云,云聚云散。我从懵懂无知到沉默不言,早已不是朋友心中那个阳光爱笑的少年,但却是那个保有心底纯真的“少年”。 世界真的不好,我看到了很多人的邪恶,小时候的我从未想到过有人会这么坏。我总是希望世界会变好,也总是希望朋友永远幸福,远离是非,远离蝇营狗苟,鸡毛蒜皮,更是希望我有能力守护爱的人。 青年的我,期待的是每天的意气风发。如岸边杨柳,清风拂过,依依飘扬。 这是我的理想国,这是我的乌托邦,国和邦里住着的,都是我不讨厌的人。 邦国里没有主人也没有客人,只有青山绿水,茅草小屋。渴了饮山泉,饿了食山果,困了卧进白云里,醒了听蝉鸣鸟叫。 可惜,尘埃落定!一切浮云。 我告诫自己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不伤害别人也不伤害自己。 但最终,当我长到了三十岁,当孤寂袭来时,当悲从中来时,当完美崩塌时。我哭着扒进最后一口饭,在昏黄的灯光下,痛苦的不能自已。 记忆汹涌而来,我自觉并没有做错什么,那要命的跳动的心脏为什么这么难受,原来书上描述的心绞痛竟然就是这个样子。 慢慢的我再一次成长了,学会了和孤单相处,学会了尽量去相信每一个人,学会了自洽。 家乡我亲自培养的梨树,三迁其址,依旧顽强的活着,即使洪水没过了树顶,每年的春天和秋天都会带来惊喜。 我希望像这棵梨树一样,在河边坚强的成长着,在合适的季节,结出惊喜的答案。 云卷云舒,花开花落,年复年,日复日。 坐看风起云涌的心态有了,人活一辈子呀,认清的东西有很多,需要认清的东西则更多。知道的越多,也就越知道自己渺小。 春天的梨花,结成了夏日的果实,人生就这么点事,最大的事是自己长成了。 电影里也在说成长的故事,莫三妹的处境和年纪正是迷茫的时候,也是摆烂的时候。 可人总是向上的,所以他一直像一条快要枯死的鱼一样在挣扎,最后得亏离着长江近,满血复活,没有走进枯鱼肆。 最后的合家欢结局是给每个人希望,希望处境无论多难,抬头看看月亮,看看云彩,看看绚烂的灯光,看看爱着的人的笑脸,看看该珍惜的亲情,看看自己的眼神,看看心里的炙热。 最后,农村青年陈平安的话祝福一下,愿我所祝福的人——心如花木,向阳而生!